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石油合作[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就中俄两国来说,石油合作关于两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俄罗斯能源战略及其金融危机后面临的新格局的略论,提出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国与俄罗斯建立新的石油合作战略联盟,以更好地加强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俄石油合作;上海合作组织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17)03-0051-08
  
  2017年以来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深刻的作用,从金融业波及到实体经济,中国、俄罗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同样受到了冲击,特别是俄罗斯以原料出口为主的外贸模式受到的冲击更为强烈。尽管中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作用,但是中国关于石油进口仍然保持着较大的需求,50%以上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中俄两国在后经济危机中有可能拓展石油合作领域,使中俄两国的石油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是服务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失去了许多重要的港口,同时也失去了主要能源出口地――欧洲的主要出口管道的监管权,俄罗斯在军事实力大为削弱的情况下,努力通过巩固能源工业在世界能源领域中的地位,以加强本国在国际上的外交作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的能源工业将真正成为确定俄罗斯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地缘政治和对外经济作用力的主要因素。关于苏联解体后所形成的单极世界而言,这一点具有特殊意义。因此,俄罗斯的对外能源合作取决于俄长期的地缘政治利益,并且同俄对外政治紧密相关。
  近年来俄罗斯进行了能源战略调整,首先是调整与能源过境国的关系,使之为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服务,关于能源过境国出现的问题,俄罗斯则利用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的手段解决,使其能源向西输送的道路畅通,在这方面调整中,乌克兰是俄罗斯调整的首要目标。
  乌克兰处于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北约东扩之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大大恶化,战略纵深明显缩短;而乌克兰则在战略上倾向于美国为首的西方,这对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内的政治地位构成了挑战。为对付北约的东扩,俄罗斯则急需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以保证俄罗斯在地缘战略上的优势,在能源领域,虽然俄罗斯掌握着天然气的阀门,拥有天然气出口的垄断地位,但是乌克兰则掌握着天然气通向欧洲的通道,俄罗斯欲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乌克兰同时也可以提高天然气的过境费,或是阻止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因而引发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价格之争近年时常发生。例如,2017年1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对俄天然气价格问题出现争议,由于乌克兰不愿意付高价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在新年伊始决然断气,使乌克兰和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大受作用,为此,欧洲国家十分惊慌,强烈要求干涉俄乌天然气争端,最后俄乌天然气之争以乌克兰同意天然气涨价而告终。
  俄罗斯一直要制约乌克兰的离心倾向,以重新掌握俄罗斯对欧洲能源出口的领导权。俄罗斯利用能源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使得乌克兰的国内安全受到巨大的挑战。俄乌“斗气”的现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争端,而是俄罗斯对乌克兰融入欧洲及积极加入北约行为的报复,以通过停止对乌克兰天然气的供应来限制乌克兰“回归”西方社会的步伐。。俄乌之间要解决天然气冲突也不难,俄罗斯关心的是乌克兰的过境管道系统,它一直致力于获得其中的份额,或是控制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系统,因为这至少在近期前景中能够保证俄对欧天然气供应的稳定和安全,只要乌克兰首肯,相对降低供应价格和延缓债务偿付应该不是问题。。
  俄罗斯在同乌克兰的问题上一直强调乌克兰是俄能源过境国,同时是传统的斯拉夫兄弟,俄罗斯不肯放弃它的能源生命线,不管是在乌克兰“橙色革命”胜利后,还是在目前乌克兰新总统上任,俄罗斯一定要控制它的能源生命线,经济危机时期,俄罗斯更加需要能源外交来巩固其政治、经济基础。俄罗斯几次对乌克兰的“敲打”,使得尤先科政府在经济上并没有什么作为,而俄罗斯的能源“威慑”使得乌克兰要回归俄罗斯一方。乌克兰亚努科维奇的竞选成功则说明了俄罗斯对乌克兰政治的巨大作用,俄语专业论文,也说明了没有俄罗斯的能源保障,一味地依靠西方关于乌克兰来说只能是远水不解近渴。
  另一方面,俄罗斯通过俄格战争争夺能源出口的制动权。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从苏联解体以来就矛盾不断,冲突时有发生,从2017年格俄两国的间谍案到2017年8月的武装冲突,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矛盾冲突更是达到了顶峰。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矛盾与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争夺里海油气的控制权,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出口欧洲多经格鲁吉亚境内的石油管道,在现存的几条石油运输管道中,格鲁吉亚是管道的必经之路,实际上格鲁吉亚在里海、俄罗斯石油运输上起着“制动”的影响,因此,俄罗斯不容许格鲁吉亚过分损害俄罗斯在里海能源领域的利益。
  在里海,格鲁吉亚借助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吸引里海国家的石油、天然气通过自己境内的管道运输,以获取可观的过境费。为此,格鲁吉亚将石油过境费降低,以争取里海石油通过格境内的管道。例如,格为吸引阿塞拜疆石油从格境内运输,将过境费降至每桶1,2美元,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巴库一新罗西斯克的过境费为每桶2,7美元。格鲁吉亚在建设巴库一杰伊汉石油管道中也极力争取贷款建设格鲁吉亚段的石油管道。俄罗斯对此意见很大,指责格不顾黑海的环境保护,以此来争夺里海石油的过境运输,保持对里海石油、天然气过境的控制。
  俄罗斯在与格鲁吉亚、乌克兰的纠纷中恰当地应用了自己政治、军事、能源优势,对两个国家的挑衅行为给与了回击,在对格鲁吉亚的战争中处理的有理、有利、有节,在处理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争端中,俄罗斯用强势的能源优势逼迫乌克兰退让。这两件事情标志着俄罗斯利用能源外交战略处理独联体事务,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也标志着俄罗斯能源战争的开始,在今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博弈中俄罗斯将充分发挥能源的影响,利用能源外交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俄罗斯在理顺欧洲方向上的能源出口后,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也从单一的以欧洲为主要方向,逐步转向亚洲。在俄罗斯新的“双头鹰”政策下,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7年中俄签署了250亿贷款换石油的协议,这在金融危机前是无法想象的。这也是俄罗斯能源战略一个新的转折点,预示着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开始向中国倾斜。
  
