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唱艺术的发展比较与作用[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俄罗斯的合唱艺术有着深厚的底蕴,其发展成长源于西方又不同于西方,有着自己的特色特点,并且对世界的合唱风格产生重大作用。历史上我国和俄罗斯关系密切,这也使我国的合唱艺术有着一定俄罗斯情结,本文通过梳理俄罗斯对我国合唱的历史作用,找到中国合唱与俄罗斯合唱之间的差异,力求达到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的目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俄罗斯 合唱艺术 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1.071
  Comparison of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Russian Choral Art
  SHAN Hongjian
  Abstract Russian choral art has a strong heritage, and its development of growth from the West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of choral style longevity.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and Russia are closely related, which also makes our choral art has a certain feeling in Russia, the paper combines through the history of Russia's influence on the chorus, the chorus to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etween the chorus, and strive to achieve mutual understanding, mutual learning and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Key words Russia; choral art; influence
  1 中国合唱的发展
  合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上分为三个不同时期。中国合唱的星火之势、萌芽之势以及民族化创作之路,专业化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当时的中国却是连年的动乱和战争,动荡的时局和不同的政治力量划分促使了这一时期爱国题材的群众歌咏活动日益繁荣,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大多数是围绕革命元素进行。历史上该时期中国的政治力量不同划分也直接导致了文化区域的不同发展,间接造成了音乐(合唱学科)的不同传播形态,然而,无论是由国民党统治的国统区还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根据地,抑或是日伪军控制的东北沦陷区,爱国主义思想、抵御外敌侵略的文艺创作热潮成为当时中国专业合唱团和群众歌咏活动中合唱音乐的主要基调,也促进了我国合唱艺术向着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出现的以战争为背景、爱国热情为主线的群众歌咏歌曲因其音乐旋律本身具有激励性、流传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广泛传唱,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合唱著作,如:自的《抗敌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张寒辉的《松花江上》等以抗日战争为主的多声部合唱著作在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队伍中广为流传,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些歌曲也极大的鼓舞了当时社会群众的爱国热情。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五千年封建历史的结束和旧有封建主义思想的土崩瓦解,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时期。政府提出了“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文艺工作方针,毛泽东同志也提出了要对社会文化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路线,这些政策的提出为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音乐文化指明了方向。音乐爱好者尤其是文艺工作者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全身心的投入以爱国素材为主的音乐创作中,中国的合唱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从1949年成立到60年代是我国合唱的繁荣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国内环境焕然一新,社会稳定,人心积极。中国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文艺政策比较适合合唱发展,特别是战争结束不久,人民群众有热情,一个好的政策可以带动出很多优秀著作,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工作思路,这都为我国的文艺工作指明方向,为建设民族特色文艺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很好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和革命热情。这个阶段的合唱音乐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发展的机会,特别是表现在前苏联援华,前苏联专家对我们的全面指点,合唱艺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发展。其次,前苏联对留学生和经济的支持与帮助。由于这些原因,我们的合唱也有着浓重的前苏联味道。
  前苏联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我国对一些俄罗斯歌曲的广泛传唱和学习上,还体现在两国的合唱团队交流,合唱审美和创作等各个方面。在经历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模仿式歌咏创作,战争年代的因地制宜的群众歌曲创作,中国合唱的民族化道路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合唱风格。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俄语论文范文,多民族的特点,灿烂的中华文化,近代坎坷的历史都使得我们的民族和民众在这片土壤上创作合唱有着自己的风格产生。这一时期的民歌合唱,古曲新编合唱、原生态合唱、方言合唱等层出不穷。正是说明了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政策的影响。
