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藉心灵的俄罗斯艺术教育[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离开莫斯科整整五年了,回想起到莫斯科的留学生活,仿佛就在昨天。2003年3月20日晚,我和同行的40名我国历史上第二批赴俄公派留学人员到达了莫斯科。那白雪覆盖的莫斯科与夜幕将至的深蓝天空奇妙地融为一体,仿佛是无边的海平面间或飞溅起雪白的浪花,静静地望着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留学之前,我正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与编辑们紧张地编写《21世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音乐》教材。其时,正值中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时期,中小学艺术教育面临着普及和发展的机遇。我认为,应在比较中吸收国际艺术教育的成果,发展切合我国实际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俄罗斯举世瞩目的音乐教育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音乐教育者们的关注。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留学申请。很快,我被录取和选送到莫斯科,成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俄罗斯艺术类项目”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经过半年的语言培训,我来到了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莫斯科留学。
  我和去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留学的其他访问学者一样,在系主任安排下分配了导师和进修的专业。作为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者和高等学校音乐教师的双重身份,我期望了解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教师培养方案和莫斯科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的教学情况。但是,由于在国内学习俄语的时间有限,马上进入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一方面跟随俄罗斯功勋演员塔米莉・扎耶达芙娜・玛哈穆达娃教授学习钢琴演奏。另一方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之后,接受音乐系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阿伯杜林教授的指导,随该系学生一同上课,深入了解音乐系教育教学情况。
  