  二、金融危机后俄罗斯能源面临的新格局
  
  2017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作用,各国在金融危机到来之际,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以求得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能够自保。此次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也同样产生了巨大的作用,2017年俄罗斯经济实际增长仅为1.4%。俄罗斯的外贸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及资源产品的出口,世界经济危机最先反应在能源的价格上,世界石油的价格从每桶100多美元一路下跌到40多美元,目前在80美元左右,石油价格的下跌使得俄罗斯出口受到

了重创,外汇储备急剧缩水。俄罗斯预算的一半来自石油和天然气收入,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是对能源需求的下降以及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这给俄罗斯造成了预算赤字,并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严重的作用。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是以欧洲为首要市场,欧洲也是它传统的石油销售市场,俄罗斯的石油战略是首先要保证传统的石油市场,其次才是发展新兴的石油市场。俄罗斯的2020~2030年能源战略明确指出,要巩固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上的地位,以加强在今后20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家的出口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同时俄罗斯要继续担当欧洲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而可靠的伙伴。俄罗斯同时也强调作为独联体国家重要的能源供应国,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俄罗斯在世界上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金融危机后,俄罗斯更加重视能源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力图建立多元化能源市场。欧洲是俄罗斯主要的燃气消费市场,修建一条绕过乌克兰输往欧洲的管线对俄罗斯来讲非常必要。金融危机来临后俄罗斯则加快了这一进程,修建穿越波罗的海连接俄德,并通过西欧其他国家的海底天然气管道项目成为俄罗斯多元化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说危机前俄罗斯想通过燃气合作“一举多赢”,既节约开支又获得技术,既获得收入又资源共享,左右权衡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开出近乎苛刻的条件,在众多的“应征者”中交涉,可是在油价下跌、经济危机深重的今天,俄罗斯会重新审视自己昔日的“霸气”,为了挽回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加固其“能源防线”,只要有利可图,便可以接受,俄能源的市场化趋势将更多一些。
  从图1的数据来看,俄罗斯在金融危机市场环境下,面临着欧洲市场的能源需求大幅度下降,从2017年每天减少2700万桶石油需求,2017年每天石油需求甚至减少了8.66亿桶,直到2017年石油需求仍减少2200万桶。欧洲是俄罗斯传统的石油出口市场,是俄罗斯优先的石油出口市场,但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考虑亚洲市场。亚洲市场2017年、2017年石油进口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更是增长了6.95亿桶/天。而从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可以看出,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则在2017年、2017年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见图2),作为以石油出口为主的俄罗斯要想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能源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俄罗斯还面临着来自中亚、里海国家石油出口的挑战,从国际能源署的资料来看,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石油出口均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阿塞拜疆的石油出口在每天90万桶左右,到了2017年则达到了每天110万桶的出口量。而哈萨克斯坦则是在2017年石油出口接近170万桶的水平,从国际能源署的预计来看,哈萨克斯坦2017年的石油出口仍维持在这一水平上。俄罗斯面临着阿塞拜疆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在亚洲市场上又面临着哈萨克斯坦的竞争,加之俄罗斯要想增加石油生产,必须加大投入,金融危机又给能源投入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普遍感到石油领域的资金投入不足,给石油生产带来了困难。俄罗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则有意将目光投向亚洲,投向受金融危机作用不大的中国。
  
