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略论[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能源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方面虽然潜力巨大,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俄两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但却为中俄能源合作带来了契机。利用这一难得机遇,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能源合作;金融危机;深化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7)03-0044-02
  
  一、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尚待开发
  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世界各国最为关心和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由于石油资源储量有限,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时期,石油消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能源缺口不断扩大。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其境内蕴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中俄两国地缘相近、运输便利,中俄能源合作是双方互利共赢的现实选择,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中俄能源合作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合作为主。1994年11月,俄罗斯率先提出中俄原油管道计划,双方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企业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企业会谈备忘录》,中俄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调查论证、谈判工作;1996年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政府对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2000年夏,中俄达成协议,双方将合作修建一条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东北大庆的石油管道(安大线),总长度约为2400公里,由中俄两国合作铺设。该管道计划于2017年铺设完成,每年向中国输送石油2000万吨,以后将增加到3000万吨。此线路由于日本的介入而流产。2001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正式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探讨工作总协议》,但这些协议并没有使中俄能源合作取得预期的成果。2003年,我国石油进口为1亿多吨,而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仅200多万吨,不到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而当年俄罗斯出口的石油达2亿多吨,向中国出口的石油不到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1%。2004年俄政府提出建设一条以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起点,途经贝加尔湖北部,沿贝加尔—阿穆尔大铁路和中俄边境地区,一直通往俄罗斯的远东港口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即“泰纳线”。并在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2004年9月25日,当温家宝总理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时,普京表示俄罗斯将“坚定不移”地加强同中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并认为这是两国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总量达到1278万吨,2017年达到1597万吨,年增20%,仅占中国2017年原油总进口总量的11%。2017年进口量有所下滑,为1453万吨。由此可见,中俄能源合作的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二、国际金融危机为中俄能源合作带来契机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以及俄罗斯经济遭遇重创,却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卢布贬值,大量资本外流,外汇储备严重缩水。为了将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降至最低程度,俄罗斯政府将其对外能源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俄语论文范文,其中包括加强与中国、日本等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2017年2月17日,中俄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能源对话,就中俄“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达成一致,并签署了正式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采取固定利率,约为6%左右;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7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通过管道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2017年4月21日,两国共同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确定了俄中两国石油领域合作的条件,包括有关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从斯科沃罗季诺炼油厂站至中国漠河站的支线建设规划。协议规定,支线建设工程应不晚于2017年4月底开始动工,并于2017年完工。这一系列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在石油领域已进入长期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在煤炭领域,2017年8月31日中俄两国签署了“贷款换煤炭”的协议。根据协议,未来25年的前5年,中国将从俄罗斯至少每年进口1500万吨煤炭,而后20年,进口煤炭量将会不少于2000万吨。而中国将为俄罗斯提供总共6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俄罗斯发展远东地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修建铁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购买矿产挖掘设备等。在核能领域,继中俄合作建设的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后,就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造价达成一致,田湾核电站是目前中俄间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在天然气领域,中俄两国草签了有关从西西伯利亚、远东和萨哈林大陆架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协议,预计输气总量达700亿立方米/年。两国能源合作进入全面和实质性合作阶段。
  三、深化中俄能源合作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油价下跌的双重困扰,俄罗斯亟须外部的资金支持,终于接受了中国提出的“贷款换石油”的合作模式。中方承诺分别向俄罗斯石油企业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企业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贷款,作为担保,俄方将在20年内向中国出口3亿吨石油。虽然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俄语论文,但仍不能忽视中俄能源合作一直存在合作内容单一、合作方式落后这一问题。目前,中俄能源合作领域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电力、核电、矿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虽有所进展但依然比较滞后。中俄能源合作严重偏重于石油领域,当然这与中国自身的能源构成及其现代化的重工业化不无关系。但依靠能源解决国内资金问题只是俄罗斯的短期战略,一旦金融危机的作用减弱,俄罗斯经济复苏,必然改变这种战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曾表示,“关于国家的发展,自然资源非常重要。我们不应该轻率地利用自然资源,应该达到更高的利用水平,也就是生产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所以,在加强与俄罗斯石油领域合作的同时,拓展和深化与俄罗斯在核电、天然气、煤炭等领域的合作。多领域的能源合作,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关于中俄经贸合作显现出重要的意义。
  颜文杰王洪玉: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略论中俄能源合作的另一特点是以能源贸易为主,缺少能源技术合作。中俄两国在能源技术合作方面有很大潜力,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俄罗斯为确保本国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会满足于与中国这种低水平的能源贸易合作,发展能源加工,提高能源附加价值,推进两国能源合作向纵深发展,才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长久之路。中俄能源安全也只有依靠能源技术才能得以实现,扩大中俄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刁秀华.新世纪中俄能源合作[J].西伯利亚探讨,2017(1).
  [2]尹茵.中俄能源合作的近况与前景略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7(4).
  [3]李自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经贸形势[J].国际问题探讨,2017(1).
  [4]郭锐,洪英莲.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7(9).
  Abstract:Energy cooperation is a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peration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In terms of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despite huge potential,but has not been well developed.By the U.S.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China and Russia are subject to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impact,but as an opportunity to bring the 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Advantage of this rare opportunity to deepen China-Russia energy coopera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Key words: Energy cooperation;the financial crisis;deepening cooperation(责任编辑:陈鸿鹏)
  (上接第34页)
  本文通过对1984—2017年来自港澳台、美国、日本、欧盟的FDI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作用进行实证略论,得出结论:来自港澳台、美国、日本、欧盟的FDI均与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其为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原因。其中,来自港澳台、日本的FDI均导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来自美国的FDI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有改善影响,但不明显,来自欧盟的FDI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有恶化影响,但不明显。究其原因,来自港澳台、日本的FDI均具有出口导向型的投资动机而且主要流向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数量增加、出口价格下降,进而导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来自美国、欧盟的FDI往往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但来自美国、欧盟的FDI主要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中间产品,可能导致中国进口产品价格上升、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因此,来自美国、欧盟的FDI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和恶化影响都不明显。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强对来自港澳台、日本的FDI流向的引导,鼓励其流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等领域,降低其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从而减小其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负面作用。第二,加强与美国、欧盟在华投资公司的技术合作,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从而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第三,提高中国本土公司的配套能力,鼓励美国、欧盟在华投资公司在中国国内配套,减少其中间产品的进口,促进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黄平,索瓦罗.FDI流向部门结构对我国贸易条件的作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3(3):5-6.
  [2]庄芮.FDI流入的贸易条件效应:发展中国家视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3]朱廷珺,于宾.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条件的作用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2017(1):79-83.
  [4]刘渝琳,杨小玲.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条件与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17(7):107-112.
  [5]陈庆景.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及作用因素略论[D].厦门:厦门大学,2017.(责任编辑:马琳)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