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和俄罗斯同属于“金砖四国”(BRICS),并且是重要的地缘政治大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国。文章考察了较长时间跨度(1992―2017年)中俄之间贸易发展的整体状况及不同细分产业的特征,运用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对中俄贸易商品结构进行深入略论,并展望两国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比较优势商品的贸易;发展产业内贸易,减弱俄罗斯技术优势;全面部署能源战略,降低对俄罗斯的依赖性。 (2)软木、木材及纸浆废纸,金属矿石等自然资源产品。200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及其制品占进口总额的15.4%,2017、2017年比重变化幅度不大,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保持稳定的贸易比重。2017年中国木材等制品需求旺盛,从俄罗斯进口的软木、木材等达到18.5%(价值36.5亿美元)。中国对木材等的进口量依赖于国内的消费需求及经济增长状况。木材及其制品在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商品中居第二位。 (3)鱼类甲壳纲类及软体动物等农业产品。特定的农业资源产品与本国的资源禀赋有关。2004-2017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鱼类等农业产品在6.7%左右徘徊,在进口商品中居第三位。贸易额增长趋势平缓,其中2017年增长率达到高峰40%(价值10.9亿美元)。 (4)钢铁、肥料、化工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从俄罗斯的钢铁进口2017、2017年有所下降,钢铁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04、2017年的10%减少到2017、2017年的2%左右。肥料的进口比重基本保持在6%-8%,肥料在中国进口商品中居第四位。 2 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主要集中在: (1)服装、鞋类、纺织纱线及纺织物等劳动密集型商品;2002-2017年服装及服饰一直在中国出口俄罗斯商品中居第一位。2004年服装及服饰占中国出口俄罗斯商品总额的44.9%(价值40.8亿美元),2017年该比重稳中有降仍达到31.2%(价值88.8亿美元)。鞋类商品2004年中国出口俄罗斯8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8.8%,2017、2017年鞋类出口约占8.5%。鞋类商品的出口额稳步增长,2017年出口额达到18.2亿美元。纺织、纱线及纺织物也是中国出口俄罗斯的主要商品,2017年出口额约11.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左右。 (2)电信录音设备、电子机械家电等一般技术密集型产品。2017-2017年出口额所占比重,由6.7%上升至8.3%,对俄出口额达到了284.7亿美元。电子机械家电对俄出口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2004年约增长71%(价值4亿美元),2017年是近年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但仍达到36.7%(价值9.5亿美元)。2017年对俄出口增长率回升高达51%(价值14.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5%左右。中国对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逐步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稳步上升,预示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中俄贸易结构逐步优化。 (3)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等农产品。2004~2017年对俄蔬菜及水果平均增长率为36.2%,2017年蔬菜及水果出口额达到6.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4%,比上一年增长48.2%。 三、国际贸易理论略论 这一部分运用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进一步探寻,略论贸易利益得失。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假定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包括古典理论――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新古典理论――H-O型理论等。绝对利益学说来源于亚当・斯密(A.Smith)的经济思想。经典例子的略论中,两个国家都可以生产两种商品,一个国家生产商品所花费的成本绝对地低于另一个国家,因而它的商品具有绝对利益,即绝对优势。国际贸易流向是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亚当斯密提出国际分工的思想,各国专门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可以使贸易双方获利。 李嘉图(D.Ricardo)提出比较利益学说,坚持“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的准则。两个国家同样生产两种商品,一个国家的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相对地低于另一个国家,这种商品具有比较利益,即比较优势。各个国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大多数国际贸易活动,是因为一国商品具有比较优势而发生的,绝对优势不是必然的。H-O要素禀赋理论说明一个国家倾向于出口密集本国丰裕要素的商品,进口本国稀少要素的商品。 通过对国际贸易实践的不断探究,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新贸易理论产生,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建立在要素禀赋趋同的基础上,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之间。喻志军(2017)详细地略论了中俄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与中美、中韩、中日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比。中俄产业内贸易水平还处于极低的水平。 突破常规的贸易略论模式――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国内学者李狮(2017)提出了超绝对利益学说。超绝对利益学说是基于一个国家与生俱有或能够生产某种商品与另一个国家进行对方没有该商品贸易时的略论模式。该商品具有超绝对优势。超绝对利益学说与绝对利益、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前提、略论范式及商品的定价方式明显不同。