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中俄美三大战略在中亚的共处[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俄美各以中亚为中心推行区域一体化战略,这使三国在中亚呈现出战略鼎立之势。这种状态造成了客观上的竞争性结构。三大战略在中亚虽存在竞争,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它的表现形式在目前主要是柔性和隐形的。在不同的双边关系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三大战略各有优势和弱点,其发展定位和程度也很不同。随着三大战略的发展,它们在地缘政治的竞争性有增强的趋势,但在经济实践层面,则可能出现更多的交叉融合。它们未来将趋向合作还是走向对立,难以确定。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亚 新丝绸之路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 欧亚联盟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1005-4812(2017)01-0096-109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中亚是一个遥远和偏僻的所在。它地处亚洲内陆,相对落后封闭,除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有时发生的动乱外,它很少引起关注。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地区,却同时存在着三个大国的区域一体化战略,这就是俄罗斯的“欧亚联盟”,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还有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此外,欧盟也有对中亚的“新伙伴战略”。如此之多的大国战略聚集在这个世界的“角落”,使得中亚在地缘政治上显得颇为“拥挤”,这不能不说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道特别景观。中俄美为什么都在这一地区有类似的战略设计?这些战略之间有什么差异?它们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样的?以及它们的前景如何?这是本文的兴趣所在。
  一、中俄美的区域计划
  首先,需对中俄美的三大战略作一简单叙述。
  1.欧亚联盟。欧亚联盟是俄罗斯区域一体化的主要平台。在原苏联地区实现一体化,这是俄罗斯不变的目标和长期的追求,而普京总统对此尤为执着。2017年10月,时任俄罗斯总理、即将参加总统竞选的普京在报刊撰文,提出了他对欧亚新一体化的宏大设想。这是普京吹响推动欧亚一体化的新号角。按照普京的规划,欧亚联盟将分为四个阶段逐次实施,它们分别是海关联盟、共同经济空间、欧亚经济联盟和欧亚联盟(为方便起见,以下以欧亚联盟统称之)。
  早在1995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5国就成立了海关联盟。在海关联盟的基础上,2000年10月,成立了欧亚经济共同体。共同体的基本目标是在成员国间建立海关联盟和形成共同经济空间,加深经济和人文一体化。欧亚经济共同体现有5个成员国,它们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此外,还有乌克兰、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三个观察员国。乌兹别克斯坦曾在2017年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但在2017年退出。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内设有欧亚发展银行,2017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欧亚经济共同体又成立了反危机基金。
  2017年10月,在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框架内成立了海关联盟,它的成员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与1995年的海关联盟是两个组织。2017年7月,海关联盟正式启动,三国统一了海关程序,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从2017年1月开始,海关联盟开始向共同经济空间升级。共同经济空间是更高一层的一体化形式。它以欧盟的《申根协议》为蓝本,在诸多领域实行协调的政策和行动,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竞争规则、技术规范、农业补贴、交通、自然垄断行业的税率,以及统一签证和移民政策等。2017年12月,俄白哈成立欧亚经济委员会。这是一个超国家机构,总部设在莫斯科。这个委员会的成立为继续向欧亚经济联盟发展设计了道路。
  按照普京的设计,在实现欧亚经济联盟后,将过渡向它的更高形式,即欧亚联盟。欧亚联盟将不仅仅是经济性质的联合,而且将含有政治的内容。普京解释说,这将是建立在共同的政治、经济和价值基础上的共同体,但不是苏联的翻版。普京还认为,欧亚联盟是开放的,现阶段它的开放主要针对原苏联国家,但未来不排除对其他国家开放。目前,正在酝酿加入海关联盟的有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等。在原苏联地区之外,印度、越南、土耳其也表示了加入海关联盟的兴趣。
  2.新丝绸之路战略。新丝绸之路战略是美国对中亚和南亚的地区战略,由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17年7月在印度金奈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之“新”并不是相关于古丝绸之路而言。美国远离欧亚大陆,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没有任何瓜葛,但它对丝绸之路这一概念却情有独钟,甚至比本地国家更早以丝绸之路来冠名它的政策。早在1999年,美国就把它旨在援助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政策命名为“丝绸之路战略”(Silk Road Strategy Act)。2017年,美国对这一战略进行了修订,仍保持了“丝绸之路战略”的名称。因此,新丝绸之路战略之“新”应是相关于这两个版本而言,它在内容上与这两个版本也已不同。
