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苏冷战已结束近二十年。然而,从北约东扩到科索沃战争;从西方推动的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到东欧国家部署反导系统;再到近期,格――俄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颠倒黑白”(――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语)的谴责,我们发现西方国家自始至终都将俄罗斯作为战略假想敌。如果说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是源于意识形态层面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今天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对立则十分耐人寻味。本文旨在揭示俄罗斯与西方对立的原因,并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与西方;和谐世界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66(2017)10-0103-01 关于拥有自我意识的高等生物,与同类进行对抗甚至残杀,必然会在心理层面产生自我矛盾。要克服这种自我矛盾,首先要明确区分出“敌、我”,不再视“敌”为自己的同类,从而消除相互残杀时的心理阴影。耶鲁大学的华兹教授提出了“敌我判断”的概念,认为这种敌我判断极有可能源于神经皮层对不同族群之间细小摩擦的记忆累加与无限放大,并最终导致非理性的种族对立。华兹教授还发现,如果把敌对族群中的两只黑猩猩带到保护基地中一起喂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他们就成了“好朋友”。自然主义文学大师左拉指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脉相承,自然科学的探讨成果一样可以应用到社会科学探讨中。那么我们不妨用黑猩猩之间“敌我判断”的概念来略论,西方大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对立关系,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解析俄罗斯与西方对立的历史渊源 从血缘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公元九世纪左右,东斯拉夫人与西欧各国贸易往来密切;公元十一世纪,基辅罗斯大公与西方各王朝建立了姻亲关系。但后来在西方世界俄罗斯却被“孤立”起来,西欧各国普遍视俄罗斯为异己。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造成这种孤立的直接原因是“两个决定性事件……公元十世纪弗拉基米尔大公决定接受基督教的拜占庭东正教,而不是罗马天主教……另一事件是1237年蒙古人的入侵……”前者在精神世界里使俄罗斯与西方分裂,在双方教民群众的心中埋下了敌视对方的种子;而后者则在现实世界使俄罗斯与西方彻底断绝了联系,等到俄罗斯人摆脱蒙古人统治,他们已经错过了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在突厥人攻陷拜占庭之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唯一的中心,这使俄罗斯人“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孤立……对伟大的变革不屑一顾”。十八世纪初彼得大帝力主推行了沙俄的西化改革,但国内西方派与斯拉夫派的论争直到二十世纪依然没有停歇。 十九世纪,击败了拿破仑的沙皇俄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欧洲充当封建制宪兵,四处镇压革命。凶残彪悍的哥萨克骑兵挥舞马刀横冲直闯的情景,在西欧民众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迹。于是,西欧人眼里的俄罗斯人就成了野蛮与落后的象征。西方人至今也没有改变对俄罗斯的傲慢鄙视的态度,直到今天很多西方历史学家都认为,“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通常一直是被动的接受(西方的文明)的关系……”那么,当一个国力强大的俄罗斯的国家出现在西方面前时,西方人必定会因难以接受而对这个国家充满敌意。比如,苏联。 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于西方的伟大思想,在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前,无数西欧人为实现这一伟大理想而奋斗终生。但当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被俄罗斯人建立之后,这个新生的国家却受到西方人的抵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接的武装干预、间接的政治颠覆以及宣传方面的恶毒诋毁,并最终发展为二十世纪后期的冷战。这种种历史遗留下来的偏见,使得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依然受到西方的敌视。纵观近千年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发展史,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思维方式,造成了俄罗斯与西方的相互误解。而日前的俄-格武装冲突以及西方对俄罗斯的不满,已然表明这种误解正在加深,“非理性的对抗”随时可能发生。 二、构建和谐世界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怎么办?”,十九世纪,当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这个问题抛向世人的时候,世界和今天一样,处于剧变之中。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同一年出生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毕其一生寻找这问题的答案。俄罗斯人托尔斯泰广泛阅读了从古至今全世界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的作品,从中得出许多有益的启发。