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制度化发展的特征与成效[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中俄两国自开启制度化进程以来,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制度化发展呈现明显的制度累积特征;制度化进程主要依靠双方高层领导推动;制度化动力由外部动力逐渐向内生动力转化。中俄关系制度化所体现出的这些特征表明两国的制度化发展正在日益走向成熟和完善,已经开始进入良好的运行轨道,制度化的成效也开始逐步显现。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俄关系;制度化;特征;成效
  [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7)06 ― 0092 ― 02
  一、中俄关系制度化的特征
  1.制度化发展呈现明显的制度累积特征。从中俄两国建交以来的大概十年时间里,两国的制度化合作主要是在搭建框架、奠定基础,即还处在制度化合作的初始阶段和磨合期,同时为两国关系制度化的持续深入做好准备。进入新世纪后,中俄两国关系的制度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2001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将中俄两国自建交以来到确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以及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进程中所有有价值的行为规范、程序、模式都用法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具有了更大的价值和稳定性。此后,伴随中俄两国双边交往实际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实际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制度性准则和规范开始在原有机制基础上设立、延伸和深化,推进中俄关系制度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而且与此同时,在不同领域的制度数量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这表明,中俄关系的制度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期间可能出现的某些消极因素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
  2.制度化进程主要依靠双方高层领导推动。建立中俄关系的制度化保障机制一直是两国领导人十分关注和积极推动的问题。中俄关系从一开始就与其他大国关系不同,它是一种自上而下,主要依靠领导人的相互信任关系而建立和保证的。因此,两国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动以及领导人的个性、见识都会对中俄关系造成深刻作用。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之下,两国建立起了从国家领导人到部门领导、从中央到地方的不同领域的定期会晤和交流机制,这些制度化机制的存在,极大地保证和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定期化、制度化交往一直在发挥主导影响,正是在双方高层的频繁会晤和交往中,两国间的各种合作机制才得以酝酿、建立并发挥影响。有着较深历史积怨的中俄两国,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解决领土争端,大幅度裁减边界地区的军事力量,并确立跨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人文、国际事务等领域建立全面的合作机制,使两国关系逐步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新阶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双方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及两国高层和官方的频繁互动所产生的热情与能量。正是由于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两国合作机制和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并且通过频繁的首脑会晤,签署了一系列诸如联合声明、合作条约等各种形式的外交文件,肯定双方合作的已有成果,并进一步制定出双边合作在各领域继续推进的内容、方式、模式、进程等,充分保证和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合作的顺利发展。由此看来,两国高层不仅认识到,而且通过实际行动来表明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基本保障。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发展近二十年来,两国都出现了领导人更替的局面,但无论任何时期,两国领导人之间都建立了十分良好和有效的个人关系。两国元首经常会晤,就发展双边关系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为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中俄关系的制度化框架主要是在双方高层的大力推动下,在不断签订的双边条约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它规范着中俄双方的行为,体现了双边关系的稳步、持续发展。
  3.制度化动力由外部动力逐渐向内生动力转化。总体来看,中俄两国关系制度化近20年的发展与它们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外力”在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走向制度化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影响。应该承认,是世界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迫使中俄必须走到一起,相互倚重。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冷战”思维的作用下,中美两国在贸易、人权、核不扩散和台湾问题等方面存在明显分歧,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居于上风,要求政府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这对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构成严重威胁。为抵消这一威胁,扩大与加强同中国的重要邻国俄罗斯的联系对中国而言,就具有相当的迫切性。俄罗斯在独立之初,曾在一段时间内出于“尽快融入西方”的目的而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但这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多少实际的政治、经济利益。相反,俄罗斯国内的动荡的政治局势却加深了西方对俄罗斯未来的不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美欧加快了北约东扩的步伐,试图最大程度地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而彼时力量虚弱的俄罗斯,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咄咄逼人的“东扩计划”,只好把目光转向东方,在东方寻求其力量支撑点,以制衡西方。中俄两国面对共同的外部压力环境,其制度化合作关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达成共识并不断深化的。从中俄两国制度化合作的历程来看,外部动力在中俄关系最初的发展阶段确实起到了某种促进影响,中俄两国正是出于共同抗衡来自美国和西方的遏制与挤压而选择靠近,并为了保持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而将两国关系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加以规范和调整的。但据此把中俄关系的发展简单地说成是外部动力的结果,也是缺乏现实依据的。因为制度化合作关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外部因素可能会成为国家间制度化动力初始阶段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制度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和社会交往将成为推动制度化不断走向成熟和深化的重要因素。