  新丝绸之路战略是在“大中亚计划”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中心目标是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由畅通的共同市场。按照美国官方的解释,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建设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建设是指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完善管理制度、简化过境程序、加快通关速度、克服官僚作风、消除贪污腐败、改善投资环境等等。硬件建设则是指修建连接中亚、阿富汗和南亚的铁路、公路、电网、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通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推动商品、服务、人员跨地区的自由流动。
  美国为推动新丝绸之路战略做了大量努力。它通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CAREC)、阿富汗区域经济合作会议(RECCA)以及伊斯坦布尔进程(Istanbul Process)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设想,帮助消除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障碍,推动公路铁路等交通项目建设。目前,它重点推动的项目是土库曼斯坦一阿富汗一巴基斯坦一印度天然气管道(TAPI)和中亚一阿富汗一南亚电力网(CASA-1000)。这两个项目目前都还在谈判之中,尚未最后落实。总的看来,尽管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步履沉重,但它的轮廓已隐约可见。   3.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由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个开放的概念,它的基本范围可从两个事实进行判断。一个事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为基本参与国。上合组织有6个成员: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它的观察员国有5个,即蒙古、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欧亚经济共同体有5个成员国,它们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欧亚经济共同体中,除了白俄罗斯外都是上合组织成员。因此,可以说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参与国。另一个事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涉及30亿人口。粗略估算,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总人口也约为30亿,其中中国约13亿,俄罗斯1.4亿多,中亚约6000万,印度12亿多,巴基斯坦近2亿,伊朗7500多万,阿富汗约3000万。
  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致在上述国家的范围。这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地域,它东起中国,西到伊朗,南抵印度,北至东欧,包括了东亚、中亚、西亚、南亚、欧亚的广大地区。不过,这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依托的基本框架,而不是它的界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范围有继续扩大的空间。
  按照中国官方的阐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功能是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是指在政治上保持协商和达到相互理解。道路联通是指发展交通联系,这不简单是修建铁路和公路,更重要的是使各国的交通连接起来,形成区域性交通网络。为此,需要在道路建设和政策配套两方面做出努力。贸易畅通的重点更多是指消除贸易壁垒,改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繁琐低效的过境程序,使贸易变得通畅简便。货币流通则是指推动结算本币化,增加本币的流通。而民心相通就是增加民间交流和友好。
  二、三国战略的相似与相异
  欧亚联盟、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某些相似特征。
  1.地域上的重合是它们最大的相近之处。三个战略的覆盖范围虽有大小,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核心目标区域,这就是中亚。在三个战略中,中亚都是它们的目标终点或视角。欧亚联盟是从东欧到中亚,新丝绸之路战略是从中亚到南亚,而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以中亚为起点向外辐射。从理论上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为开阔,它既包含了欧亚联盟国家,也覆盖了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区域。但反过来,也可以说欧亚联盟和新丝绸之路战略占据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部分空间。况且,书面上的“拓土开疆”是虚拟的,并不是说谁划了就归谁。或许是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作用,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范围已大为拓展。美国助理国务卿助理L_特蕾西(Lynne M.Tracy)在2017年10月对于新丝绸之路战略的一次讲话中说,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目标不仅是把中亚、阿富汗、南亚连接起来,而且要使它一直通向东亚、中东和欧洲。在此前美国官方的表述中,新丝绸之路战略的范围从来没有走得如此之远。与此同时,在欧亚联盟的面前也出现了走出原苏联地区的前景。2017年年4月,俄罗斯与越南和印度开始讨论两国与海关联盟建立自贸区的问题。2017年10月,土耳其也表示了希望加入海关联盟。这样一来,欧亚联盟的作用已远达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由此可见,中俄美推行的战略在地域上是相互覆盖,难以分开,而不是谁吞并谁的问题。
