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全面启动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在短短20年的转型过程中,俄罗斯涌现出了一大批身价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资产的新富豪。他们积累财富速度之迅猛为世人所惊叹,同时他们敛财的手段和路径也为世人所好奇。2000年前,俄罗斯尚无一人入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到2003年就已经有17名亿万富翁榜上有名,其人数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名列第四;2004年5月,《福布斯》确定:身价至少达10亿美元的俄罗斯富翁为36人,亿万富翁的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这个人数在2017年增至44人,2017年增至53人。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被《福布斯》评为俄罗斯首富的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2003年的个人资产为80亿美元,而到2004年就达到了150亿美元。2017年俄罗斯首富的桂冠则被俄罗斯新富豪的后起之秀―俄罗斯石油大亨阿布拉莫维奇摘取,他的个人资产达到了180亿美元。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不仅个人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俄罗斯大富豪的人数在增加,而且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中等富豪人数以及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的俄罗斯小富豪的人数也在增加。中外学者常常喜欢用“一夜之间”来描述转型时期俄罗斯新富豪的出现。那么,在俄罗斯这样一个还没有根除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度里,这些新富豪是怎样产生的?俄罗斯大规模的私营产业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建立起来的?俄罗斯新富豪究竟富到什么程度?他们的社会评价是怎样的?一夜暴富的俄罗斯新富豪们又对俄罗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本文将通过提炼和剖析第一手资料,以期对上述问题作出自己的解读。 随着1991年底苏联解体、民主派上台执政、实行价格自由化,俄罗斯新富豪们敛财的环境更为宽松,暴富的机遇也更多了。他们利用各种关系获取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按照国内价格在俄罗斯买进石油和石油制品、金属,特别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木材、化肥、皮毛等原料,然后按照国际市场价格倒手出境,这样一转手就可以在一夜之间获取暴利,而一般来说在当时能够搞到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的主要是有权力背景的俄罗斯富豪或者干脆就是掌握权力资源的政府官员。这时,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其一帮在国家外贸部门掌握实权的朋友的帮助下,同美国人做起了国际贸易,还跟古巴人做起了易货贸易,他向古巴提供俄罗斯的石油和石油制品,来换取古巴的红糖,而红糖在当时的俄罗斯绝对是紧俏货,通过国际贸易霍多尔科夫斯基获得了丰厚收益。 在俄罗斯政府推行大规模私有化政策的过程中,大批价值数亿、数十亿美元的国有资产以数十万美元的价格就变卖成了私人产业,而那些掌握权力资源的政府官员、工厂公司的厂长和经理以及最先暴富起来的俄罗斯新富豪们摇身一变成为这些公司的主人。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大规模私有化的过程中利用手中已经掌握的巨额财富收购了很多工业企业,到1995年9月霍多尔科夫斯基名下的工业企业已经达到了29个,这些企业的经营范围涉及到石油、石油制品、冶金、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木浆、造纸等行业。然而,霍多尔科夫斯基并不满足于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下一步他开始向油田和石油迈出更大的步伐。1995年“七大财阀”中的另一个大财阀波塔宁向俄罗斯政府提出的“贷款换股份”方案使他看到了希望。 此时,俄罗斯政府陷入财政困境,急需现金来支付长期拖欠的工资和养老金。1995年3月波塔宁向俄罗斯政府提出了帮助政府解决财政困境问题的方案―“贷款换股份”方案,也就是由财阀们向政府提供贷款,但是政府必须向财阀们提供全国主要是冶金和能源领域的最大企业的国家控股额作为抵押。