绝对利益学说与比较利益学说是基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进行略论,市场的均衡状态是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产品价格。由于市场中公司众多,市场进入门槛较低,进退自如,国际竞争激烈,公司获得的利润是合理的经济利润。具有超绝对利益的商品通常只有一个国家可以提供,而且在略论的时间阶段范围内,该商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市场具有垄断优势。超绝对利益学说基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其商品的定价方式与垄断厂商的定价方式相似,公司获得垄断利润。李狲(2017)略论出,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具有超绝对优势的商品一般是具有不可再生性、较弱替代性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产品、高科技产品等。如俄罗斯的石油,高科技武器等。 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具有以下优势: (1)比较优势。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纸、金属矿石,借助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世界林业资源蓄积量的1/5,超过了整个北美的森林资源。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木材第三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俄罗斯在这类自然资源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超绝对优势。俄罗斯是世界上石油蕴藏量丰富的国家之一。石油储备保守估计占世界总储备的13%,天然气储备占世界的1/3。2004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约为4.59亿吨,2017年约为4.907亿吨。俄罗斯在《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规定,202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将增加到5.9亿吨,出口量则从2017年的2.5亿多吨提高到3亿吨。相比之下,中国人口众多,石油储量有限,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开采资源和产量只有世界的1/5。原有主力油田进入产量萎缩状态,新油田开发难度大,而中国近几年快速的经济增长,能源需求大于石油产量的增长速度。中国市场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70%(APEC,2004)。 在中俄贸易中,石油及其制品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俄罗斯是石油能源产品的超级大供应商。能 源产品关乎国计民生,同时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性,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具有超绝对优势。俄罗斯在石油能源的垄断市场具有定价权,获取垄断利润。而中国在石油能源产品上具有超绝对劣势。中俄石油产品贸易额越大,俄罗斯从中国获得垄断利润就越大,而且此种贸易模式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所以中俄石油贸易,从经济方面上讲,贸易获利方在俄罗斯。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俄罗斯抓住这一时机,扩大石油的产量与出口,获得巨额外汇收入,作为偿还外债与本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经济来源。 (3)战略优势。俄罗斯的石油能源产品不仅在经济上具有垄断优势,而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战略优势。步入21世纪,全球恐怖活动猖獗,全球地缘政治形势不稳定以及全球对能源需求激增,石油等能源的获得和运输路线的设置直接决定一国的能源安全。各大国为了获得稳定的、安全的石油供给,通过政治、经济手段,展开了国际间的重复博弈、较量与争夺。而在这博弈的背后,能源的拥有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决策权,成为各个能源需求国游说的对象。俄罗斯凭借雄厚的能源资源优势,全面运筹能源外交,彰显能源大国的威力,提升本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全面实施能源战略,加快与俄罗斯能源合作步伐,2001-2017年中国进口石油及相关制品的比重逐步提升,由2001年进口总额的10%上升至2017年的53.6%,连续上五个台阶。中俄之间稳固的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而且有利于地区能源安全体系的构筑,有利于双方的地缘政治利益和维持长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这一方面来讲,中俄进一步的能源合作对双方有益。 (4)技术优势。俄罗斯秉承苏联计划经济的工业模式,重工业比较发达,着重发展军工业,高科技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能、动力设备、采矿设备、金属加工机床等高科技领域明显优于中国。波斯纳(M.V.Bosner)的技术差距理论认为,从产品的创新到模仿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模仿时滞。当技术领先国创造出新的产品的时候,由于技术差距或模仿时滞的存在,技术领先国在一段时间之内具有技术垄断优势并获得垄断利润,当后进国家在模仿时滞过后掌握该技术后,领先国的技术领先优势逐渐减弱,由该技术生产的商品由垄断市场转变为完全竞争市场,公司获得的垄断利润转变为合理的经济利润。俄罗斯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特别是航空航天,武器出口方面,使其获得垄断利润,此技术差距中国需要花费相当一段时间进行赶超。 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服装、纺纱、纺织物等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借助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公路设施、电子机械家电商品,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与俄罗斯出口中国的高科技武器,航空航天产品相比,技术含量低得可怜,处于技术劣势地位。所以公路设施及电子机械家电产品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对俄出口的商品只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俄语论文网站,工业技术落后,把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而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市场几乎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激烈,中国对俄出口的公司获利是很低的,刚好弥补产品的成本,同时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市场极不稳定,需求价格弹性和替代性大,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劳动力密集产品成本上升,劳动力密集产业面临着产业转移的危险,到时中国对俄出口将毫无优势可言,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将势如破竹。