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体验美学视域下中俄旅游工艺品的对比探讨 》(项目编号:11C024)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摘 要:体验美学理论认为,一个著作,既是作者的一种体验,也是欣赏者的一种体验。体验是著作的生命,它流淌的是作者和欣赏者情感的血液,涌动的是两者充满生命力的感受和思考。这种直接的体验过程及由此得出的体验结果就是体验批评。一旦体验批评超越了自身的局限,而为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人们所接受,那么著作就不可避免地具备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旅游工艺品作为重要的媒介,是中俄两国人民增进友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中俄两国旅游工艺品进行体验批评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体验美学;体验批评;中俄旅游工艺品 作者简介:张焱(1983-),女,籍贯:黑龙江黑河,工作单位:黑河学院,黑河学院美术系讲师。学历:探讨生,专业:文艺学,探讨方向:文艺美学、艺术美学。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1 一、体验美学与体验批评 “体验”德文写作“Erlebenis”,最早出现在黑格尔的一封信中,他在对一次旅行的描述中写到“我的整个体验”1。事实上,西方体验美学的源头可追溯到柏拉图的“迷狂论”。而体验美学真正的高峰则出现在19世纪中叶以后,当时众多美学家如叔本华、尼采、狄尔泰、柏格森等都对“体验”做过精辟的论述。其中,现代阐释学奠基人狄尔泰认为“体验不是作为一个对象站立于认识者的对面,对我来说,体验的此在(Dasein)于体验中所包含的内容是没有差别的。”2他告诉我们,对认识主体来说,体验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分别,是个体在生命之流中由内在与外在共同组成具有统一意义的实在。可见,俄语毕业论文,人生活在体验中,并且通过体验而生活。因此,体验美学理论认为,一个著作,既是作者的一种体验,也是欣赏者的一种体验。体验是著作的生命,它流淌的是作者和欣赏者情感的血液,涌动的是两者充满生命力的感受和思考。 从以上对体验美学的解读中,也不难发现体验具有个体性,体验是个体的生命体验,融合着个人的观点和趣味。另外,体验还具有内在性,体验的过程是外部世界和自我生命存在状态向心灵内部进入和延伸的过程,展现着生命的深度。由于体验的这些特点,关于体验批评来说,它便具有了一种不可摆脱的直接性:它产生于主体的主观情感与著作的客观意义碰撞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对著作的直接的欣赏,在自我意识中获得著作给予的意义,并将这一些作为基础,结合主观理解来对著作进行评定。这种直接的体验过程及由此得出的体验结果就是体验批评。这种批评是建立在直面著作,直接体悟著作意义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体的主观色彩。可是,一旦体验批评超越了自身的局限,而为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人们所接受,那么著作就不可避免地具备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中俄旅游工艺品的体验批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在各个层面的交流不断增多,尤其是关于一衣带水的中俄两国人民来说,加强交往是增进民族信任、加深民族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中俄政府在加强高层互访的同时,更大力推动中俄旅游资源的开发,这无疑为中俄人民了解和欣赏彼国文化和自然风光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中俄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旅游工艺品作为重要的媒介,是两国人民增进友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中俄两国旅游工艺品进行体验批评就显得十分重要。 旅游工艺品作为观赏之物、手中之物、娱乐之物,从体验美学的角度上说,它不仅使审美主体增添了旅游趣味和愉悦感,更使旅游的意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进一步延伸。在体验美学的建构性意义上讲,它能使主体获得“具有永久意义的铸造”。3因此,真正理想的旅游工艺品应该是一种融通古今、集艺术与文化并存、视觉享受与情感体验共通、人与自然协调的物质体现。中俄旅游工艺品以“地方性与民族性”为旨归,其典型的审美个性成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追求人类心灵交流和沟通的物化体现。其二者都在材、形、色、技等方面融入了地域、社会、文化、时代等因素。 首先,在材料的应用上,俄语毕业论文,中俄两国艺术家注重传统材料的继承与开发,两国都将普通的材质在技艺的创造下使旅游工艺品平中见奇、呈现无价的美感。比如:中国的陕西皮影、泥塑,贵州和四川的棕编,苏州和湖南的刺绣,河北的剪纸等;俄罗斯的套娃、毡靴、手工头巾和披肩、木质玩偶、陶片挂饰、桦树皮制品等。这些工艺品都没有采用价值连城的材料,而多为就地取材,在统摄造型艺术整体性的同时,融入更多的人文性和地方性特点,因此更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较好地给予旅游者以精神价值。让其在购买之余,欣赏著作独特性的同时,体验他国人民的品味和情感,收获异国风土、人情带给个体的审美愉悦。 其次,在造型和技艺方面,中俄两国旅游工艺品均突出对物质形态的塑造与表达。形态是设计和表达的主体,它影响于人的感官来传达人关于工艺品形态背后的文化语言。中俄设计师都善于应用形态设计语言,使人们在欣赏这些工艺品的同时,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具体表现在著作上,如:中国的玉雕制品、木雕制品、根雕制品、陶瓷制品等;以及俄罗斯的高加索的浮雕精压和沃洛格达的花边,弗拉基米尔的水晶玻璃,霍尔莫戈尔骨雕等。两国艺术家在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将物态神韵与人类心灵密切结合,创作出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工艺精品。这些巧夺天工的著作在充分表现材质形巧的同时,更多的体现出一种无法抗拒的神气与韵味,让人们在把玩之余,充分领悟中俄工艺品的精致与流畅,从而把握中俄艺术的文化精髓。 再次,每个民族在色彩的应用上都有自己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民族特色,各自民族关于色彩的理解,充分体现着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在中俄旅游工艺品中,更注重色彩的选择与应用,无论是上面提到的用传统材质打造的泥塑、皮影、套娃,还是价值比较昂贵、工艺更加复杂的:中国的漆器、唐三彩、景泰蓝;俄罗斯的霍赫洛玛餐厨具、格热利陶器、茹斯托沃绘画和帕列赫缩影等。这些优秀的工艺品都是借助鲜艳亮丽的色彩,在艺术家精湛的技巧下生动自由地表达着各自民族的审美心理与精神内涵。因此,关于中俄两国工艺品色彩的审美体验,能更好的了解两个民族的性格气质,使得人们在奔波劳碌的旅程中,更快地从目不暇接的著作中甄选出与自己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旅游纪念品。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王才勇译.真理与措施[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5页. 2、《狄尔泰全集》第七卷第139页,转引自《哲学动态》2017年第3期,第18页. 3、[德]伽达默尔.王才勇译.真理与措施[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