  2.欧亚联盟、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不约而同地都是以经济为基本形式和内容,这是三大战略的又一主要相似之处。中俄美的战略形式不同,但都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为目标,都有跨地区的互联互通的内容。在发展的方向上。它们虽有差别,但其大方向都是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
  与相似性相比,三大战略的差别和不同更多,也更有实质性意义。
  (1)它们是由不同的大国主导,即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仅这一点,就使三个战略产生了鲜明的地缘政治分野。不管是欧亚联盟、新丝绸之路战略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它们都带有不同大国的印记,体现着三国对这一地区的战略谋划。
  (2)它们虽都以区域一体化为大方向,但在地理走向上,它们却是南辕北辙。如果把中亚作为中心点的话,欧亚联盟是把中亚拉向东欧,新丝绸之路战略是把中亚引向南亚,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想把中亚与中国连接起来。反过来说也是一样。欧亚联盟引向中亚的是俄罗斯的传统作用,新丝绸之路战略吹向中亚的是印度洋之风,丝绸之路经济带投向中亚的是中国的经济辐射。
  (3)它们在功能和目标定位上也有明显差别。欧亚联盟的定位是形成超国家的共同体,在经济上实行协调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实现高层次的一体化;同时,它要形成某种政治联合,并有意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极。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中亚-阿富汗-南亚的经济连接,使之成为一个相互密切联系的经济市场,并建成从中亚到南亚的油气管道和电力网。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是形成密切区域内的联系,实现“五通”,但目前还没有提出过建立某种有形的机制,也没有设定具体的目标。
  显然,在功能定位和目标设置上,欧亚联盟雄心最大,定位最高,远超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种情况有现实和历史的原因,它反映了三国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它们对中亚有不同定位和不同追求。俄罗斯与中亚有前宗主国的特殊关系,它视中亚为其“作用范围”,在一体化的程度上无所顾忌,虽不能恢复苏联,但也是越高越好。美国在中亚是一个“过客“,它不是本地国家,难以以它为中心建立区域机制。美国主要是通过当地国家来实现它的计划,它发挥影响的主要形式是从外部推动,推动具体项目是最务实的方式。中国是本地区国家,又拥有强劲的经济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所希望,但从政治上说还存在着较大阻力,经济上条件也不很成熟。因此,目标宽泛和形式松散的“经济带”是较为适宜的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提出不切实际的高目标,政治上没有强烈的挑战性,又能保留自身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4)在发展程度上,欧亚联盟启动最早,也走得最远。它的初期目标已经达到,目前正处于实现中期目标的阶段。按照欧亚联盟的时间表,2017年将启动它的第三个阶段,即欧亚经济联盟。新丝绸之路战略虽距总目标尚远,但如以具体项目为标志的话,它也在缓慢推进中。丝绸之路经济带诞生最晚,它基本上还处于概念建设的阶段。当然,这不是说在这个概念之下是一片空白。中国过去在这一地区所推动的项目和所取得的成果,都应是这一概念的自然内容。但就它作为一个战略来说,则是刚刚起步。
  三、合作共存还是竞争排斥?
  作为有不同大国背景的三个战略,它们很自然地被设置成一场大竞争格局。不可否认,虽然它们是经济行为,但都会产生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效应,甚至它们的出现也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地缘政治的动机。这一点欧亚联盟表现得最直接,新丝绸之路战略表现得比较含蓄,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则完全淡化。
  在三大战略中,有明确“边界”的只有欧亚联盟。它因是联盟性质的机制,在联盟之内实施共同的经济政策,因而对联盟之外的国家形成了界限。同时,俄罗斯的政治态度也很清楚,它不欢迎任何其他大国在中亚推行一体化。在这个意义上,欧亚联盟具有排他性质。这使它与其他一体化进程有形成竞争甚至对立关系的最大可能。但从根源上说,欧亚联盟并不是为反对其他大国竞争而设立的,也不是以与其他大国竞争为目标。独联体一体化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即制定的战略,欧亚联盟的出现也远在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前。俄罗斯与前苏联国家特殊的密切联系,也使它的一体化十分自然和合理。
  新丝绸之路战略有多重功能。帮助阿富汗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是它的一项重要功能,推动中亚和南亚的经济联系是另一项重要功能,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是抑制俄罗斯对中亚的控制。这最后一项重要功能是地缘政治性质的,美国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对此讲得比较坦率,奥巴马政府不公开谈及这一点,但这一战略本身就带有这种用意。就此而言,新丝绸之路战略也带有排他性,它的排他性不是普遍的,而是具有特定目标。它们首先是指向俄罗斯和伊朗,其次也部分地包括中国。还需指出,这种排他性主要是地缘政治意义上,它不一定表现为拒绝这些国家的经济参与。美国不反对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上对新丝绸之路战略做出贡献,但关于伊朗,美国既在政治上排斥,也在经济上将其拒之门外。排他性使新丝绸之路战略与俄罗斯、伊朗以及中国之间生成隔阂,是形成对立的潜在因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前两者不同,它是完全开放的系统,不带有排他性。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关系较为简单,两个概念在区域上虽然重合,但在实践上更可能是并行的,而不是排斥的;更可能是竞争性的,而不是对抗性的。一是因为两个战略的定位都比较宽泛,它们没有形成实体;二是两者的直接接触面不多,不易形成冲撞。从美国的态度来看,它对中国在中亚推动互联互通较少指责,甚至有所赞许。特别是在使阿富汗融入到地区经济的努力中,美国和中国没有矛盾。可为例证的是美国对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开通给以正面评价,关于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美国也表示欢迎。
