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数笃信东正教的俄罗斯人来说,圣诞节是在每年的1月7日,而非西方人眼中的12月25日。但是,1991年的12月25日关于他们却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15年前那天晚上的7点38分,克里姆林宫圆顶旗杆上印有镰刀锤子图案的红旗,在飘扬了69年后黯然落下了,随着苏联,随着戈尔巴乔夫,一道进入了历史。 “红场黑黝黝的,很少有几个人影,在这冬日的夜晚像是深不见底的大海。那座古老的教堂和这座不算古老的列宁墓消融在夜色中,只有斯帕斯克塔楼上那颗硕大无比的红星在冷峻地注视着这夜、这沉默。”中国学者闻一在《解体岁月》一书中曾这样写道。 惋惜解体,不信复合 15年的光景关于世界风云来说,不过弹指一挥间。15年的光景关于普通民众来说,足以洗去记忆片断。但是,当这15年和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大转折联系起来时,其作用力之甚之远却让人意想不到。 2017年一份调查探讨结果显示,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多数民众至今仍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在接受“欧亚监测国际调研机构”调查的三国受访者中,俄罗斯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的人数最多,达到68%,白俄罗斯略少一些为52%,乌克兰约为59%。 同时,三个国家中几乎有半数民众认为,苏联的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这些人同时都不相信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能够再度联合起来。即便是在最倾向联合的俄罗斯人中,那些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能够再度联合的民众所占比例也达到68%,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一指标分别为71%和76%。 关于苏联解体,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有一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俄罗斯不相信假设 如今,俄罗斯国内舆论回首过往,关于苏联解体是否必然,仍有截然不同的判断。以现任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盟国家”秘书傅罗金为代表的第一种意见支持者认为,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错误,特别是他的软弱,是导致“红色帝国”分崩离析的唯一重要原因。 如果弋尔巴乔夫能正确认识加强苏共党建的重要性,如果他能理性地反省自己推行的“新思维”,如果他能改变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如果他能尽早地提拔政治、业务都过硬的干部并委以重任,如果他能阻止“8•19”事件的发生,那么历史是否将按照另一个轨迹运行? 而且,即便是12月8日在白俄罗斯西部丛林中的别洛韦日官邸以“文明离婚”方式签订分割苏联财产的文件前夕,也有漏洞百出的地方。比如,叶利钦在回忆录《总统笔记》中曾提到的细节显示,虽然为了密谋埋葬苏联动用了特种部队来保卫整个官邸,但这个决定做得如此之匆忙,以至于在场的人们突然发觉官邸中没有复印机――为了得到文件副本,每次不得不通过两台并排放在一起的传真机来复制。 另外,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在分别代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协议上签字前,曾等待另一位苏联重量级政治人物――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到来,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是由于阴差阳错,纳扎尔巴耶夫最后被戈尔巴乔夫留在了自己身边。 也许上述的一长串“如果”得到满足,或者上述的一些“漏洞”能警醒当事人三思后行的话,世人也许不会读到《别洛韦日协定》序言中的那些字句――“我们,白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作为在1922年签订联盟条约的苏联创始国确认,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的苏联不复存在。” 但是历史毕竟不容许假设,况且苏联解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也恰恰是认为联盟解体不可避免的人士的共识。关于联盟解体的解读可谓五花八门、铺天盖地,但其中的一点共识是――苏共失去了民心。船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在苏联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曾经依靠群众基础登上历史舞台的苏共,最终失去群众基础而倒台。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解体历史参与者们在回望那段岁月时,竟然都宣称自己当时之举是要挽救联盟。 戈尔巴乔夫本来打算在1991年8月19日同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新的联盟条约,承诺扩大他们的权力,但是却遭到政变的阻挠;而“8•19”事件策划者――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们,原本希望通过逼宫的做法,挽救并巩固联盟,但他们失败的行动却导致各加盟共和国一个接一个地正式宣布独立;就连参与埋葬苏联计划的叶利钦,也在回忆录中表示自己打算的是赋予各加盟共和国平等地位,以增加彼此的凝聚力。 这一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寓言故事中天鹅、梭鱼和虾一同拉车的场景――由于力量没有往一处使,车子仍在原地不动。现实生活中各方关于确保共同繁荣的所付出的努力,就像手中的流沙,攥紧拳头想要留住它,却发现它已从指缝源源不断地溜走了。 戈氏、叶氏境遇大不同 15年后的12月25日,在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回顾“苏联大厦”轰然崩塌的那一刻时,还有两位历史人物再一次进入视野:亲手葬送了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和缔造了俄罗斯联邦的叶利钦。 自1991年下台及随后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在俄罗斯已完全成为一个被冷落的悲情人物。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尽管在西方有不错的口碑,但在祖国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不少俄罗斯人将他视为苏联的掘墓人,并把解体后的困境算在他一个人头上。 希望重出政坛证明自己的戈尔巴乔夫一直未能如愿,1996年出马竞选俄总统的结果是以得票率未过1%而惨败。但不服输的他无意离去,三年后组建了一个社会民主党性质的政党,但该党在俄议会大选中无所作为。退而不休的戈氏只得将自己对苏联解体的反思和对当今社会的洞察,通过10本回忆录式的书籍,一股脑地发泄出来。 不过,政治上霉运连连的戈尔巴乔夫,却在演艺圈“星途闪耀”。他为“必胜客”拍过广告,在一部电视系列片中扮演过记者,还与德国前总理科尔在反映两德统一的资料片中出镜。2003年,戈尔巴乔夫更是高调宣布,将自己的名字和昵称统统登记注册成商标。第一家找上门来的公司是俄罗斯一家小有名气的伏特加酒厂。 叶利钦在苏联剧变后,经过精挑细选,相中了“完全美国化了的专家”盖达尔,由后者实行“休克疗法”改革――取消计划管理,全面放开物价和外汇管制;减少补贴,增加税收,提高利息,紧缩财政和信贷;出售国有公司和搞股份制改造,实行私有化。但是,盖达尔将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生搬硬套在俄罗斯的现实生活中后,导致的却是通货膨胀成倍暴增,商店货架空空如野,百姓生活直线下降,整个社会仿佛是处于真正意义上休克的病人。 随后,叶利钦陷入了走马灯似地更换政府总理的怪圈,直至最终做了一件后来被外界广泛视为任期最正确的事情――挑选了年富力强的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在离开克里姆林宫之前,叶利钦叮嘱接班人“保护俄罗斯”的同时,不忘从继任者那里拿到了对自己以往在政坛所作所为既往不咎的“免死金牌”。 老叶将俄罗斯经济的烂摊子以及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寡头们,潇洒地丢给了普京,而自己则“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目前叶利钦在苏联原加盟共和国退休领导人中待遇最高―相当于在职总统月薪的75%。而且,由于同普京关系良好,老叶还享受着国家为他配备的2辆汽车和4名警卫人员。 (据《环球》) ,俄语毕业论文,俄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