为了解救政府的财政危机,也为了彻底瓦解共产党东山再起、重新掌权的经济基础,时任俄罗斯政府副总理的丘拜斯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接受了波塔宁、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人提出的“贷款换股份”方案。事后霍多尔科夫斯基回忆说:“当时的形势是:如果大工业还掌握在红色经理和厂长们的手里,如果不采取方法,那么这些红色经理和厂长们就会让共产党重新掌权。” 于是,1995年8月30日叶利钦签署命令正式启动“贷款换股份”方案。此次“贷款换股份”抵押拍卖活动让霍多尔科夫斯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尤科斯企业。尤科斯企业创建于1992年,是一个包括尤科斯石油天然气企业、萨马拉石油天然气企业和炼油厂在内的控股企业。在1995年12月进行的抵押拍卖中,俄罗斯政府委托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梅纳捷普银行组织此次拍卖活动,因此梅纳捷普银行既是此次拍卖的官方组织者,同时又是此次拍卖的主要竞拍者,最终霍多尔科夫斯基用超过起始价很少的价钱获得了通过投资招标来落实的尤科斯企业的33%股份,这样一来,梅纳捷普银行实际上掌握了尤科斯企业的78%的股份。 俄罗斯新富豪们还涉足传媒业,比如七大财阀之一的古辛斯基于1993年2月在莫斯科创办了《今日报》,1993年10月创办了俄罗斯第一个私营电视频道,起名“独立电视台”。自1993年10月开播以后,独立电视台每天只能播出一个小时的节目,在叶利钦与俄议会发生激烈冲突之际,古辛斯基向叶利钦承诺:独立电视台将会站在叶利钦一边,可惜的是目前独立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太短。在古辛斯基的游说和努力下,独立电视台获准播出时间由原来的每天播出1个小时延长到每天播出6个小时。在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期间,古辛斯基跟其他俄罗斯大财阀一样为了支持叶利钦连任总统,不遗余力地四处奔波,不仅在支持叶利钦连任总统的著名13人《呼吁书》上签了名,而且还游说其他俄罗斯大财阀为叶利钦竞选总统筹措巨额资金。古辛斯基控制的各种报刊和独立电视台以及另一位大财阀别列佐夫斯基控制的公众电视台一起为叶利钦竞选总统造势,独立电视台台长马拉申科还成为叶利钦竞选班子的重要成员。1996年上半年叶利钦频繁地在这两个电视台的各种节目中露面,电视屏幕中的叶利钦精神抖擞,全然不是1995年底病弱老头的形象。与此同时,两大电视台还频繁地播放各种贬损苏联共产党形象的文献纪录片和历史照片,比如斯大林清洗了多少苏联党政领导人、苏联元帅和高级将领,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苏联的劳改集中营里又累积了多少无辜民众的冤魂,如此种种就是要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播放这些文献纪录片和历史照片来用鲜活的史实提醒俄罗斯民众千万不要忘却历史,千万不能让俄共卷土重来,重新上台执政。叶利钦赢得1996年连任总统后,古辛斯基等大财阀得到了回报。1996年,古辛斯基的“桥”集团还同美国《新闻周刊》合办了一个时政周刊《综述》,此外“桥”集团还拥有《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莫斯科真理报》、《莫斯科晚报》、《自鸣钟》、《文学报》等报刊,古辛斯基成了名副其实的传媒大亨。截至1996年末,古辛斯基的“桥”集团控制了50多家公司和机构,拥有数万名职工。至此,古辛斯基创建了一个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传媒业、通讯技术、电影业和批发贸易等业务在内的庞大帝国。 俄罗斯新富豪的暴富特点 通过上述对俄罗斯新富豪代表人物暴富轨迹的回溯和剖析,可以归纳出俄罗斯新富豪们的一些暴富特点: 首先,俄罗斯新富豪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暴富起来,一般都有权力背景做依托,他们或者本身就是苏联的党政官员或国有公司负责人,或者拥有强有力的政治靠山。比如霍多尔科夫斯基原本是莫斯科共青团市委第二书记;波塔宁原本是苏联外贸部的一名官员,其父亲是苏联外贸部的一名资历很深的高级官员;莫斯科国际商业银行总裁弗拉基米尔・维诺格拉多夫则是位于伏尔加顿斯克市的一家大型国有公司的共青团负责人;卢卡伊尔集团总裁阿列克别罗夫原本是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在2004年俄罗斯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35位、个人总资产达11亿美元的俄罗斯富婆、莫斯科最大的市政工程建筑企业因杰科集团总裁叶莲娜・巴图琳娜的丈夫是曾长期担任莫斯科市长的卢日科夫;曾经一度在俄罗斯政坛上风光无限的俄罗斯富婆塔季扬娜・佳琴科的老爸则是原先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7年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探讨所的一份调查材料表明:俄罗斯商界精英的61%出身于原苏联官员;在首都莫斯科商人中,不少人过去曾经在苏共、共青团或者克格勃中任过职。 其次,俄罗斯新富豪在其暴富的过程中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犯罪的历史。