  音乐艺术――俄罗斯人心灵的慰藉
  
  我们这批艺术类项目的留学生居住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竣工不久的宿舍大楼里。这幢大楼因为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而被称为贵族大楼。距离我们宿舍不远有一座教堂。每天参差错落的教堂钟声唤起我们悠远、崇敬的情怀。在莫斯科,大大小小的教堂十分密集,几乎每隔三五站地就有一座教堂。东正教教堂特有的穹顶尖锥造型,显得古朴雅致,令人印象深刻。教堂做礼拜时,神父在祭台前唱诵,不时有清晰的二、三声部和谐地跟随。之后,众信徒齐声应答。在遍布俄罗斯的教堂里,歌声、诵声常年不绝。每逢重要的宗教节日,唱诗班、管风琴齐鸣,场面庄严肃肃穆、宏大壮观。当时,俄罗斯的经济低迷,人民生活拮据,宗教成为他们精神皈依之所外,莫斯科丰富的音乐艺术文化生活则成为慰籍人们心灵的精神养料。
  地铁站口的宣传栏里张贴着莫斯科大大小小剧院的演出预告。我见到一位少年穿着打补丁的外套,指着某个演出广告牌向母亲哀求买票去观看。这场演出的门票只有50个卢布。可是,这50个卢布可能就是一个单亲家庭几天的生活费。尽管如此,在莫斯科音乐厅门口,经常会见到老年人徘徊在售票口等待免费门票的发放。一旦他们进到了音乐厅,那纯净的音乐就会让他们流下幸福的泪水。的确,当走进莫斯科大歌剧院,剧院那豪华的布景、演员们华丽的着装和优雅精致的表演,都会让观众沉浸在美好的享受艺术文化氛围之中。在莫斯科地铁长长的甬道里,小提琴的声音从容地穿俄罗斯姑娘的身影,在特列季亚科夫斯基博物馆席地临摹绘画著作的学生,以及阿尔巴特大街两旁的油画著作,文化公园的雕像,无不表征着莫斯科那无处不在的艺术文化氛围,所有这些似乎都在向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异国求学者诉说着这个文化大国的繁华与辉煌。我刚认识几个俄罗斯朋友时,他们得知我是从事音乐工作的,眼中便流露出崇敬的光芒。因为他们认为音乐是最神圣的艺术,从事音乐的人也很了不起。与俄罗斯朋友们在一起的时间里,有时是去教堂听音乐,有时是去看展览,更多的时候是去郊外野炊,在燃烧的篝火旁我们一首接一首地唱歌。在俄罗斯,无论是从醉酒的男子、从不吆喝的小商贩,还是从缄默的地铁人群中,我都看到了俄罗斯普通人贫苦而坚韧、平静而尊贵的心灵。我想,丰厚的俄罗斯音乐等艺术文化驱赶了俄罗斯人暂时的愁烦,滋养了俄罗斯民族敏感而开阔的心胸。尤其是音乐艺术,成为了俄罗斯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学校教育――俄罗斯艺术教育的摇篮
  在获得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系办的准许之后,我跟随音乐系实习生走进了莫斯科中小学校听课。“第45学校”和“第324学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324学校”是一所重视艺术教育并在音乐美术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普通学校。我去听课的二年级,班级人数较少(20人左右)。学生的自由度较高,能随意调换座位,自由发言。音乐课教学内容有发声练习、唱歌、欣赏、表演等。老师非常注意应用音乐学科特点来教育儿童。歌唱教学强调儿童对音乐的感知与模仿,主要通过教师的范唱和师生共同演唱来进行,一遍遍地学习。儿童歌唱习惯良好,大都是轻声,并有一定头声的训练。低年级歌曲大部分富有情节,趣味性强,情绪对比大,适合表演。课堂欣赏内容,多以俄罗斯作曲家专为儿童创作的著作和世界经典著作为主,著作大都短小精悍,结构清晰,音乐音响很能够吸引和引导学生。有的世界名曲,如格里格《培尔・金特》“朝景”,作词家专门为旋律填词以供学生演唱。教师常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音乐的创造能力。比如,音乐教师在教唱《雨滴》时,请学生在钢琴高音区弹奏单音,即兴伴奏。在演唱歌曲《青蛙》时,加入动作表演。在歌曲停顿处,加入象声词加以伴唱。一堂音乐课充实而热烈,课堂洋溢着饱满而兴奋的气氛。听完学校音乐老师的课堂教学,我感受颇多。而更高兴的是,我终于能够顺利地深入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育第一线,亲身体验和见证音乐系实习生的教学和中小学校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等实况。
  阿伯杜林教授告诉我,学校音乐课非常重视儿童的唱歌教学,最普及的表演形式是合唱。除了卡巴列夫斯基新音乐教学大纲之外,目前俄罗斯至少有六个以上的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比如,L・V・Shamina制定的、以俄罗斯音乐民俗为内容的“音乐”教学大纲等。音乐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大纲实施教学。
  随我同去的实习生是音乐系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每周二去小学实习,这样的实习要持续整整一个学期。到四年级的时候,他们改去中学实习,也是每周一天。他们跟随中小学班级上课,一学年至少要上16个课时。除了上课,他们还要帮助实习学校的老师组织合唱、排练节目、开展各种课外音乐活动。我听课的时候,有时能看到音乐系教学法的教师也在听课,有的时候能看到实习学校老师在指导,还有的时候是实习生自己独立组织教学。
  除了去中小学听课,我也在音乐系听课。音乐系的课有两大特点。一是技巧课非常重视合奏、合唱训练。二是音乐理论课重视聆听、弹奏、演唱、创作的结合。学生中有研习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的。各个专业的器乐学生都必须在钢琴伴奏下演奏,并且要与演奏其他器乐的学生合作,排练重奏、合奏曲目。除钢琴专业的学生之外,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上钢琴课,练习为他人弹奏钢琴伴奏。我看到在声乐课上,俄罗斯学生互相交换着弹钢琴伴奏。学生钢琴弹奏的水平都不差,有时还能根据演唱者的需要移调伴奏,这一点让我们留学生都很吃惊。音乐系的合唱课是他们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必修的学科内容。除了训练合唱技巧的“合唱课”,还有“合唱知识”、“合唱实践”、“合唱指挥”等系列课程。课堂上,会有学生走上前去,指挥大家练习合唱。在大学四年期间,学生会有机会指挥一个合唱队或合唱团。合唱课程结束时,毕业生需要通过一个国家级考试指挥一个合唱团表演几首不同风格的合唱著作。其中包括无伴奏合唱、有钢琴伴奏的合唱著作。
  在音乐系教学楼的二楼一侧有个咖啡厅,供老师和学生午餐、课间休息之用。咖啡厅里有一台钢琴,常有学生自己一边弹琴一边歌唱,还不停地变化钢琴伴奏的织体与和声。学生这种演奏与演唱配合的娴熟能力,在“多声音乐”、“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也得到进一步证实。与国内传统的视唱练耳、和声教学有所不同。音乐系的视唱练耳、和声、多声音乐课程,听力训练难度大,包括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现代音乐、爵士音乐,各种风格的和声都有;要求钢琴弹奏能力强,能复制所听到的音响;要求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能即兴模仿、改变所听音响,有时还需要加入弹奏者的歌唱。这种全面、综合的训练方式渗透在和声、复调、视唱练耳等诸多课程中,各有侧重。“通过和声配置,即席演奏和作曲等方面的作业,学生将视唱练耳和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于钢琴”,并在弹奏钢琴时演唱歌曲。
  除了声乐、器乐、音乐理论专业,音乐系还专门设置音乐教育理论专业。这个专业的考生,必须是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文凭的学生,考试内容涉及到音乐教育学的内容和教育部推荐的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的内容。
  