  2 俄罗斯合唱的发展
  如果说到合唱的发源,它不是起源于俄国。早期的合唱形式即古希腊在集体社会中祭神等原始宗教活动中应用的格里高利圣咏。到9世纪多声音乐思维产生的宗教色彩“奥尔加农”到13世纪世俗化倾向的“经文歌”,从14世纪的多声音乐的“猎歌”“牧歌”“尚松”到15世纪多声复调音乐的出现。这算是合唱艺术的起源。   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罗斯开始敞开大门向西方学习,欧洲的各国歌剧团开始进入俄罗斯进行演出,以意大利、法国为主。学习交流增加后,许多西欧艺术家留在俄国工作。俄罗斯也派出许多音乐家出国学习。由于合唱的发展,俄国国内许多庄园都修建了音乐厅和歌剧厅,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上流社会的热衷对音乐的发展也有着促进影响。俄罗斯的音乐进入空前的繁荣阶段,创作出了大量合唱著作。著名的歌剧也是在这个时期快速发展。进入19世纪,俄罗斯社会动荡,社会各阶层和西方文化进行交流,民主运动快速发展,艺术开始在社会中以另一种形式发展。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革命的作用使俄国的革命民主思潮迅速发展,社会出现了紧张的局面。正是这种革命思潮的交流和作用,浪漫主义和保守注意也成为文化领域的主角。此时的俄罗斯民族合唱可以说是生存比较困难,在夹缝中生存。但是依旧出现了清唱剧,这要归功于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努力,他们为俄罗斯民族化唱法走出一条路。同时盛行的宗教合唱也转向了精神领域。而进入20世纪后的俄国国内发生了两次革命,世界上也有两次世界大战,俄罗斯根据革命需求出现了大批的民众合唱著作,有着鲜明的、相似的时代特性。
  3 俄罗斯合唱风格对中国合唱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前俄罗斯合唱文化对我国合唱艺术的作用主要来自他们自身民族合唱团演唱活动的传播,由于战争的原因,当时我国东北部聚集了很多来自俄罗斯的部队和民族,他们自发组织了带有民族性质的合唱团――“哥萨克合唱团”、“哈尔滨合唱团”等。进入到30、40年代,俄罗斯政府创建了专门的音乐学校设有合唱课程并建立了以传播俄罗斯民歌为主的专业合唱团,为俄罗斯歌曲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后期,中俄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这一时期是俄罗斯歌曲在中国大地上传播的鼎盛时期,俄语论文网站,合唱团的数量也骤增,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前苏军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前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前苏联鞍粗歌曲团、乌克兰黑海水兵歌舞团。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培训班和杜马舍夫的合唱指挥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专业的合唱人才,他们活跃在当时的各大合唱团体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将俄罗斯合唱中庄重、厚实、声音位置靠后的演唱风格内化到平常的排练和指导当中,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用着我国合唱演唱风格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合唱演唱风格的变化受到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各有特质的演唱作用,在与我国民族特色和时代背景相结合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相当的多样性。
  上个世纪初到中期,我国的合唱艺术在创作风格上有所改变,特别是群众歌咏上出现了“整齐、响亮”的特点。比如这个时期创作的《海韵》等著作。对西方的声乐技巧有所应用,特别是弱声的艺术歌曲唱法与强声的歌剧唱法的结合。到新中国成立前,群众歌咏发展迅速,这主要也是由于抗日救亡的风格作用,大量的歌曲体现出了时代特点,体现出革命性、激励性,在这样的特征作用下,整齐、响亮的风格依旧贯穿于合唱艺术中。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所改变,那就是喊唱式、吼唱式风格的融入,以声音大为标准来衡量演唱的水准和精气神。这一时期一大批声乐专家如周淑安、赵梅伯、喻宜萱、郎毓秀、蔡绍序等的涌现为合唱演唱的水平提高提供了帮助,同时兴起的各种音乐学校也为合唱、声乐的普及发展奠定了基础。常会出现一些较有水平的合唱团队与合唱音乐会,这些表演“弱声感人,强声震撼,张力很大”,专业合唱为群众合唱提供了相当的示范和指导影响,对当时社会流行的以喊唱为主的演唱风格和审美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俄罗斯团队来华演出、交流。俄罗斯的指挥与我国的音乐学校进行合作交流,培训我们的音乐人和合唱团,让我们的合唱界大开眼界,在原有的粗放合唱模式上进行了科学的指导,同时我们国内各地的合唱团也把俄罗斯的合唱团当作学习的榜样,处处模仿和学习。特别是俄罗斯长期形成的东罗马风格,那种庄重、厚重的演唱风格,胸腔共鸣等措施成为国人当时最流行的唱法,并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国内传承。
  4 中俄两国合唱的差异
  俄罗斯合唱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群众合唱不是他们的全部,在合唱中宗教合唱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分不开。但是在传播到我国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正处在革命时期,引进合唱艺术也都着眼于革命宣传,特别是是否有利于解放群众思想,促进革命发展,有利革命形势的合唱歌曲,歌曲的实用性得到大大的强化。
  随着国人思想更加开放,开始接触不同合唱风格,也有更多的合唱艺术进入中国,专业的探讨也更加深入。但是审美风格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和风格在人们心中深深留下烙印,并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因此,受俄罗斯合唱风格作用的我国合唱只能随着交流、融合的多维度深入,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对于中俄文化交流的对话.宁夏人民出版社.
  [2] 郑小瑛.我是这样向苏联专家学习合唱指挥的.人民音乐,1955(10).
  [3] 曹通一.俄罗斯合唱文化解读.时代文学,2017(10).
  [4] 阎宝林.合唱风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反映.艺术交流,2003(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