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俄罗斯诗人勃洛克[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勃洛克俄罗斯20世纪伟大的抒情诗人、剧作家、政论家、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和白银时代文学中最光彩夺目的代表。以其个性化的诗歌语言艺术和独特的语言魅力享誉世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界。勃洛克的创作开创了苏维埃文学的道路,对现代诗歌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勃洛克;象征主义;诗歌;白银时代
  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7)05-0000-01
  
  俄罗斯诗歌的“白银时代”是继以普希金为代表的“黄金时代”后,第二个诗歌创作的高峰。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交融,不断在挫折中发展。在文化领域
  也经历着巨大的转折。勃洛克是白银时代伟大的俄国诗人,享誉世界的抒情大师,他的创作是俄国诗歌最辉煌的现象之一。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新旧两个世界历史时代交替的时期
  ,因此,他的创作恰好是一个时刻关注着历史运动并能预感到时代风暴的人的内心见证。
  一、 勃洛克的简要生平
  勃洛克于1880年11月28日出生在圣彼得堡的一个贵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华沙大学教授,母亲是作家。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最初是在彼得堡大学的“校长寓所”,后来在
  继父家度过。每年夏天,勃洛克总是在莫斯科郊外别凯托夫家的沙赫玛托沃庄园度假。别凯托夫作为文化名流,对勃洛克的作用很大,使他从小就结识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萨尔
  蒂科夫、屠格涅夫关系友好,与契柯夫书信往来,并与巴枯宁、丘特切夫、索洛维约夫等保持密切的联系。 1903年开始著作,初期的诗作,受神秘主义的作用,是象征派诗歌
  的代表人物之一,1904年出版的诗集《美女诗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勃洛克1903年和俄国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女儿结婚,1906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1921年8
  月7日逝世。
  二、 文学界对勃洛克的高度评价
  亚.勃洛克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俄罗斯诗人,他的创作既继承了俄罗斯沉郁、感伤、凝重的哲理抒情诗传统,成为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又以神秘的笔触展示了躁动、荒
  诞、虚无、绝望、放纵的现代人的人生状态,成为俄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被视为20世纪俄国的“普希金”,甚至还有欧洲学者认为,他“是一位比里尔克有过之而无不及
  的大诗人”。高尔基说:勃洛克是一个“真正天才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评价他为“一整个诗歌时代”,阿赫玛托娃评价道“20世纪的里程碑”;“时代的悲剧男高音”。勃洛
  克的名字是应与即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费特与丘特切夫并列的…..他不仅是个写出美妙诗句的人,且代表俄国文化,倘如我们说普希金奠定了俄国文明之新阶段且表
  示出其未来的发展,则继承普希金的勃洛克可以说是此阶段之最后一位人物。
  三、勃洛克的创作道路
  勃洛克的创作道路复杂而曲折,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他的创作融合了老一辈象征主义者的优秀成果,同时又紧跟时代步伐,立足现实,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他的诗歌世界博
  大而精深,俄语论文网站,拥有挚热的情感,优美的旋律,神秘的意境,丰富的象征,无限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这些特征成就了诗人的伟大,同时也把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
  (一)十月革命前的创作
  勃洛克的早期著作与生活经历、情感挫折、人生道路密切相关。文学创作手法深受神秘浪漫主义色彩的作用,极为讲究音韵结构和鲜明的表现色彩,语言具有民歌德特点,而
  这一切正好反映了当时象征派的美学观念。自1898年始,以恋人柳德门捷列娃为对象的短时一首接着一首,一发不可收拾。诗人生前曾大体上根据时间的先后,将自己的抒情诗编
  为三卷。卷一:1898-1904,主要收入《黎明前的黑暗》、《美妇人集》和《岔路口》三个组诗;卷二:1904-1908,主要收入《大地的气泡》、《白雪假面》、《城市》和《自由
  的思想》;卷三:1907-1916,主要收入《可怕的世界》、《报应》、《竖琴与小提琴》、《意大利诗组》、《祖国》和《卡门》等组诗。者三卷诗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部曲”
  ,每一卷都标志着诗人生活历程和创作道路上的一个特定阶段。这里的时间顺序还有更深一层含义:三卷抒情诗既代表诗人创作道路的三个特定阶段(前期、中期、后期或青年期
  、过渡期、成熟期),也代表他人生道路的三个阶段。三卷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宏大的三部曲,追求人性的三部曲,或叫“诗体小说”,反映了作者“同
  一循环链上的思想和感情”。
  1904年,勃洛克出版第一本诗集《美妇人集》,这本书的问世,把他带入名诗人的行列。这里的“美妇人”,代表了诗人对人间女性之美和永恒女性之美的爱,象征着自然与
  文化、精深与肉体的和谐,又和俄罗斯祖国(新娘和爱妻)的形象联系在一起。1905年革命促使他接近社会生活,此时写下的《饱汉》(1905)、《俄罗斯》(1908)、《夜晚的
  时辰》(1911)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诗集《意外的喜悦》、组诗《法伊娜》、剧本《命运之歌》等,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祖国的热爱。此后
  ,勃洛克 陆续出版的第二部诗集和第三部诗集,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的更大的关注,创作风格上的重大变化。1914年写作的长诗《夜莺园》,标志着勃洛克创作的完全成熟,揭示了
  抒情主人公的基本特征,即性格和心理的双重性和矛盾性,是诗人对其抒情主人公性格发展的一次总结。其他主要著作简介:《我走进昏暗的教堂》(1902)(美妇人的多种称谓和
  变体,抒情主人公与女主人公的关系);《秋天的意志》(1905)(由与世隔绝的自我世界进入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由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转向冰冷的情欲);《陌生女郎》
  (1906)(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的对立,陌生女郎的象征意义);《罗斯》(1906)(对俄罗斯主题的关注);《卡门》(1916)(直至火辣辣的情欲)。
  (二)十月革命后的创作
  1905年的革命及其失败,俄语论文题目,是勃洛克人生的转折点,他对革命的关注是异乎寻常的。勃洛克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或者藏进象牙塔,或者出国为侨。他逐渐开始面向现实社会,
  发展成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热忱歌手。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的爱,对未来的永远的追求,使勃洛克义无反顾地站到了十月革命一边。十月革命后,勃洛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在
  1918年写的文章《知识分子与革命》中呼吁知识分子“以整个身体、整个心灵、整个意识谛听革命”,预言俄罗斯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新型国家。同年创作的长诗《十二个》是他的
  代表作,也是描写十月革命的第一首长诗,在苏联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十二个》显示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彼得堡的独特的生活氛围,象征性地表现了革命所向披靡的气势。
  他把革命象征为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一场熊熊烈火,可怕的旧世界将被毁灭,一个崭新的世界将会出现。这首诗,被认为是最早称颂十月革命的诗篇。此外还写有政治抒情长诗
  《野蛮人》(1918),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丑恶本质,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热忱。晚年尽全力参加高尔基创办的“世界文学丛书”的出版工作和其他文学活动,为苏维埃文化
  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丁人译.勃洛克抒情诗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2] 周启超.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探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6.
  [3] 张冰.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思潮与流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4] 勃洛克、叶赛宁诗选[M].郑体武,郑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5] 曾思艺.俄罗斯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探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