  我的音乐教育理论导师――阿伯杜林教授
  
  我在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研习的导师是爱德华・B・阿伯杜林(Edward B・Abdullin)教授。他是“国际科学文化协会”俄罗斯分会“音乐和音乐教育学”的主席,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音乐教学论与音乐教育学”教研室主任,俄语论文,他开创了音乐系音乐教师培养的“音乐教育学”课程。他在其导师卡巴列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了学位论文的答辩。在长达八年时间里,他协助卡巴列夫斯基开展新音乐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试验工作。平时他还组织和指挥儿童合唱,是一位有着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和丰厚的音乐理论成果的音乐教育家。
  阿伯杜林教授所在的“音乐教学论与音乐教育学”教研室由他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几乎与我国“音乐教育学”同时起步的教研室,除了公共教育课程的心理学、教育学之外,开设了音乐心理与音乐教育心理、音乐教育史、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措施、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实践等多门系统课程。
  阿伯杜林教授对我最大的学术作用,是使我学习到如何将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与大学音乐教育理论课程衔接起来的认识论和措施论。他将该系对音乐教师的职业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通过举办讲座、模拟课堂教学、指挥合唱团、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组织乐队等实践工作,掌握音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的教学措施。第二阶段,掌握音乐教育基本理论与音乐教育历史,能够学习和正确略论世界不同国家的音乐教育体系。第三阶段,掌握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探讨的基本准则。他采取各种策略强化学生的教育科学探讨能力。如,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编写音乐教育措施与措施论读物等。
  阿伯杜林教授还热心于音乐教育学术交流活动。曾与夫人到美国及其它国家讲学,广泛传播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模式。在1994年12月为纪念国际音乐教育协会名誉主席卡巴列夫斯基诞辰90周年时,他在音乐系组织举办了以“21世纪的音乐教育”为题的大型音乐教育学术研究会。
  
  我的钢琴导师――玛哈穆达娃教授
  
  我的钢琴导师塔米莉・扎耶达芙娜・玛哈穆达娃是俄罗斯功勋演员,20世纪60年代来过中国,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玛哈穆达娃教授对我最大的专业学术作用是: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亲自上台演奏著作。这改变了我作为教师的舞台表演实践观念。她经常传播给我们的教学观念是:著作演奏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在演出中不断成熟。
  我在音乐系观摩听到的第一台音乐会,就是玛哈穆达娃教授的学生钢琴演奏音乐会。此后,她和她的学生们几乎是一个月开一场音乐会,没有间断。关于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来说,这一定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练习和上台表演的结果。她组织我们举办音乐会,她带我们到艺术学校交流演出,她鼓励我们参加钢琴演奏比赛。
  2004年2月24日,导师玛哈穆达娃教授带着她的两名俄罗斯学生、以及我和来自中国长春师范学院的留学生郭春蓉女士,一行五人,乘火车离开了莫斯科,前往莫斯科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沃尔戈达,参加名为“沃尔戈达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师生双人钢琴比赛”。来自俄罗斯联邦十多个城市的23对选手参加比赛。这项比赛因为没有年龄限制,参赛选手从19岁到62岁各个年龄段的师生都有。有的选手连续两届参加这项比赛,准备时间长达两年,充分体现了对这项比赛的重视。大多数选手演奏技巧娴熟,音乐表现力强,舞台表演气氛轻松自如,少有中途停顿,或半途而废的情况。比赛演奏的曲目也十分丰富。有的是四手联弹原作,有的是改编后的四手联弹著作,也有原创的双钢琴著作。曲目风格多样、音乐色彩丰富。有圣桑、卡巴列夫斯基等人的著作,也有巴赫、1984年作曲家新创作的著作。获一等奖的选手演奏的是舒柏特的奏鸣曲。我和郭春蓉同学演奏的《湘西幻想》是比赛中惟一的一首中国著作。我们俩因出色的表演,最终双双获得比赛惟一的“民族乐曲演奏奖”。“双人钢琴比赛”注重演奏者相互的合作,要求节奏、节拍的统一,音乐情绪变化的协调,声部安排、处理的巧妙,富有层次等等。当问及双人钢琴演奏在师范大学钢琴教学中占据什么地位时,评委回答:它填补了室内乐重奏、配合表演的空缺。双人钢琴演奏形式丰富了音乐著作表现力,丰富了钢琴教学措施,提高了钢琴教学效率。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加强音乐演奏中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同时培养听与奏的协调能力,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精神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俄罗斯,有许多专门为学校音乐教师举办的地方性的或全国性的比赛。莫斯科、圣彼得堡、萨马拉等城市都举办师范大学全国性的比赛。多种各类比赛,有全国青年钢琴双人重奏、伴奏比赛,职业音乐教师比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教师与学生艺术节,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系学生艺术节,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独奏、重奏艺术节,全国教师演奏比赛等等。除此以外,俄罗斯文化部还组织各种规模的专业表演赛。
  舞台表演实践不仅磨砺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而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音乐艺术,永葆艺术生命常青的法宝。我在钢琴演奏比赛中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在表演中获得了成就感,获得了的满足感。
  
