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俄军贸拨云见日[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来自北京的“礼物”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2017年3月6日,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称,俄中即将签署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武器采购合同。两国已就向中方提供48架总值40亿美元的苏-35战斗机达成一致。此消息一出即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并引发中国网民热议与争论。
  当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在习主席结束访问的24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披露,中俄已经就中方引进24架苏-35战斗机和4艘677型“拉达”级潜艇达成协议。新华网援引英国广播企业(BBC)报道称,中国方面没有披露两笔合同的价值。不过目前苏-35战机在国际市场上单价约6500万美元,此前有媒体引述俄方消息称4艘“拉达”级潜艇的合同总额达20亿美元。这意味着两笔军售总值近35.6亿美元。而且,双方未来还将就S-400防空导弹、大型运输机等项目合作进行谈判,并可能很快就会有结果。
  虽然外界多将此轮军购与两国新领导层的外交战略相关联,但其实相关军火交易早有端倪。2017年,有俄罗斯媒体披露了中国准备采购一批苏-35、S-400等先进装备的非正式消息。2017年2月,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副局长又对外宣称:前一年中方曾表示希望得到一定数量的上述装备。
  2017年新年伊始,俄媒体报道,在茹科夫斯基市格罗莫夫试飞院的机场上,出现了一架蓝白两色涂装,且采用中国空军标识的伊尔-76MD军用运输机。据悉,该机是白俄罗斯空军向中国转让的两架二手伊尔-76MD中的一架。按照俄国防产品出口企业与中方在2017年签署的合同,俄方将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国空军以及白俄罗斯公司现有的伊尔一76中挑选10架二手飞机,在经过大修后交付中国空军。
  经历数年的平淡期之后,中俄军贸在2017年掀起了新一轮高潮。
  要国产,也要引进
  有略论指出,此轮军火交易表明,中国国防工业在经历了近10年井喷式发展后,仍然面临某些瓶颈需要突破,而引进俄制装备能够弥补国产新型装备形成战斗力之前的空缺,确保整体战斗力的稳定提升。最近采购的苏-35战斗机、“拉达”级常规潜艇、伊尔-76运输机,以及未来可能采购的$400防空导弹对中国来说均不陌生。中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装备了数百架“侧卫”家族战斗机,且相关使用与维护经验也有约20年的积累;“拉达”级的前身“基洛”级在中国海军服役12艘之多,伊尔-76运输机则可被认为是对解放军现有伊尔-76机队的补充。至于S-400防空导弹,解放军曾批量引进俄制“道尔”M1和S-300PMU防空系统,S-400不仅与S-300存在技术继承关系,且能够与S-300PMU联网作战。
  可以看出,中国对此轮军购的实用性更加关注,强调与现有装备体系的融合。同时也证明中国对已成建制装备的大量俄制武器的表现基本满意。从中国国产武器最近一系列重大消息中,我们均可以找到此轮军购的国产替代品,俄语论文题目,如歼16与苏-35,“元”级与“拉达”,运20与伊尔-76,“红旗”9与S-400。表面上看,这样的军购清单很难让人理解。其实不然,四种俄制装备所能提供的均是中国急需的作战能力,而与之对应的国产装备要么刚刚投人试验,要么在性能上与俄制产品存在一定差距。
  像歼16与运20短时间内还用不上,“元”级的指挥台围壳一直饱受非议,“红旗”9的技术水平仅与S-300相当,据美国媒体报道,“红旗”9在土耳其防空导弹竞标中不敌S400,这似乎也证明“红旗”9还难以进人世界最顶级防空导弹行列。
