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转型的重新思考[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俄罗斯15年来的经济转轨历程不断引起人的思考。经历了“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之后,俄语论文范文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出路究竟在何处。俄罗斯经济转型时之所以选择了激进的改革道路,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结果。激进式经济改革的特点和俄罗斯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激进式改革道路选择的主要依据。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转轨;激进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F1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5-0034-03
  
  收稿日期:2017-05-04
  作者简介:任亚先(1982-),女,山东济宁人。华东师范大学2004级探讨生;阚凯(1981-),男,山东济宁人。南开大学2017级探讨生。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发源地。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巩固与不断发展并凝固化的传统体制模式,在以后的苏联各个历史时期均未受到根本改革,以至于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极为复杂的矛盾与问题。为什么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有些人认为,这主要是在政治上刚刚取得主导地位的民主派,为了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取得西方的支持所决定的。还有人认为,这是民主派屈从于西方压力的结果。实际上,当时以叶利钦、盖达尔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之所以选择“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有其十分复杂的原因。
  
  一、“休克疗法”的理论依据
  
  激进学派认为,在现有世界经济条件中,所有的成功经济都在共同市场、可兑换货币、私有制、开放性贸易等大致相同的制度条件下,该制度的趋同性表现在宏观经济的稳定、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方面。因此,激进改革就是以市场化、私有化和民主化作为改革的终极目标;追求以快速的“大冲击”或是所谓的“休克疗法”使经济转型国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市场经济的各种要素迅速到位与发生变化。激进式经济改革的着眼点是经济转轨的终极模式,排斥了所有与其终极目标不相符合的任何中间环节,必须立即实施能达到成熟市场经济的所有方法以达到终极模式。因此,根据该理论必须完全抛弃存在于旧经济体制下的制度安排,迅速地实现私有化,并在摧毁旧体制的基础上迅速建立新的体制。激进学派认为俄罗斯改革前的价格扭曲、产业结构的扭曲、预算约束下的需求过度处于十分严重的状况,因此他们设计了理想的资源配置体制,希望通过改革一步到位。
  经济转轨模式的选择实际上是一国发展道路进程的选择。根据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经济基础是制度的基本构成,是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经济转轨也是整个社会制度变迁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制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实质,包括经济组织形式、结构、产权、经济活动的制度环境、社会规范和原则等。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旧的制度安排妨碍了经济效率的实现,通过体制改革实现激励结构、社会资源和财富分配结构的重新构建,能够提供比原有制度结构更大的潜在利润。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实质是要克服苏联时期无所不包的计划体制在制度结构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的严重缺陷,引进新的、更有效率的体制,实现对旧体制的替代,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
  激进式经济改革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改革方案,改革的初始阶段和摩擦成本都较大,一次性支付的总成本也较大;随着改革的顺利进行,阻力成本和摩擦成本呈下降趋势,阻力成本是时间变量的反函数。激进式改革实行的是”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总收益曲线呈“大波浪型”。而渐进改革相反,实施的是温和的改革方案,成本是时间的正函数,收益也是呈现“小波浪型”。无论是激进式还是渐进式的改革方案,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和具体内容基本相同,改革方式选择的关键是以较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实现市场经济的目标。激进式改革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达到改革目标,改革的难度就在于能否克服改革初始阶段总成本大于总收益的矛盾。由于俄罗斯旧的经济体制已经严重缺乏效率,在制度变迁中如果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每一步改革都可能处于相对的无效率状态,这将导致经济可能长期处于无效率或被扭曲的状态,改革成本将增大。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式改革,能以最快的速度打破旧的体制,按照最终目标模式来重新构造新的经济体制。虽然在改革最初阶段成本可能要大一些,在短期内也可能造成经济发展出现暂时减缓、停滞,甚至负增长,但是如果新的体制能够迅速建立,经济结构能迅速到位,就能避免出现社会的动荡,立即解决长期经济扭曲、资源无效配置等问题,从而实现改革的收益。同时,苏联政治体制的解体也使得原有的经济体制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进行渐进式经济改革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因此激进式经济改革的选择也是效益和实际结合、比较的结果。
  
  二、改革前俄国民经济概况
  
  俄罗斯经济转型的重新思考[DM)][BW)]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苏联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衰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危机。到了1990年,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3%。而到苏联解体的1991年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国民收入下降11%,GDP下降13%,工业与农业生产分别下降2.8%和4.5%。
  1990年,在1 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有95%以上的商品供应经常短缺,在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能自由买卖。到1991年,国家不得不在所有城市实行严格的票证供应。到1991年末,零售贸易中的商品储备减少到破记录的最低水平──只够消费32天。1992年1月,粮食储备约为300万吨,而当时俄国内粮食消费每月为500万吨以上。在89个俄罗斯地区中,有60多个地区没有粮食储备和面粉,都在“等米下锅”[1]18-20。社会局势紧张到了极点。对新上任的俄罗斯领导人来说,面对如此紧张的社会经济局势,实行渐进改革已不大可能。正如俄学者指出的:“在俄罗斯(苏联)利用中国改革经验,也许在这一经验出现前的十几年是可行的。因为当中国改革的经验出现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末),俄罗斯的原社会经济体制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与其说是需要医生,不如说是需要挖坟者了。”[1]6
  