  启示――音乐教育的学术回声
  
  在莫斯科浓郁而广博的艺术氛围里,我们从事音乐、美术、舞蹈等各个学科的中国留学生们成立了“艺术沙龙”,跨越学科界限互相交流学习,启发创新,激发了无限的艺术创作热情。美术专业留学生积极创作著作,纷纷举办画展;音乐

专业的则组织俄罗斯小学生表演钢琴小品、排练音乐短剧;舞蹈专业的编排舞蹈;我们共同参加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新年音乐会演出,共同沉浸在热爱祖国与热爱艺术的欢乐之中。
  即将启程回国时,我的钢琴导师玛哈穆达娃教授嘱咐我问候半个世纪前她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中国同学黎洪进教授。这位20世纪50年代赴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现在已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她们那一批早年的留学生接受了俄罗斯的专业音乐教育,学成归国后成为新中国音乐事业的杰出代表,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创作、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人才。我作为中国第二批赴俄的留学生,在决定去留学时就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留学定位是什么。我在不断地研习中,最终定位为守候和实践“在比较中发展自己”的核心观念。即寻求在音乐教育整体学科视野框架当中,结合在俄罗斯获得的音乐教育学科认识,提升确立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育理论――合乐音乐教育思想,并着力将其探讨运用于中国当下的音乐教师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基于这样的定位和最终的收获,我心系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启程回到了北京。
  回国后,正值我国21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全国逐步铺开。对于新课标的学术讨论、争论之声不绝于耳,课标的实施也遇到诸多的现实困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比俄罗斯学校音乐教育及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的思想与措施,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我们探讨和改进的问题。
  其一,应加强国家和政府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度和落实力度。应认识到音乐艺术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质,应把普及音乐教育与培养全面、综合人才结合起来,应重视通过发展音乐教育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当前,在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中,音乐、美术、体育属于“小三门”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改观,全民热爱艺术的风气尚未形成,艺术教育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有鉴于此,只有国家和政府不断重视音乐教育,并切实到位地制定和落实有关音乐教育的政策法规,才能真正解决音乐艺术教育的问题。
  其二,应建设连贯、整体的音乐教育系统。在明确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探讨制定低、中、高各个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形成按部就班、逐级发展的教育整体。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各自为阵,缺乏连贯、完整的整体框架。以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为例,小学低年级与中高年级衔接不密切,小学与初中脱节,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脱节,学校音乐教育与培养音乐教师的高校音乐教育也是互不往来,师范大学音乐系仍然没有走出单一专业音乐教育的套路,这样的结果是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毕业生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有的毕业生既上不了舞台也不能上讲台。
  其三,应加强本土音乐文化课程的开发建设。立足于本土音乐文化的课程设立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草根音乐文化价值的肯定,本土音乐文化课程,是具有天然的艺术亲和力和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的课程,是形成本土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俄罗斯历经数十年改革“十月革命”前音乐学院传统的教学法课程,增设音乐史,表演史、表演理论等课程。卡巴列夫斯基历时八年制定和试验了一部完整的俄罗斯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这些构成了俄罗斯音乐教育发展的基石。在我国,包括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在内的教育政策与文件,是否根植于中国民族艺术文化,是否根植于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其论证与试验过程是否充分、严密,仍然是值得思考和有待进一步探讨完善的重要课题。
  其四,应完善音乐教育及教师的自我发展机制。音乐表演、创作实践与教育探讨是音乐教育与教师自我发展的两极,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的音乐表演、创作实践能唤起和满足师生的愉悦感和幸福感,赋予音乐教育以鲜活的艺术生命力。音乐教育探讨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艺术实践的思考与探讨,改善和提高音乐表演、创作能力。在我国,从事音乐表演的教师多不太关心教育探讨,俄语毕业论文,从事教学的音乐教师不积极参加音乐艺术实践的现象非常普遍。音乐表演、创作实践与教育探讨的缺失,就导致了音乐教育和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最后,应加强音乐教育与教师培养的学术探讨力度。教育探讨是一切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和模式等,都有赖于音乐教育学科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为此,笔者郑重呼吁加强中国音乐教育的学术探讨。
  我在俄罗斯的春夏秋冬四季里,实实在在地感知了俄罗斯作为一个文化教育大国深厚的音乐文化教育传统和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与此同时,中国也迎来了成长和发展的和谐语境与自信,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比较学习和勤奋实践,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和学校音乐文化教育,必将生生不息地发展。中国一代一代的国民必将在音乐文化海洋幸福地生活和繁衍。其实,这也是我们远赴异国艰辛求学者的共同心愿和努力工作的原动力。
  
  任也韵: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栏目策划、责任编辑:赵卓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