  具体的装备采购量也很能说明问题。24架苏-35与4艘“拉达”级均可独立成建制作战,但规模又不足以作用现有装备体系。这应该是在补充己方战力不足,满足俄方批量销售需求,以及将技术借鉴和过中国作为一个国防工业大国,成批量引进俄制装备,对提升俄军工公司的持续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肯定大有帮助。尤其是在国际军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2017年2月16日,俄罗斯国防出口企业负责人安德烈·伊赛金宣布,俄2017年与65个国家签署了1309项军售合同,总价值176亿美元,比2017年上涨50%以上。但在光环背后,危机也已显现。首先是客户流失严重。印度作为俄罗斯长期以来最大的军售对象之一,仅过去两年,就让俄接连失去了远程反潜巡逻机(购买美国P-8I)、战略运输机(购买美国C-17)、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机(购买法国“阵风”)等一系列重要项目,损失高达上百亿美元,美制武器也顺势成功打人印度市场。在拉美和非洲等传统市场,俄语论文网站,俄制装备也面临着中国、以色列、美国等国家的严峻挑战。同时,外界对俄制武器质量和售后服务诟病不断,严重作用了产品形象,甚至出现过客户将交付的新型战机退货的闹剧(与阿尔及利亚的米格-29交易)。
  更让俄军火工业无法接受的是,俄军自己对国产武器正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基于长期的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流失,俄军内部不少高级军官抱怨,国内军工公司研制的装备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以俄军采购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为例,尽管此举受到国内舆论的严厉批评,且俄造船厂坚称能够生产满足海军需要的同型舰艇,最后却仍然没能让俄海军回心转意。
  此番,同为世界军售大国的中国出巨资购买俄制装备,尤其是购买一批虽然性能较先进,却长期乏人问津的新型装备,不仅让俄国内军工公司倍感欣慰,同时也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带动一些仍在观望的国家向俄制装备倾斜,难怪有专家称,中国引进俄制战机和潜艇让俄军工公司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有人不高兴
  然而,就在两国主流媒体与政军高层高调宣布新的军售大单,并为此振奋鼓舞时,不和谐声音也随之出现。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当属与中俄均存在岛屿争端的日本。3月26日,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在与俄驻日大使阿法纳西耶夫会谈时表示,对俄罗斯向中国出售武器非常担忧,称“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诸国非常担心,日本关于合约非常关注,俄罗斯关于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希望进一步推进两国防卫合作”。小野寺甚至“忘了”俄方占有日本所谓“北方领土”,且经常派战略轰炸机光顾日本的事实,肉麻的宣称日本是俄罗斯的“天然盟友”、“最佳合作伙伴”等。此外,美国对此次军售也颇有微词,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洛克利尔私下里曾表示,俄对中国出售先进战机和潜艇,将严重威胁美国的海上安全,希望俄罗斯慎重考虑。
  不仅是第三方,俄国内对这笔军购大单也有不同意见,部分亲西方战略学者担心,尽管在短期内通过武器交易让俄军工公司获利颇丰,但给未来潜在的地缘竞争对手出售尖端武器仍是危险之举。他们指出,中俄在领土问题上存在“历史恩怨”,而且与印度不同,无论两国官方的主观意愿是多么美好,中俄互为最大陆地邻国的事实却是无法改变的。因此,长远来看,双方未来是合作还是竞争,前景存在变数。而俄罗斯大片人烟稀少的远东待开发领土,更是人口众多的中国“拓展生存空间的最佳目标”。有学者甚至举例称,2017年9月中国曾经在俄中边境举行了为期10天的军事演习,假想敌正是俄罗斯。
  然而现实的战略需求毕竟更加紧迫,中俄军贸再起风云,正是两国为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挤压和围堵,自然靠拢以形成背靠背伙伴态势的重要体现。基于现有安全形势,中俄两国在战略合作和寻求安全空间方面有了更强烈的驱动。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后选择出访的首站即是俄罗斯,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明确在核心利益和战略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而加强军事技术交往正是两国强化安全关系及全方位合作关系的最直接体现。
  因此,当央视对外宣布,中俄已达成购买24架苏-35战斗机和4艘“拉达”级潜艇协议的消息后,西方国家为之震动。有俄罗斯军事专家即指出,美国及其盟友实施的遏制战略,才是让中俄军贸回暖的“头号功臣”。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