  相对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的关系更为复杂。由于俄罗斯将中亚视为其“作用范围”,而且欧亚联盟已经在中亚安营扎寨,它对后来者有本能的戒心,担心会冲击它业已建立的地位。虽然俄罗斯官方没有这种表示,但舆论界已传出声音,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欧亚联盟是一个挑战。按照作者的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反对欧亚联盟的用意。从战略上说,中国视俄罗斯为战略伙伴,友好合作是中国对俄罗斯的基本政策。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和需要去提出一项反对俄罗斯的计划,导致对两国关系的损害,从而因小失大。
  事实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既反映了中国自我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中国尽量照顾俄罗斯的用心。这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专注于中亚,这其中应有考虑到俄罗斯与中亚特别关系的原因。可以想象,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专以中亚为对象,那会与欧亚联盟形成直接碰撞。另一个方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提出建立自贸区的目标。中国曾在上合组织内提出过建立自贸区的倡议,但俄罗斯对此持抵触态度。丝绸之路经济带回避了这一主张,这与中国此前的立场相比应说是退步。这是中国务实的表现,因为在这样广大的地区贸然提出建立自贸区是不现实的,同时这也是为避免与欧亚联盟的矛盾。当然,这不意味着中国放弃了发展自贸区的想法。自贸区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形式,本身并无不对。它可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效率,扩大贸易。当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建设自贸区将是自然的要求。而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不追求自贸区目标的同时,中国仍会推动与一些中亚国家的自贸区谈判。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习近平主席宣布丝绸之路经济带时,他特别指出中国在中亚不谋求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并表示愿与俄罗斯携手合作。这是向俄罗斯传递的重要信息,意在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排斥俄罗斯,也不想与欧亚联盟争锋。至于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吞并欧亚联盟,那不过是地理概念上的文字游戏而已。一个低层次的、没有具体机制的、松散的经济合作形态无法融合一个高层次的、制度化的经济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地域概念上覆盖了欧亚联盟,这与其说是欲吞并欧亚联盟,不如说是希望与欧亚联盟共同发展。
  中俄美同在中亚推行类似的区域计划,使得三国相遇于一个狭窄的地缘政治舞台。从结构关系上看,三个区域计划各背靠一个大国,不管有无主观的意图,客观上它是一个竞争性结构。不过,这不意味着三者将难以相容。从综合的因素判断,三者虽然存在着竞争,但可以和平地共处,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合作。这样,竞争、共处、有限合作将是它们基本的关系形态。
  做出这种判断有以下原因:
  首先,从实践层面上看,三个区域一体化在功能定位和制度形态上是错开的,欧亚联盟的高度一体化、新丝绸之路战略的项目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宽泛联系不处于同一个层面,它们不易形成正面冲突。   其次,三个项目都以经济合作为基本形式,这削弱了对手反对它的理由。反对他国的经济合作没有道理,不得人心,因此任何国家都难以理直气壮地反对他国的经济合作。
  第三,三国都没有直接对抗的强烈愿望,并且都有避免直接对抗的主观意识。欧亚联盟虽有比较明显的排他性,但它是固守“地盘”,反对他国不是它的动因。新丝绸之路战略抑制俄罗斯的含义显而易见,但美国也不想用对抗的形式。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则选择以开放性来避免与俄美直接碰撞。由此看,三者的竞争主要是软性和隐形的,它主要表现在追求超越对方的自我发展,而不是直接攻击对方。这其中,它们之间的双边关系也不一样。有的双边关系,如新丝绸之路战略和欧亚联盟,它们的地缘政治竞争性较强;而新丝绸之路战略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竞争性较弱。
  三者的一些项目在实际运作中纵横交错,并不是泾渭分明。比如说,中俄美的计划中都有发展欧亚大陆交通联系的内容,而一条从中国经中亚和俄罗斯到欧洲的铁路或公路,很难说它只属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联盟,或是新丝绸之路战略。而且,有些项目三国也会共同参与。美国积极支持旨在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伊斯坦布尔进程,把它作为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推动器”。中国也是伊斯坦布尔进程的参与者,并且主动承办伊斯坦布尔进程的活动。
  还应看到,大部分当地国家也往往在三个战略之间穿梭,同时在各个战略中扮演着角色。如哈萨克斯坦,它是欧亚联盟的重要成员,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必不可少的伙伴,同时它也支持新丝绸之路战略。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也有这种情况。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是新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参加者,相信它们也会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此看来,三个战略在实践层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划出一条无法逾越的界限。
  四、为什么是中亚?