经过对贸易商品的深入略论,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优势远远大于中国对俄出口的商品,同时,此优势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持久性,不易改变性。 四、总结与展望 中俄经贸发展从经济总量上略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俄贸易额连续七年创新高。两国的政治关系稳步升级。在中俄两国的相互努力下,中俄经贸合作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前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石油等能源产品、金属矿石等自然资源产品、肥料及钢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具有超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和技术优势。其中超绝对优势与技术优势商品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垄断地位,因而能够获得垄断利润。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只具有比较优势。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获得相对较低的经济利润。比较优势商品的贸易形态与超绝对优势、技术优势商品贸易相比,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国际市场的作用。鉴于中俄贸易商品的特点,为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获得长久利益,中俄贸易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向: (一)继续发展比较优势商品贸易关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贸易,贸易参与双方都获利。俄罗斯具有比较优势商品有:木材等原材料、钢铁、燃料、矿产品: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有:服装、纺织品、鞋类、电子机械家用电器,两国商品具有明显的产业间互补性。“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这部分商品在一段时间内贸易潜力巨大。俄罗斯通过这些商品的出口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完成产业调整。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低廉的成本优势,挤占国际市场,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及经济的起飞。两国同是发展中大国,并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能否顺利完成转型过程关系到两国未来的命运与前途,两国在经贸方面密切合作,为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提供发展空间。 (二)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减弱俄罗斯技术优势中俄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虽然没有大规模建立,但是两国具备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初始条件和良好的环境:较强的制造业的基础;两国居民消费需求偏好日益多样性与相似性:消费需求从只满足商品的使用价值到满足自身的转变(喻志军,2017)。开展产业内贸易可以使中俄两国的产业水平脱离低水平的状态,能加快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在两国内传播与扩散。能够缩短技术领先国与后进国之间的模仿时滞和技术差距时间段。就近况而言,俄罗斯在高科技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中俄之间可以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辅。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贸易的高阶段,是由两国相似的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的。水平型产内贸易作为以后发展主要方向,有助于提升两国贸易的质量与水平,优化贸易结构。 (三)全面部署能源战略,降低对俄罗斯的石油能源依赖性 中俄石油产品的贸易,俄罗斯占尽了超绝对优势、战略优势,俄罗斯掌握石油产品的定价权与决策权,并加重了政治筹码,以石油为武器在国际战场上“冲锋布阵”,全面提升本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俄罗斯对中国的能源出口,不仅考虑现实与未来的经济利益,而且考虑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能源外交首先考虑的是搞好与欧、美、日等西方大国的关系,关于中国的崛起仍然心存芥蒂。石油管道安大线改为安纳线,又改为泰纳线,达成泰纳线支线方案,但最终因为石油价格问题,已设计好的泰纳线中国支线还是处于搁置状态,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在俄罗斯的能源格局部署中,中国是处于次要位置的。中国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大于对俄罗斯在经济政治领域对中国的依赖性,这导致了俄罗斯不断地向中国抬高要价。为了改变被动的状况,减少对俄罗斯石油能源的依赖性,中国要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化被动为主动,“西扩东进,强化同海湾、中亚、非洲国家的合作,开展同东亚、南亚国家的合作,应成为中国能源外交战略的主轴。(韩立华,2017)” 参考文献 韩立华,2017,重新审视中俄能源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8),候铁建,徐坡岭,2017中俄经贸关系中的内在动因和约束条件评析[J]财经问题探讨(12). 李�,2017,超绝对利益学说的构建以及与相关学说的比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报)(3). 王文举,查弦,2017,中俄边境贸易发展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年(8). 杨希燕,王笛,2017,中俄贸易互补性略论[J],世界经济探讨(7). 喻志军,姜万军2017,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