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的中东政策经历了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梅德韦杰夫时期三个阶段。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中东政策缺乏战略考虑,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围绕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扩展国际作用力三个目标形成了明确而积极的中东政策,梅德韦杰夫时期基本继承了普京时期的中东政策,但在中东地区的政治问题上较多强调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中东;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 中图分类号:D85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1-0024-04 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控制着亚欧海上交通要道,再加上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价值,成为大国竞相角逐之地。作为历史上曾经在中东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国家,现在身为世界大国和中东地区邻国的俄罗斯仍然积极地介入中东事务。纵观俄罗斯中东政策的演变,其目的不外乎以下三点: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追求俄罗斯的经济利益、扩大俄罗斯的国际作用力。俄罗斯现在的中东政策同苏联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因而有必要追溯一下苏联的中东政策。 一、苏联的中东政策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峙,中东是苏联和美国博弈的一个重要战场。一方面,中东地区与苏联的南部边境相邻,在很大程度上作用着苏联的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中东地区是苏联南下印度洋和控制地中海的必经区域,关于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为了确保南部边境的安全和通往印度洋及地中海的水道而力图控制伊朗和土耳其。因此,当二战结束英美军队撤出伊朗之后,苏联还试图维持在伊朗的军事存在,并在苏占区扶植建立了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和库尔德人民共和国,后来迫于国际压力才撤出伊朗。关于土耳其,苏联一方面要求其归还卡尔斯和阿尔汉达两地,另一方面又要求其在达达尼尔海峡给予苏联建立陆海军基地的权利。但在美国的干预下,苏联的要求未能实现。在冷战时期,苏联与伊朗和土耳其的关系一直不好。 苏联还积极介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执,以扩大自己的国际作用力,与美国争夺中东的主导权。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不久,苏联即予以承认。但苏联很快又反对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并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旗帜鲜明地支持埃及,通过照会对英国和以色列予以指责和威胁。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苏联不但明确表示帮助阿拉伯国家维护主权,还给予阿拉伯国家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方面的援助。由于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力量最强,因此苏联十分重视与埃及的关系,把它当做对抗美国扶植的以色列的中坚力量,因而给予埃及的援助也最多。由于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代言人,所以苏联极力削弱以色列的力量。当得知以色列的核技术探讨取得巨大突破后,苏联极欲摧毁之,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与此有一定的关联。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恶化,埃及政府把数以千计的苏联专家和技术顾问驱逐出境,转而投向美国。除叙利亚外,苏联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陷入低谷。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为了缓和与美国的关系,扭转苏联在中东的被动局面,对苏联的中东政策进行调整,放弃了原来简单的敌友划分,开展全方位外交。苏联除了积极与阿拉伯国家和解外,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中也不再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而是致力于推动两者之间的和解。在苏联的积极推动下,阿以冲突有关各方召开了中东和平国际会议。戈尔巴乔夫还积极推动与土耳其关系的和解,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前提。 综上所述,苏联时期的中东政策一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二是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没有过多的从经济利益上进行考量。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实力显著下降,无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其中东政策不再出于争霸的考虑,只求维持一定的国际作用力。维护国家安全仍然是最基本的考虑,此外,经济因素的考量越来越凸显。 二、叶利钦时代期的中东政策 在独立之初,俄罗斯由于国内局势动荡和实力显著下降,在对外关系中力不从心,不得不收缩其外交战线,加上叶利钦在执政初期奉行对西方“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因此这一时期俄罗斯的中东政策缺乏战略的考虑,在中东的作用力也不断减弱。1992年至1993年的两年中,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去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这两年中,俄罗斯在中东只销售了大约50亿美元的武器,不到美国的1/4。俄罗斯前外交部长伊万诺夫曾非常遗憾地表示,俄罗斯在90年代初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急剧减少,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贸阵地几乎丧失殆尽。 随着政治局势的日益稳定,俄罗斯于1993年在对外政策上做了重要调整,由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转换为东西兼顾的“双头鹰”政策。