  中俄美战略在中亚的共现,使得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中显得与众不同。这种现象反映了三国对中亚的重视,但造成这种情况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俄罗斯在中亚经营已有一个半世纪之久,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但藕断丝连,俄罗斯与中亚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自然想把它拉回自己的怀抱。中国与中亚在地理上浑然一体,中亚五个国家中的三个与中国接壤,还有两个也是近邻。中国与中亚的边界长达3000多公里,就地理上与中亚的接近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广泛。这种地理上的特殊关系,使得中国向中亚的开放和发展势在必然。不断加深的政治经济联系,特别是中国经济作用的不断增长,也不断推动着中国向中亚更深入的迈进。由此说,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的经营都是由于自然之势,并没有战略上的突兀之处。
  美国的情况与中国和俄罗斯不同。作为一个与中亚相隔万里、与中亚没有任何密切历史人文联系的国家,它在中亚推行区域一体化战略看上去没有自然的理由。不过,美国在中亚的重大战略存在是由特殊机缘造成的,这就是阿富汗战争。由于阿富汗战争的爆发,美国军事力量涌入阿富汗,并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巨大的政治和物质投入。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作用水涨船高,它获得了堪与俄罗斯和中国比肩的地位,成为对中亚最有作用的大国之一,这成为美国能够提出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条件。新丝绸之路战略既是地缘政治战略,也是为解决阿富汗问题而设计的。它是美国为阿富汗的政治过渡所做的安排之一,其目标是使阿富汗融入地区经济合作,通过地区合作实现经济自立。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的产生也有前因后果,它虽是美国从外部强加的,但不是凭空而来的。
  由此可说,中俄美同在中亚推动区域整合,反映了三国之间的竞争性。不过,这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于中亚特别的地缘政治位置而形成的状态,而在较小程度上是由于强烈的竞争野心所造成的。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区域经济合作是世界潮流,中俄美都被卷入其中,并且都试图成为弄潮儿。美国在大半个地球都在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中最重大的项目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中国在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计划。中国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在推动自贸区建设。中国已与1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1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之中的还有7个,涉及23个国家。俄罗斯的区域经济合作虽以原苏联地区为重点,但也跃跃欲试走向更大的空间。在2017年11月访问韩国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提建设从韩国经朝鲜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的欧亚大通道,有媒体将之冠名为“钢铁丝绸之路”。俄罗斯与印度和越南谈判的自贸区项目都颇具规模。而且,相信俄罗斯不会就此止步,一旦有可能,它还将走得更远。欧亚联盟的另一个主要成员哈萨克斯坦也主张不拘泥于独联体地区,而是向外发展,欧盟、中国、印度、日本等都是欧亚联盟可能的合作对象。由此观察,如果把中俄美的中亚战略放到其大战略的背景之下,那么可以看到,中亚是中俄美大战略的局部表现,但不是它的集中表现;它是中俄美大战略的正常表现,但不是它的特殊表现。这意味着,在中俄美的大战略中,中亚是重点之一,但不是最突出的重点;三国都重视中亚,但其中亚政策不是特殊的政策。当然,这是从政策的性质而言,而不是指表现形式。
  欧亚联盟、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其前景和命运也都云雾缭绕,都有不明朗之处。
  欧亚联盟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天然的历史惯性,也即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间深远的政治、经济、安全和人文关系。在中亚国家独立后的一段时期里,它们的首要关切是维护独立和国家建设,它们关于俄罗斯推行一体化比较敏感,对与俄罗斯的制度性融合有着本能的警觉。现在这段时期已经过去,中亚国家在政治上对与俄罗斯的一体化已不过于害怕,而传统联系对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以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为例,它们虽然还不是海关联盟成员,但俄罗斯是它们最主要的劳务市场,劳动移民又是它们极其重要的就业和收人渠道,这种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使它们渐渐向海关联盟靠拢。   欧亚联盟还有一个重大优势,这就是它有一个坚定的盟友,即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不仅是俄罗斯在欧亚联盟中的坚定盟友,事实上,它还是欧亚联盟的始作俑者和欧亚主义的最忠实信徒,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比俄罗斯更推崇欧亚主义。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大国,在这一地区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最大的经济作用力,有它和俄罗斯联手推动,欧亚联盟的基本框架就有了保障,它对中亚其他国家也自然产生巨大作用。