  由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是在欧洲、独联体能源市场保证供应之后,也考虑到亚太市场的能源需求。中国是亚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对能源的需求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俄罗斯也注意到了中国这个新兴的能源市场,在其能源发展战略中也提到了开拓亚太市场,使之成为俄罗斯新的能源销售市场。但是俄罗斯认为中国的能源市场较为单一,在中俄石油管线建设上一波三折,其重要的问题是俄罗斯不愿意其石油被一个用户垄断。加之俄对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忧虑,对中国的能源出口总有些顾虑。2017年的金融危机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使俄罗斯不得不考虑能源市场的扩大销售,以保持其经济运行的平稳性。中国在这场世界金融危机中仍保持一定的能源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是俄罗斯不能不考虑的,俄罗斯在欧洲能源保持一定的销售量的情况下,也将目光转向了东方。
  
  三、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俄石油合作
  
  中俄石油合作从1992年起步,20世纪90年代起石油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2~2017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俄石油和成品油贸易量一直不断增长,从年平均量来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年均进口量为20.3万吨。但是,这一时期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总量占中国的石油进口总量的比重有较大波动,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作用,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总量仅为105万吨,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比重仅为2.14%。2002年以后中国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在中国石油进口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但是,俄罗斯与中国的石油合作起伏较大。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俄之间石油贸易是依赖于铁路运输,由于铁路运量的限制,短时间无法扩大运量;二是因为中俄石油管道建设一波三折,中俄两国的石油贸易在石油价格高高低低中反复,中俄石油管道在高油价的世界经济背景下,两国的油气管道合作项目在2017年陷入僵局;第三,作用两国石油合作的另一个问题是石油价格,俄罗斯认为给中国的石油价格应该与输欧的石油同价,而中国则认为应该与独联体国家价格一致,这种情况在世界经济平稳发展时期俄罗斯并不急于与中国进行石油贸易,因为俄罗斯的能源战略重点在欧洲,同时俄罗斯欲垄断独联体国家的能源出口,但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则给俄罗斯的能源垄断带来了巨大的作用,中亚国家直接与中国进行能源贸易,打破了俄罗斯的能源垄断,使得俄罗斯不得不重审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2017年世界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俄罗斯对与中国的石油合作战略则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世界金融危机来临给俄罗斯带来了新的战略思维,2017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中俄双方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框架下加强能源合作,还可以在“三边”框架下合作,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多边合作框架下的合作,不仅为双方发展大型的能源合作项目提供了可能,也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发展中俄石油合作开辟了道路。
  目前,就上海合作组织本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合作方面。首先,上海合作组织由于成立的历史较短,内部凝聚力不强,成员国所处的文化、地理位置不同,价值认同度也不同。其次,成员国由于利益的着眼点不同,也导致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联系比较松散。特别是在“9・11”事件后,美军进入中亚,美国在中亚军事力量的存在增加了中亚国家对美国的依赖和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了中亚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安全机制的需求和依赖程度,阻碍了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凝聚力的形成。第三,在中亚地区现存着的各种国际条约和集团,也分散了该组织的凝聚力。如俄、哈、吉、塔参加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俄、塔、乌参加的杜尚别集团,经济合作组织中的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共同体、中亚合作组织、亚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欧亚运输走廊计划、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等等。显然,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内存在的多个层次的区域经

