功能语法视域下俄语表情句法的整合探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与西方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比探讨”(11BYY122)的阶段性成果。 提 要:表情性不仅是语言最普遍的范畴之一,也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但是,表情句法探讨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功能语法理论的视域之下,集结构语义描写、篇章语用略论、认知心理阐释和文化语言审视以及外语教学于一体对俄语表情句法进行整合性探讨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途径,即在多视角、系统讨论俄语表情句法的语义结构、表达手段、篇章和语用功能、民族心理及文化内涵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专业俄语教学的实际,提出导入表情句法知识的措施和路径。 关键词:表情性;整合探讨;功能语法 外语论文网 1 表情句法概念及其探讨历史和近况 表情性(экспрессивность)不仅是语言最普遍的范畴之一,也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对语言表情性范畴及其手段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可以说是伴随着现代语言学范式的步伐悄然走进语言学家视野的。最早提出语言表情性思想的是著名语言学家Ш.Балли,他把话语内容分为“理性”(рациональное)和“激情”(аффективное)两种,“激情”即语言中的“表情性”。(Балли:1961:29)正是Ш. Балли的这一思想,才把20世纪语言学的部分注意力引向了语言句法中的表情成分。但学界初期对语言表情性的探讨多限于词汇学、修辞学、诗学以及演说术等层面,包括Ш.Балли本人也只关注言语中具有“激情效果”的句法手段,而始终没有涉及语言的表情功能范畴问题,也并未把这一现象提升到系统句法理论层面上来。 俄罗斯学界对语言表情性的探讨热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且催生出了句法律的新兴分支学科——“表情句法”(экспрессивный синтаксис)。参与对表情性和表情句法探讨的主要有 Е.М. ГалкинаФедорук(1958), Р.Р. Чайковский(1971), А. П.Панасюк(1973), В. К. Харченко(1976), В.В. Востоков(1977), Д.С. Писарев(1983),А. П. Сковородников(1981), О. В.Александрова(1984),Э. М. Береговская(1984),Г.Н. Акимова(1990), Н.А.Лукьянова(1991), О. А. Кострова(2004),Ю.А. Бельчиков (2004)等。他们的探讨视阈及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情性和表情句法的理论问题,包括表情句法的学理建构及确立其在句法律中的地位等;二是表情性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情感性、评价性、主观情态性和形象性等;三是表情句法的结构类型及其形式和语义特征问题;四是表情句法的具体应用问题,包括表情句法结构在不同篇章语体中的功能以及翻译技巧等。 国内俄语学界对表情句法的探讨历史较短,尚未形成固定的队伍,更谈不上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其特点是:在论述其他相关问题(如情感性、情态性和评价性等)时涉及表情性,杨家胜(2002);对某一具体的表情句法结构进行形式结构和功能描述,如吴君(2001)、鲍红(1995,2004);在俄语口语学探讨中讨论言语表情性,如王福祥(2001)、徐翁宇(1993)等。而把俄语表情句法提升到理论高度来进行系统探讨的还较为鲜见,偶尔见到的也只是对俄罗斯有关这一问题探讨的介绍和评述,例如鲍红(1992,1998a,1998b)。 2 表情句法探讨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探讨近况,我们认为可以得出如下“三多三少”的结论: 一是讨论表情句法具体问题的多,系统理论性探讨的少。应该说,俄语论文网站,国内外学界探讨俄语表情句法的著述很多,但全面、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的专著甚为缺乏,更谈不上理论化。多数成果只是在探讨其他句法问题时才提及其表情功能,且多为寥寥几行,似乎表情句法的探讨具有边缘性和附带性。甚至对表情性的本质还有着不同的理解,对表情性的界定也尚未达成共识。表情性常常与情感性、评价性、形象性和主观情态性等概念混为一谈。 二是静态结构描写的多,动态整合探讨的少。迄今为止,俄语论文网站,国内外学界对表情句法的探讨大多还局限在结构和手段及其功能等静态的描写范围内,而少有从结构与文化、结构与认知、结构与语用、结构与篇章相结合的动态整合性探讨。此外,表情性的探讨大多限于单语言层面的略论,句法与词法、词汇、语音等层面被分离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