  欧亚联盟的弱点是它的核心国家俄罗斯经济能力不足,能够提供的经济投入有限。它还有另外一个内在弱点,俄罗斯把欧亚联盟的最高形态定位在政治和经济联盟,而哈萨克斯坦关于欧亚联盟的政治化持谨慎态度。这意味着,在欧亚联盟发展的初期和中期阶段,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有一致的共识,但到它的后期,两国对欧亚联盟的走向可能出现分歧,这可能成为欧亚联盟继续发展的制肘。
  新丝绸之路战略的优点是内部政治结构比较平衡,俄语论文范文,它没有主导国和普通成员,中亚国家、阿富汗、南亚国家扮演着同等角色。这一特点使参与国较少政治顾虑,相应地,新丝绸之路战略也较少政治阻力。在经济利益的分享上,新丝绸之路战略也比较平衡,中亚国家、南亚国家和阿富汗都各得其所。从理论上说,它们不仅能得到经济上的实惠,而且对改善国家的经济结构也有裨益。这使相关国家易产生积极性。
  美国以及其西方盟友的大力支持也是新丝绸之路战略的一大优势。美国仍是有重大号召力和作用力的国家,它的支持不仅有政治上的意义,也有融资上的重要影响。
  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最大弱点是它必须经过动荡不安的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美国自己经卡拉奇到阿富汗后勤补给线的安全都没有保证,更何况从中亚到南亚的天然气管道和电力网的安全?在阿富汗问题不能解决之前,新丝绸之路战略难以说真正实现。此外,美国是非本地区国家,与本地大国竞争有地缘上的劣势,它能否持久地保持对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热情和投入也不能确定。如果美国的兴趣转移,它对新丝绸之路战略支持减小,则新丝绸之路战略也将失速。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作用力。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与中亚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存在也迅速扩大。200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仅为18亿美元,而2017年达到459亿美元。中国已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国有充裕的资金,可向中亚国家提供大量贷款。截止2017年6月,中国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向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贷款余额达491亿美元。2017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期间,签订的各种经贸合作项目总值达480亿美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与中亚国家不断加深的经济联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强劲的推动力。此外,从地缘经济的角度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占有相对更有利的地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弱点是中国与中亚的人文关系基础不够深厚,俄语论文题目,部分精英和民众对中国的认同程度不高,对中国在中亚经济存在的扩大既有期待,也有担心。这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会形成无形但严重的阻力。
  从政治的角度看,随着中俄美区域战略的深入,它们的接触面将越来越大,它们的矛盾将越来越触及实质,因此它们的竞争性会越来越强,并且可能导致直接碰撞。不过,从经济的角度看,随着三国区域计划的发展,它们的融合性也将增强。这一方面是因为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不管是由谁主导,它们最终会形成一个整体网络;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同时参与中俄美项目,它们的多重身份也为三国项目的相互渗透提供了通道。这似乎是一个相互矛盾的趋势,但它很可能是中俄美区域计划的未来关系状态。这种情况孕育着两种可能:或是三国屈从于政治的需要走向对立,或是它们顺从经济的规律逐渐融合。
  结语
  中俄美同在中亚推动区域一体化,客观上形成了竞争之势。不过,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为柔性的形式,直接对抗的形势一般不会出现。三大国在中亚的同台竞技,反映了其对中亚的重视和这一地区的重要性,但这种情况的出现均事出有因,并不表明中亚有超出其他地区的特殊重要性。中俄美的区域项目各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从中近期看,欧亚联盟的优势有最强的表现;从中远期看,中国的优势会逐渐显现出来。
  展望三个区域战略未来的关系,按照一般的政治逻辑,它们的竞争性将越来越强;而从经济角度,它们的融合性也会越来越多。三者最终的关系形态取决于多种可知和不可知的因素,对其可以推测,但难以确定。
  本文作者认为,中俄美在中亚应采取合作的姿态。这是因为:首先,合作共赢在政治上是正确的。其次,合作是减小阻力的最佳途径,它更有利于各自项目的实施。最后,合作有利于本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其中,这最后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大国的所作所为都应符合本地区国家的利益,而不能只把它们作为实现本国利益的背景。
  (作者简介: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探讨中心教授,上海,200433)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
  (责任编辑:赵裴)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