1994年9月7日俄罗斯《消息报》刊登了俄罗斯运用政策探讨所搞的一个对于“新百万富翁”的课题调查的调查结果:受访者中有40%的富翁承认自己曾经做过非法生意,22.5%的富翁承认自己曾经受过刑事责任追究,25%的富翁承认在受访时仍与犯罪集团有牵连。2001年9月7日俄罗斯《独立报》指出:“据一些专家估计,犯罪团伙控制着近60%的国有公司和50%各种形式的私有公司……大约4万家企业和公司(其中包括1500家国有企业、4000家合资公司和1/3以上的国家银行)在刑事犯罪集团的控制下,借助于贪官污吏参与‘洗钱’活动。”就连曾长期担任莫斯科市长的卢日科夫也不得不承认:“犯罪集团的代表不仅渗入了商界,而且渗入了执法机构。” 第三,俄罗斯新富豪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层次比较高,智力比较发达。比如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早年毕业于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奥涅克辛姆银行总裁波塔宁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莫斯科国际商业银行总裁弗拉基米尔・维诺格拉多夫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经商前曾是一名宇宙动力工程师;大桥银行总裁、传媒大亨古辛斯基先后毕业于古布金石油天然气学院和卢纳察尔斯基戏剧学院,经商前曾是一名戏剧导演;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曾经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杰出的数学家;卢卡伊尔集团总裁阿列克别罗夫毕业于阿塞拜疆石油化工学院;俄罗斯两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富婆―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的夫人叶莲娜・巴图琳娜和原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二女儿塔季扬娜・佳琴科―也都是大学毕业,其中塔季扬娜・佳琴科还是著名的莫斯科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才生。俄罗斯报纸《论据与事实》1996年第44期刊登的一份材料表明:俄罗斯商界精英中,有70%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有7.5%的人获得过或副学位。 第四,俄罗斯新富豪意志坚定,目标明确,善于拼搏,不怕吃苦。俄罗斯新富豪代表人物中有好几位都是犹太人,比如霍多尔科夫斯基,以及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传媒大亨古辛斯基,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而犹太人在苏联时期通常是受到排挤和压制的,特殊的犹太人身份以及曾经备受歧视和煎熬的早年经历使未来的俄罗斯富豪们炼就了刚毅而倔强的性格,这种经历和性格促使了他们日后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俄杂志《论据与事实》1997年第18期刊登的一篇文章所描述的一位俄罗斯新富豪创业时期的“一天工作日程”就反映了俄罗斯富豪们的坚韧、刚毅性格和吃苦耐劳精神:这位富豪“在一天内喝了9杯咖啡,花费了1812美元,进行了8次重要会见,在路上跑了6.5个小时,打了14个业务电话,签了2个合同,他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8.5个小时”。 俄罗斯新富豪对俄罗斯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作用,比如他们的代表“七大财阀”就曾拥有一个个庞大的公司群,下属众多的独资企业、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经营范围遍及一、二、三产业,其能量之大曾足以作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1996年10月七大财阀之一别列佐夫斯基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六大金融集团(除卢卡伊尔集团外)控制了50%的俄罗斯经济和绝大部分传媒,并且均拥有自己的银行。” 然而,俄罗斯新富豪们的社会评价一般不高。首先,因为他们攫取了巨额财富之后往往为富不仁,他们并没有将巨额财产留在俄罗斯国内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从而为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是通过去境外旅游、购置豪宅、名车、游艇、高档奢侈品和有价证券,通过和西方企业、公司合作甚至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将大部分资产转移到西方国家。