所谓的“内生性”因素主要是指,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逐步加强两国人民间的了解与信任,并使两国人民能从双方合作中持续获利,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动力,简单地说,就是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和发展逻辑。中俄两国在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在其制度化建设的进程中,开始日益强调两国经贸和人文领域等的机制化建设。由此可见,随着中俄关系制度化的不断发展,在制度化的动力方面,其内向化、内生性的趋势日益明显。在制度化框架下,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俄两国相互靠近的主要动力是来自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外部”压力的话,那么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则更多是靠自己的“能量”,即两国日益在政治、经济、国际战略、军事和人文领域所体现出的共同利益,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连续不断的发挥影响,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推动两国关系朝着不断制度化、机制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俄关系制度化发展的成效
  (一)中俄两国的相互信任日益增强。两国关系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双方政治安全层面的一个相互信任的问题,如果不能相互信任,包括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在内的其他所有的关系都无法深入进行下去,因为彼此永远是以一种防备、警惕的心态来看待对方。中俄关系发展至今天,两国的战略互信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础越来越坚实。这其中的每一步可以说都与中俄关系的制度化建设密切相关,这是两国关系能够长久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目前,两国还签署了开通两国国家元首在“正常及紧急状态下”密码通信线路的协议,该协议进一步凸显了两国在战略安全合作方面的互信水平。此外,两国还签署了对于发射弹道导弹和商用舰载火箭的通报协议,进一步加强双边的战略互信。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和配合,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新世纪以来,中俄双方的关系得到快速健康地发展,双方在对待对方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都非常支持,体现了中俄两国的相互尊重、也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政治互信。
  (二)中俄双方的信息沟通渠道日益顺畅。中俄关系近20年来得以顺利发展,这同两国始终保持各个层次、各种渠道的经常性对话直接有关。目前,中俄两国在领导人层次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两国外长及两国议长在内的定期会晤机制,这些高层交往机制在推动和促进双方的信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伴随着中俄两国各领域的制度化建设,不仅为当前双方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沟通的平台,而且还为未来双方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确定信息。通过各个层次、各种渠道的不断对话,中俄双方不仅可以获得对于对方国家近况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已经建立并有效运转的各种机制,获悉对于对方国家未来意图和立场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彼此对双方已制定的相关协议、规范的遵守,来确保对方的相关国家行为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这样使得政府的决策程序得到简化,两国之间的广泛合作与协调也越来越快捷和方便。从而为双方信息的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机制环境,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各个层面和不同领域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和畅通。
  (三)中俄双方的争端解决机制日益建立。中俄两国由于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以及双方面临各自不同的国内外环境,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和分歧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中俄双方制度化合作的越来越具体,今后双方关系的发展将会更多触及两国的切身利益,利益协调难度无疑会不断增大,出现利益分歧的情况将在所难免。如果不积极进行妥善处理,会直接作用到两国制度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避免上述“可能”的发生,同时为最大程度地解决争议,消除分歧,中俄两国制度化建设20年来,注重在各个领域加强彼此之间的协商。在目前两国所拥有的较为完善的机制框架下,两国元首、政府及所属相关部门每年都举行定期的会晤与政治对话,经常性地就双边出现的问题和分歧进行沟通、协商和磋商;在一些双边和重大国际问题上,则充分利用中俄首脑及总理热线电话加强联系,协调立场。
  (四)中俄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现时期的中俄关系,正是在这些制度化机制的规范下,俄语论文题目,表现出了与中苏同盟时期的很大不同。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是,两国关系的发展更趋于理性化和务实化。中俄两国自建交以来,就明确将两国关系置于制度化的框架内发展,随着两国制度化机制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两国关系中曾经存在的某些情感和情绪化因素被逐渐排挤出去,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中俄两国建交初期,由于相关的制度化机制尚处于酝酿和初步建立的阶段,因此在两国关系中还存有一定的感情和情绪因素,导致出现了对中俄关系的评价和期望要么过高,要么过低,进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失望或奢望的情况。这样的状态,对中俄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而言,其实是不利的,也是不健康的。现在,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制度化发展,俄语论文范文,这种情感和情绪化的因素日渐减少,两国关系已完全“蜕变”成为一种理性化的双边关系。在中俄关系的实践中,利益交换准则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双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公开化。这并不代表两国关系的发展正在日趋冷淡,或是不正常,恰恰相反,这样的状态关于新时期的中俄关系而言,才是两国关系更为“正常”的一种状态,不会再出现像中苏同盟时期那样“过热”或“过冷”的状况。
  〔参 考 文 献〕
  〔1〕《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新华社1992年12月18日电。
  〔2〕杨成.制度累积与中俄关系的中长期前景〔J〕.俄罗斯探讨,2017,(03).
  〔3〕崔宪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58.
  〔4〕中俄元首联合声明和宣言汇编(1992―2001)〔G〕.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66.
  〔5]寇健文.中共与苏共高层政治的演变:轨迹、动力与作用〔J〕.问题与探讨:(03).
  〔责任编辑:王 珍〕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