他尤其推崇中国的古代哲学,著有《论老子学说的精髓》、《论孔子的作品》、《论大学》等等,还将《道德经》翻译为俄文。他与辜鸿铭有多次书信往来,在信中表示非常欣赏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即“和平的、勤劳的、农耕的生活,行为上遵循儒释道的原则……”而不是学习贪婪的西方。 后来,托尔斯泰总结各方思想之长,尤其是道家的避世哲学,创立了独树一帜的非暴力伦理学――托尔斯泰主义,即勿以暴力抗恶伦理学。他认为,用暴力抑制暴力,即便暂时取得效果,也无法根除暴力,只会使恶升级并爆发出更大的暴力。比如美国出兵伊拉克,兵不血刃的从地球上抹去了一个对美国不友好的萨达姆政权,但却进一步刺激了宗教极端主义的发展,使全球陷入更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中。再看格-俄冲突:格方妄图通过武力解决南奥塞梯问题,俄语专业论文,结果被俄罗斯维和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可谓自食其果;而俄方,虽然于情于理都师出有名,但还是因为“过度使用武力”(――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语)受到西方的孤立,日后俄罗斯在诸多国际问题上都会陷入被动,从长远来看也得不偿失;全世界又一次陷入战争恐慌之中,“新冷战”、“第三次世界大战”等词汇频频见诸报端,于是油价上涨、股市震荡,没有任何一方是这场冲突的赢家,正应了道家所说的“兵者,凶器”以及托尔斯泰的忠告:“勿以暴力抗恶”。但是,托尔斯泰主义并不能解决问题,它的避世态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以至于该理论在问世之初就遭到各方抨击:教会认为它亵渎上帝,进步人士则指出这是麻醉受压迫群众的毒品。但托尔斯泰主义中也有值得我们继承发展的内容――“和”的理念。 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就是“和”。托尔斯泰正是吸收了中国“和”的思想,才创立出与西方主流思想迥异的哲学。2000多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他说:“君子和而不同”,指出“和”不一定要“同”。两千年来,“和”的思想在中国深入人心,发展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共通之处,1949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指出:共产主义就是要“阶级、国家权力和政党很自然地归于消灭,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这里的“大同境域”,就是中国特色共产主义的境域。“大同”英译为“greatharmony”,就是“大和谐”。在2017年庆祝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的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庄严地首次向全世界、全人类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用“和而不同”的观点处理问题,求同存异,平等对话,是解决当前国际问题的正途。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一方面,双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面对同一个国际问题,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出发点,这是双方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双方又都有着巨大的国际作用力,肩负着共同的国际责任,俄语论文,有着“和”的理论基础。在格-俄冲突这一具体问题上,目前战火已经平息,如果有关各方在“和谐世界”理论基础上,本着务实的、解决问题的态度,通过对话处理遗留下来的问题,相信今后该地区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但如果有关方面没有坚持“和谐世界”的理念,反而盲目对抗,相互指责,孤立、制裁对方,甚至在热点地区增加军事存在,这都无宜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擦枪走火”引发两败俱伤的悲剧。 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国家都接受了“和谐世界”的构想,并愿意为这一理想的实现而共同努力。2017年4月胡主席出席亚非峰会,与会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构建“和谐世界”表示支持。2017年7月胡主席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对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与此同时,西方也在逐渐转变态度,开始关注“和谐世界”的理念。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英国《经济学家》、美国《新闻周刊》等主流媒体都对“和谐世界”进行了积极评价,认为“和谐世界”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二十一世纪一个重大转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事业,诸多国际争端必将得以解决。“和谐世界”伟大构想必将带领全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邮电国际旅行社 参考文献: [1]珍・古道尔.《和黑猩猩在一起》.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10.第一版 [2]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第一版 [3]维・塔尔列.《拿破仑进攻俄国》.商务印书馆.1995.9.第一版 [4]《毛泽东思想基本作品选读》.人民出版社.2001.7.第一版 [5]任光宣著.《俄罗斯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