仅1994年俄罗斯新富豪用于境外旅游的费用就达70亿美元,比199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给俄罗斯的贷款还要多,而2001年9月7日俄罗斯《独立报》则指出:“外汇每年大规模地流向国外,其数额超过各种国际组织向我国提供的贷款和人道主义援助。现有资料表明,每年非法流到境外的外汇高达200亿至250亿美元。” 其次,他们没有承担起他们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富豪们关于民生疾苦熟视无睹,尽管普京不止一次地倡导富人应当更多地回报社会,但他们对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并不热心,这种态度势必会引起广大民众的不满甚至怨恨,导致富豪们与其他社会阶层以及广大民众的关系紧张,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曾遭遇暗杀。 更让普通民众反感的是,他们曾凭借其手中掌握的财富,浊化俄罗斯政治生态,肆无忌惮地干预俄罗斯国家政治生活,野心勃勃地干政乱权,企图左右和控制俄罗斯政坛。比如,传媒大亨古辛斯基曾利用手中掌握的独立电视台等媒体左右和作用俄罗斯政府的内外政策,而别列佐夫斯基也曾经于1997年策动了“稿费丑闻”,一举将锐意改革的政府第一副总理丘拜斯拉下了马:他在获悉丘拜斯等人合写一本书《俄罗斯私有化史》还没写完就已经每人预先领取了9万美元稿费的消息后,立刻在其所掌握的公众电视台等媒体上曝光了这件事情,别列佐夫斯基认为这是丘拜斯等人变相受贿,结果导致丘拜斯未能进入1998年3月改组后的俄罗斯新政府。 最能反映俄罗斯新富豪对俄罗斯政治生活的作用的典型事件是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为了遏制久加诺夫上台执政,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维诺格拉多夫、波塔宁、霍多尔科夫斯基等大银行家同丘拜斯等人加紧了联合的步伐,协同对付俄共的进攻势头。最终,在7月3日举行的第二轮选举中叶利钦获得了53.82%的选票,久加诺夫获得了40.31%的选票,叶利钦获得了竞选连任总统的胜利。这次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后,大富豪别列佐夫斯基曾向媒体宣称:“不想说是我们决定了1996年的胜利,但俄罗斯公司界在这场竞选中无疑发挥了影响。” 普京对俄罗斯新富豪们的整肃 2000年5月7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普京时代开始了。 此时,叶利钦给普京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俄罗斯呢?普京的治国方略又是怎样的呢?普京在于俄罗斯1999年12月30日《独立报》上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做出了回答:“……民族的忍耐力、生存能力和建设能力都已经处于枯竭的边缘状态。社会濒临崩溃……使俄罗斯复兴和繁荣的战略,应当以在市场改革和民主改革中一切好的东西为依据,只能采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措施。要保证社会稳定,不使人民生活恶化,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要求。”这段文字既可以看作是普京上台之初的治国方略,也可以看作是他应对俄罗斯富豪问题的一种策略,既然俄罗斯富豪为广大的俄罗斯民众所诟病和痛恨,因此他们就不属于上述文字中所说的什么“好的东西”,不过对待他们的态度和策略只能是“采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措施”,以“保证社会稳定”,事实上普京也正是这么做的。 在从担任俄罗斯政府总理到正式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这段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普京并没有对俄罗斯富豪采取什么重大方法,这不仅是因为上述的“采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措施”的策略使然,而且还因为普京自身和俄罗斯富豪之间的微妙关系。客观地讲,普京是叶利钦指定的接班人,普京的上台曾得到了俄罗斯富豪们的鼎力帮助和支持,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普京上台的时候俄罗斯富豪们都非常自信,认为一切都将一如既往。 普京在赢得2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后,一天将俄罗斯大富豪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以及阿布拉莫维奇等20位大富豪参加了这次会议,普京在会上给富豪们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富豪们尽可以赚钱,但是必须遵纪守法,绝不允许干预政治,否则就连他们已经到手的财富都要受到法学追究。可是,在过去国家政治生活中呼风唤雨的富豪们并没有把普京的话当回事,特别是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利用手中掌握的媒体对国家的内外政策评头论足。 