  三、俄政党与人民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
  
  在苏联长期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方面强调要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放弃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包括不放弃指令性计划。经济改革的主要方法往往体现在指令性指标数量的增减方面,结果造成残缺不全的指令性计划与发育不良的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停滞和僵持于这个格局中,就使得本来不正常的经济关系更加扭曲,经济更难以正常运转。
  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的大多数政治力量和居民在必须进行自由化和向市场经济过渡方面实际上已达成共识。”[4]59俄罗斯人普遍认为:“人类还没有创造出比市场经济更为有效的东西”,“市场经济是人类在经济运行方面所得的成果,不应把它拒之门外”,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停留在继续寻找计划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上,否则,“对传统体制起不了治本的影响”,因此,“除了向市场经济过渡,别无选择”。
  人们对旧体制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恶果已看得清清楚楚,同时又看到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丰硕经济成果,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初,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转轨国家,从官方到普通居民产生一种“幻想与错觉”,似乎只要向市场经济一转轨,马上就可摆脱危机,很快就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并很快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正是这种压力成为俄罗斯加快改革步伐的催化剂。

  俄民主派在确定以建立市场经济模式为改革方向之后,总结过去改革的教训,决定改变过去把改革停留在口头上、纸上的做法,而是采取实际行动,快速向市场经济过渡,以此来解决当时面临的依靠传统体制根本无法解决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这说明,当时“转轨进程启动缘于人们越来越确信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3]
  
  四、俄罗斯政治局势的作用
  
  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在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改革实际已停顿,“联盟国家机关已经寿终正寝并且四分五裂”,“无论是什么样的国家监控实际上都不起影响”[1]21。这是因为,“俄罗斯市场是在苏联经济的行政命令体制崩溃过程中产生的。它产生于强大的国家体制削弱和瓦解过程之中”,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旧的国家调节经济机制陷入崩溃”[2]130。在这一期间,重大事件一个接一个,取缔苏共,最后是苏联解体。这样,在俄罗斯已不存在强有力的政治核心力量,掌了权的民主派,在上述政治情况下,下决心实行激进的改革。“改革战略的实质不仅在于要进行极为迫切的经济改革,而且还在于要建立俄罗斯民族国家,这个国家具有一切必要的属性,如预算、稳定的并可兑换的本国货币、税收制度、边防军队、海关、有效的货币制度、可控制的国家银行,等等。”[1]26这也说明,当时俄罗斯可供选择的改革途径已经十分狭窄了。俄有的学者认为,当时俄罗斯最高领导只要愿意,就完全能建立和形成一个权威机构,因此,这不能成为否定当时存在渐进改革可能的理由。但另一些学者指出,这种说法是脱离当时俄罗斯实际情况的,“这只在办公桌上是可能的”。“在纸面上一切都好摆弄,但忘记了存在峡谷。而目前的俄罗斯政治经济现实是接连不断的峡谷。”[1]33
  
  五、激进式经济改革的选择也是外国力量作用的结果
  
  外国力量主要从资金和思想意识两方面作用俄罗斯经济改革道路的选择。在经济上,俄罗斯在改革前经济已经入不敷出,国内储蓄无法提供生产投资所需要的必要资金,而当时国外资本对俄罗斯投资又十分有限。1992年转轨前,俄罗斯吸引外资还不到1亿美元。同时俄罗斯还承担着苏联遗留下的巨额外债,急需国外资金的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一些国家在允诺对俄罗斯给予资金援助的同时往往附带了很多经济和政治条件,诱使俄罗斯按照西方设计好的激进式经济改革方案进行改革。例如,在俄罗斯实施激进式改革方案之初,西方国家制定了大约24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以此为诱饵,要求俄罗斯必须实行私有化改革才能够取得贷款。在思想意识上,西方国家鼓吹新自由主义,宣扬自由的市场能够达到经济的均衡发展。受西方舆论宣传的引导,俄罗斯的多数民众认为,既然新自由主义能够解决欧美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现象,也一定能够对俄罗斯经济发展起到影响。受此作用,俄罗斯认为只要全面放开价格,进行彻底的私有化改革,市场经济便会自发形成,市场机制就会自动启动。“休克疗法”恰又提供了实践的“模板”,使得俄罗斯最终选择了这条经济改革道路。
  上述略论说明,20世纪90年代初俄实行激进改革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激进式经济改革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内在一致性,俄语论文范文,在实践中又有拉美和东欧成功实例的借鉴,因而俄罗斯选择激进经济改革的道路就成为必然。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俄罗斯经济转轨启用激进方式,即使是不合适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4]
  
  参考文献:
  [1]А.В.乌留卡耶夫.期待危机: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进程与矛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Л.Я.科萨尔斯,等.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格泽戈尔兹・W・科勒德克.从休克到治疗――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3.
  [4]程伟.俄罗斯经济转轨成效审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7):29.
  [责任编辑:邹秀婷]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