俄罗斯开始重视中东,其首要目的是扩大自己在该地区的作用力。俄罗斯中东特使帕苏瓦柳克在1994年4月的一次谈话中特意强调了俄罗斯对中东的两方面的关键影响:一方面,作为与中东地区相邻的大国,俄罗斯在经济、政治、宗教、军事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俄罗斯还是阿以和谈的两位主持者之一。 1996年1月,普里马科夫取代具有亲西方倾向的科济列夫的外长职务,俄罗斯对中东事务的介入进一步增强。1996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普里马科夫在中东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1997年lO月,普里马科夫又提出中东和平与安全的十二项准则,备受阿拉伯国家的欢迎。俄罗斯还进一步改善了与伊朗的关系。1996年之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俄罗斯不顾美国的反对,帮助伊朗兴建核电站。 三、普京时期俄罗斯的中东政策 2000年普京执政以后,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作了进一步调整。2000年3月,《俄罗斯外交新构想》出台,确立了外交服务于内政的准则。根据这一准则,俄罗斯确立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准则。俄罗斯的实力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追求超级大国的目标不可能是其国家利益。对此,普京很清醒地指出,俄罗斯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对外政策,它不想再在远离自己的地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尽管它仍然准备在民主的基础上参与国际事务,但不想所有冲突都去介入,只有当此事直接与它有关或者冲突各方请求它帮助解决危机时,它才会介入。关于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来说,对内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不断扩大国际作用力,是其根本利益所在。为此,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紧紧围绕着这三个目标进行。中东地区关于俄罗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价值,在相当程度上作用着上述目标能否实现。普京说道:“我们毗邻中东,中东的局势关系到我们的利益,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普京时期俄罗斯在中东活动的首要目的是确保自身的国家安全。俄罗斯虽然与任何一个中东国家都不接壤,但它与伊朗隔里海相望,与土耳其隔黑海相望。而且,伊朗与俄罗斯的后院国家土
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相邻,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后院国家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相邻,并对这些国家产生着一定作用。在普京时期,作用俄罗斯腹地安全的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美国因素,二是伊斯兰极端主义。2001年,美国发动对阿富汗的战争,占领了阿富汗。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占领了伊拉克。美国还利用阿富汗战争之机,把军事力量渗透进中亚,在中亚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占领和对中亚的军事渗透,对俄罗斯腹地构成了严重威胁。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之一,在政治上偏向于美国,因而俄罗斯对其进行针对美国威胁的安全外交的余地不大。伊朗则不同,伊朗与美国关系不睦,关于美国有强烈的敌对情绪,因此在应对来自美国的威胁中,伊朗是有很大价值的。冷战结束后,伊斯兰极端主义迅速发展,俄罗斯腹地相邻的国家基本上又都是伊斯兰国家,而其南部边区也生活着不少穆斯林。国内伊斯兰极端分子在国外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的支持下,妄图使自己所在联邦主体从俄罗斯分裂出去,不断制造着恐怖活动,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伊朗是伊斯兰国家,而且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所以与伊朗的关系状况会直接作用俄罗斯南部边境的安全。因此,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普京特别注重发展与伊朗的关系。 普京上台以后,俄语论文网站,就着手加强与伊朗的关系。普京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继续帮助伊朗修建核电站。2000年12月,俄罗斯宣布废止1995年与美国达成的不向伊朗出售军事技术的秘密协议。2002年12月,俄罗斯与伊朗签署了一项对于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议定书。伊朗核危机出现后,俄罗斯坚持与伊朗进行核能合作,反对西方大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政策。2017年2月,俄罗斯与伊朗签署协议,俄罗斯向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提供核原料。2017年底,俄罗斯与伊朗签署协议,向伊朗出售29套道尔一M1型防空导弹系统,以提高伊朗抗击美国打击的能力。 普京时期俄罗斯中东政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经济外交放到一个空前的地位。发展经济,使俄罗斯从经济困境中摆脱出来,是普京上台之初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俄罗斯在国际上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中东国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市场上,俄罗斯有两大重要产品:一是石油,二是军事武器。中东国家富产石油,不太需要俄罗斯的石油,但需要俄罗斯的武器,所以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军事贸易比较繁荣。伊朗因为和俄罗斯的密切关系,在经贸上也是俄罗斯的重要伙伴。2001年伊朗总统哈塔米访问俄罗斯时,两国签订了伊朗向俄罗斯购买军事武器的协议。在此后的几年中,俄罗斯向伊朗出售了导弹、飞机等大量武器装备。伊拉克战争前,俄罗斯也连续多年成为伊拉克最大的贸易伙伴。叙利亚一直是俄罗斯军火销售的巨大市场,2017年5月前后,叙利亚同俄罗斯签署了购买2架伊尔96-300、4架图-204飞机的协议。2017年2月,普京访问沙特和卡塔尔,跟随普京访问的有一支由六十多名经济学家和公司界人士组成的经贸代表团。访问期间,俄罗斯与沙特和卡塔尔签订了一系列经贸、能源和信息领域的合作协议。