以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为己任的普京无法容忍富豪们出于惯性对国家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预,在发出警告而无效之后,普京对肆意干政的富豪代表人物实施了打压。2000年6月,俄罗斯总检察院以涉嫌在圣彼得堡电视台私有化过程中侵吞1000万美元为由批捕了传媒大亨古辛斯基,可是3天后古辛斯基在签署了不离境保证书之后获释。7月20日,古辛斯基将“桥―媒体”企业出售给由国家操控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企业,签完协议几天后古辛斯基乘飞机逃往海外。别列佐夫斯基也被迫将俄罗斯公众电视台出售给了另一个大富豪阿布拉莫维奇,之后流亡英国,2003年9月他获得了英国政府给予的政治避难权利。2003年10月25日,俄语论文题目,俄罗斯尤科斯石油企业总裁、前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入狱。 然而,普京并不是对所有的富豪都实施打压政策,而是有针对性地对那些不听招呼一意孤行地肆意干政的富豪实施了打压。愿意同政府合作、主动补缴税款的一批富豪则非但没有受到打压,而且个人的实业还获得了发展,比如阿尔法集团总裁弗里德曼的个人资产就从2001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43亿美元。此外,普京在打压肆意干政的富豪时所使用的手段往往是迫使这些富豪将其控制的媒体或公司的股份出售给听命于克里姆林宫的那些俄罗斯富豪。 普京总统对不法富豪的打压客观上产生了双重效果:一方面,俄罗斯富豪干政乱权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一些俄罗斯富豪代表人物或流亡国外或身陷囹圄,这迫使意欲留在俄罗斯国内发展的富豪们非但不敢干政,而且还要遵守法学、奉献爱心。正如俄罗斯副总检察长弗拉基米尔・科列斯尼科夫所警告的那样:“让那些尚未入狱的人认真想一想现在应该怎么做!”在当局的威慑下,俄罗斯新老富豪行为做事比较低调,而且还跟当局保持合作态度,不像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人那样口无遮拦、肆意干政。 另一方面,普京对俄罗斯富豪的打压客观上也刺激了很多俄罗斯富豪想方设法将个人资产转移到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去,因为他们担心说不定哪一天国家检察院的执法人员就会找到自己的头上。这些富豪当年发家暴富的时候都程度不一地有过违法犯罪的行径,唯恐会落得像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关进监狱那样的下场,所以很多俄罗斯富豪表面上比较低调,但暗中都在想方设法将个人资产迅速地转移出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大量资金外流。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俄罗斯公民在海外银行特别是英国银行的存款总额高达2200亿美元,而这些资金是本应该留在俄罗斯国内为振兴俄罗斯经济做出贡献的,这也成为俄罗斯国内一些人士批评普京的论据之一。 2017年俄罗斯将举行总统大选,如果不发生特别重大的意外事件,普京再一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应该没有什么悬念。那么,他再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之后,其对待俄罗斯富豪的政策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普京在2017年5月10日向俄罗斯联邦会议的国情咨文报告中获得对这一问题的预测:“在规划我国的……今后发展时,我要指出我国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公民对某些国家权力机关和大企业的信任程度很低,千百万人对90年代初的变革曾寄予了很大期望,但是当局和实业界都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不仅如此,政界和实业界的某些人无视法学和道德原则,靠损害大多数公民的利益在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地一夜暴富。……当然,我们今后仍将致力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威望,仍将支持俄罗斯实业界。不过,家财亿万的富豪和各级官员都应当懂得:一旦他们利用特殊的相互关系牟取非法利益,国家绝不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普京的这段话仍可以看作是其未来执政岁月中对俄罗斯富豪们的态度和政策。也就是说,俄罗斯富豪们必须在遵守国家法学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勤劳致富,在致富的同时承担起他们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俄罗斯民众和俄罗斯国家一道同步发展、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