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罗斯与中国同为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大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而且中俄两国互为邻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活动十分频繁。两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双边关系,既发生过战火的对抗,也有睦邻友好合作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目前,中俄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形成了多方位,俄语毕业论文,俄语毕业论文,系统化,机制化的交流模式。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更是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有力见证与重要纽带。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俄;高等教育;交流 一、中俄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俄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8世纪的清王朝,就建立了俄罗斯文馆,这也是中俄教育交流史上的里程碑,那时的俄罗斯文馆主要承担为国家培养俄语人才的使命,开启了中国俄语教育的先河。在经历了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留苏热之后,在文革时期到苏联解体时,中俄的高等教育交流几乎中断。直到苏联解体后两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才慢慢逐步走向正轨。 苏联解体后,随着俄罗斯政局经济的不断稳定,中俄两国的教育交流形式更加多元化,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灵活。不仅表现在高等教育上,在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上也表现明显。这不仅加强了两国的教育沟通与合作,也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2000年普京入住克林姆林宫并来华访问,双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磋商,在教育方面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部2000-2002年教育合作协议》随后两国又成立了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该组织成立以后,开展了一系列教育交流的合作项目,不仅包括互派留学生,还有开设孔子学院,汉语中心,互办艺术节、大学生论坛等。 在合作委员会的推动下,中俄两国教育交流更加丰富多彩,交流合作迅速发展,又迎来了中俄教育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 二、21世纪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的新发展 1.语言文字的学习 (1)孔子学院的建立。为了进一步推广汉语在俄罗斯的发展,我国在俄建立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喀山大学孔子学院等12所孔子学院。我国还在进一步筹备建立更多的孔子学院,来满足俄罗斯人民对汉语学习的热情。通过孔子学院的建立,使俄罗斯人民更好的学习汉语,更加的了解中国文化,跟随汉语老师学习原汁原味的汉语、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太极拳等。 (2)对俄语的学习。我们常常说外语是政治、外交的晴雨表,两国关系好,这门语言就热,不好,语言就冷。比起苏联时期俄俄语热,现在俄语在中国已经变为了小语种。但是随着中俄两国经济、贸易的不断往来俄语在中国又开始慢慢热了起来。 2017年3月,中国“俄语年”的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俄语年”期间,中俄双方将在中国的22个省(区、市)、26个城市,举办超过260场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中国“俄语年”一系列人文活动的开展,将更加充分展示俄罗斯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学习俄语,加深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为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谱写新的篇章!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中俄大学校长论坛 跟互派留学生和高校办学不同的是,大学校长论坛始于2002年。每年来自不同学校的中俄大学校长,云集在俄罗斯或者中国的大学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议题,探讨讨论中俄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中俄如何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中俄大学校长论坛已经成功举办9届,关于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推动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人文合作和科技交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新时期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的特点 1.交流内容逐渐多元化 比起以往单一的互派留学生的交流模式,新时期中俄的教育交流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模式逐渐变得多元化。不仅有互派留学生、合作办学、教育高层访问等,还增加了大学生艺术节、夏令营、建立孔子学院、建立联合教育信息服务网站、发展远程合作项目和筹建教育基金会等其他合作项目。这些合作与交流更加有利于维护和稳定中俄两国在其他方面的交流,更成了两国当代睦邻友好合作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蓬勃发展的重要体现。 2.交流次数愈加频繁 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升温,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次数越来越频繁了。回顾中俄两国教育交流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中俄教育交流,不仅停留在高校合作方面,同时也涉足到高等教育的学术交流。中俄两国以政府签订的法学文本为依据,展开一系列的交流活动,中俄两国联合成立的教文卫体合作会议频繁举办。 3.交流领域日益多元 在中俄教育交流之初,只是停留在官方层面。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地方性区域组织的交往,对中俄高等教育产生较深的作用。中俄高等教育交流不单单停留于官方交往,同时民间也展 了交流。中央、地方共同携手,开辟了中俄对话交流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余子侠.中俄[苏]教育交流的演变.山东教育出版社 [2]昌晓莉.中外合作办学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栾景河.《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4]生建学.《中俄教育交流回顾》.《神州学人》,2017(8) [5]刘俏.中俄联合办学的意义与发展模式[J].绥化学院学报,2017,(4) [6]刘文雅.《孔子学院:汉语和中国教育国际化的新举措》.《教育探讨》,20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