此外,俄同埃及和土耳其也都加强了经贸合作。 扩大国际作用力也是普京时期俄罗斯中东政策的重要目的之一。为了增强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和扩大国际作用力,在中东事务上,俄罗斯从三个主要方面着手:一是在伊朗问题上公开向美国说不。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17年10月,普京顶住西方的压力和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出席在德黑兰召开的里海五国首脑会议,在会议上警告“任何里海国家不能帮助外部势力攻击另一个里海国家”,这实际上是在告诫美国不要对伊朗动武。此外,普京还同伊朗总统内贾德以及领袖哈梅内伊进行会晤,表达了对伊朗的极大支持。二是积极推动巴以和谈。2000年10月,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在会见内塔尼亚胡时表示,巴以双方立即停止暴力行为,使局势正常化并恢复和谈。2001年12月,普京致信阿拉法特,呼吁停止一切形式的暴力,恢复巴以之间的和谈。2017年,普京访问中东地区的埃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商讨巴以问题的解决方案。2017年1月,激进力量代表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致使中东和谈陷入困境,在此关键时刻,俄罗斯又出来斡旋。三是加强与中东石油国家的能源合作。俄罗斯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中东地区同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因此同俄罗斯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竞争关系。俄为确保本国的石油市场,就有必要与中东石油国家进行能源合作。2017年2月,普京访问沙特阿拉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谋求与沙特的能源合作。经过协商,双方同意通过一个联合委员会来协调石油价格。 四、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中东政策 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梅德韦杰夫基本继承了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与中东国家的经贸联系,增强俄罗斯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但与普京相比,梅德韦杰夫更重视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合作,因而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出与普京不一致的倾向。 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进一步加强与中东国家的经贸联系,尤其是加大武器军火的出售。2017年俄罗斯与沙特达成一项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俄罗斯向沙特出售150架军用直升机、150多辆T-90S主战坦克、250辆左右的BMP-3步兵战车以及一定数量的防空武器系统。而在此之前,沙特主要购买美国的武器。2017年,俄罗斯向叙利亚出售了81枚制导导弹,向埃及出售了440枚便携式防空导弹,向也门出售了94辆装甲战车,向科威特出售了25辆装甲战车,向塞浦路斯出售了27辆T-80U坦克。 除了加强与中东国家的经贸联系外,俄罗斯还想进一步增强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为此,俄罗斯在外交上四面出击。2017年6月,俄语论文题目,梅德韦杰夫访问埃及,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会谈后,双方签署了战略伙伴条约。梅德韦杰夫还宣称,俄罗斯主张在2017年底之前在莫斯科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关于巴以之间的纠纷,梅德韦杰夫声称,俄罗斯赞同“两国方案”,支持建立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希望巴以双方尽快磋商以公正地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2017年初,梅德韦杰夫再次访问中东,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进行了会谈,再次表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并研讨了如何使停滞的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启动。北非中东国家发生骚乱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海外势力不应敦促中东进行革命或实行特定形式的民主,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俄罗斯还试图与沙特阿拉伯合作以控制全球的石油价格,与卡塔尔合作以控制全球的天然气价格。 不过,在外交理念上梅德韦杰夫同普京存在着一定的异同。相关于普京,梅德韦杰夫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有着更多的认同,强调在不损害俄罗斯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搞好与西方的关系,试图尽量减少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对抗。在伊朗核危机问题上,梅德韦杰夫对伊朗的支持不如普京那么坚决。2017年以来,俄罗斯不仅在联合国投票时赞成制裁伊朗,还明确拒绝交付S-300反导系统,布什尔核电站也迟迟不予交工。2017年7月,梅德韦杰夫又公开声称伊朗正逐步具备制造核武的潜力。除了不希望伊朗拥有独立的核研发能力外,梅德韦杰夫也不希望因伊朗的关系而与美国交恶。不过,梅德韦杰夫也并不想放弃伊朗,毕竟伊朗是俄罗斯在中东应对美国威胁的最重要帮手。在利比亚问题上,梅德韦杰夫与普京也表现出不一致。2017年3月西方国家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进行军事打击后,普京将其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联系在一起,并指责授权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的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是“有缺陷的、不正常的”。不久,梅德韦杰夫站出来公开批评普京的发言,称十字军东征一说“不能令人接受”,并表示联合国的决议没有什么错误。 综上所述,俄罗斯三代领导人的中东政策各有不同,这既与不同时期俄罗斯的国力不同有关,也与俄罗斯领导人的个人特点有关。但无论三代领导人的中东政策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他们关于俄罗斯国家利益的追求和维护。 [责任编辑:孙连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