济合作组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吸引力。第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对外投资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作用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组织成员国经济普遍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各国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大量投资,资金短缺是各国的一大难题,各国均把吸引外国投资作为首要的经济政策,而本身又不具备大规模的对外投资能力,中俄两国虽然是组织中的大国,本应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但是两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就使得其他成员国将吸引外资转向了西方国家,作用了上合组织内部的石油和经济合作。
  然而,上海合作组织毕竟是横跨欧亚的国际组织,如果没有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区域合作,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特别是在当今的世界地缘政治要让位于经济合作的理念下,在共同发展战略下经济合作是双赢的战略。俄罗斯和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两个大国,如俄中两国不能携手共同发展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则无法做出大的作为。
  事实上,上海合作组织也为建立多边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前苏联石油输出管道把中亚和俄罗斯连为一体,有着经济合作的天然渠道。中国与俄罗斯、中亚的能源合作随着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项目的建设,以及以后的俄罗斯、中国远东石油管道项目的建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2月17日中俄两国就贷款换石油达成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这个协议的签署是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作用进一步扩散的结果,随着经济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日益严重,俄方资金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没有及时的资金补充,俄罗斯的油气生产必将大幅下降。俄罗斯的经济由于自身结构的不足,在经济危机到来之际就更加脆弱。然而经济危机给中俄能源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前由于俄罗斯将其能源合作的重点放在欧洲,对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并不十分重视,经济危机的作用使得俄罗斯将把目光投向东方,中俄两国的石油贷款换石油协议的达成,就是在经济危机这个大背景下完成的。没有世界经济危机,俄罗斯经济处于艰难的这种背景,俄罗斯是不会轻易让步的,俄语论文网站,即中俄石油合作是在经济危机的促使下完成的。中国应该抓住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机遇,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进行到一个较高的水准,推进中俄双方互利的能源合作。
  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国与俄罗斯乃至所有中亚国家的能源建设则可以更快地进行。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在能源领域的工作面广,合作项目大,多属于国家层面上的经济合作,有着长远的合作前途,而这也需要国家层面上的协调,上海合作组织如果成为这样一个能源合作的平台,则可以顺利地实施国家间的能源合作。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内中亚地区各国在实践中已经建立起了牢固的经济合作基础,中俄、中哈、中土之间的能源合作,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以及成品油合作都已进展顺利,这些合作事例说明在上海合作组织范围内的能源合作迅速展开,已经超出了组织所预想的结果。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能源合作项目,例如,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成了通向中国的石油跨国输送管线;土库曼斯坦与中国建成了从土到中国新疆的长距离天然气管道。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哈石油管道可以运输俄罗斯的石油,中土天然气管道也可以输送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使之形成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网络,将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发挥至最大,并以此巩固上合组织,使之成为维护地区能源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如果上海合作组织合理定位,加强上合组织在一个地区能源合作中的影响,不仅可以促进成员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增长,也顺应了中国能源发展的要求,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