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乌克兰语言政策的去俄罗斯化[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独立后,乌克兰历届政府均实施了“去俄罗斯化”语言政策,主要表现在通过语言立法降低俄语地位、缩小俄语使用范围以及改造乌语等方面。究其原因,乌当局将打压俄语作为矫正历史上语言强权的工具、缓解国家认同危机的途径以及乌俄关系中外交博弈的手段。由于乌境内俄语居民众多、俄语地位在乌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语言政策受到国际组织监察等因素的作用,乌克兰未来语言政策的去俄罗斯化将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乌克兰;语言政策;俄语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3-0046-04
  苏联解体后,为了尽快重新构建民族国家、最大程度地复兴主体民族文化,乌克兰历届政府均实施了激进的“去俄罗斯化”语言政策。在主体民族语言国家化思想指导下实施的语言政策,不仅损害了境内众多俄语居民的语言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乌俄关系紧张并引起欧洲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谴责。
  一、去俄罗斯化的内容
  独立以后,由于社会格局的重建,原来的少数民族乌克兰族通过政治主权的变化转变为语言多数民族。为了尽快完成民族语言的整合,乌当局实施了激进的“去俄罗斯化”语言政策。所谓“去俄罗斯化”,是指将俄语从由于自愿或俄罗斯化而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俄语环境中的某些人群的生活中排挤出去或彻底根除的过程。在独立后的20年间,乌克兰语言政策的去俄罗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俄语地位而提高乌民族语言地位
  独立后最初十年间,去俄罗斯化的节奏相对缓慢而平稳,集中体现于《乌克兰语言法》和《乌克兰宪法》这两部国家大法不断抬高乌语地位而降低俄语地位的过程。《乌克兰语言法》颁布于苏联解体前夕,它规定乌语是乌的官方语言,乌语和俄语均可作为族际交际语。在1993-2017年间该法经过多次修订,最终规定乌语是乌的唯一国语,俄语仅被界定为少数民族语言。其实,早在1996年《宪法》颁布之际就已经确立了乌语的唯一国语地位。在《语言法》完成修订后,两部用于调节语言的最重要的法学最终就乌语的唯一国语地位、俄语的少数民族语言地位取得一致。
  进入新世纪之后,乌克兰去俄罗斯化的节奏明显加快,2017年“颜色革命”后登上总统宝座的尤先科更是宣布了“一场对俄语的战争”。上任后不久,尤先科就颁布了两条“限俄令”:从2017年9月1日起,乌克兰的法学诉讼只能使用国语;从2017年7月26日起,必须对国家公务员进行乌克兰语水平测试。这两项法令的颁布引起乌境内俄语居民的强烈抗议。他们一致认为,该两项法令不仅损害了公民的语言权,同时也损害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妨碍其在政府部门谋求职位和发挥影响。截至2017年,乌克兰共颁布了七十多条诸如此类限制俄语使用的法令,涉及教育、大众传媒、政府公文事务等诸多领域。这些法令大多由总统亲自签署或经过总统批准,因此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打压和排挤俄语起到了重大的促进影响。2017年,亚努科维奇任总统后不久便在公开场合表示,不会赋予俄语第二国语或第二官方语言地位,但会在《欧洲区域与少数民族语言宪章》框架内采取方法,以保证俄语的自由使用。由此可以推测,亚努科维奇并不倾向于激进的去俄罗斯化语言政策,但也不允许俄语谋求更高法学地位。
  (二)缩小俄语的使用范围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可调控性较强,教学领域便成为乌当局去俄罗斯化的主要阵地。一方面,大量缩减俄语学校和俄语学生比例。根据乌俄语教师协会统计数据,1999年乌共有俄语中学4633所,2017年俄语中学不足1000所,在首都基辅只有6所俄语学校,在文尼察、罗夫诺、捷尔诺波尔斯克等七个州甚至连一所俄语学校都没有。在各大高校,俄语学生比例也大幅下降。有数据显示,2000/2001学年,乌一、二类高校和三、四类高校中使用俄语学习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2%和26.5%,而在2017/2017学年,使用俄语学习的比例仅为15%和17%。另一方面,乌当局还出台了一些强制性规定:最高拉达科教委员会规定(2017年),中学毕业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不得使用俄语;乌《学位授予条例》第15条规定,高校学生撰写和答辩学位论文时必须使用国语。
  此外,大众传媒也一度成为去俄罗斯化的主要对象。2004年,乌广播电视委禁止注册非国语传媒;2017年底,乌宪法法院通过决议,规定自2017年起所有电影只能使用乌语转播,即便是配有乌语字母的俄语影片也被视为违法;所有儿童影片必须用乌语播出,在首都基辅甚至连一家允许播放俄语儿童影片的电影院也没有。不仅如此,俄语毕业论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俄语的权利也受到限制:2001年,利沃夫市政府发布通告,禁止市民在公共场合唱俄语歌曲,违者罚款50格里夫纳。
  (三)改造乌语中与俄语相关的拼写形式等
  乌克兰民族主义语言学家认为,乌语在近几十年受到俄罗斯殖民统治者的摧残,现用的乌语书写规则是套在乌克兰民族脖子上的枷锁,采用新的书写规则会强化乌克兰人的民族荣誉感,使他们彻底摆脱俄罗斯,找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因此,在拼写方面,民族主义语言学家们建议在乌语中使用引自其他语言的字母,如来自德语的组合en和eu、希腊语的组合au、希腊语字母θ(拉丁语中的th)的对应形式an/an和on、aB、T等,或使用miTep、npoeKT、noH等旧的书写形式替代niTp、npoeKT、ioH等俄文书写形式。在词汇方面,他们主张用古词、方言词或新词代替原有的俄语词,例如,用caMonep代替BeNoCMren(自行车),Moponc代替Torpad(摄影家、摄影师),KonaHH M’Hq代替yTon(足球)等。这种去俄罗斯化特点的乌语改造,虽然只是民族主义人士恢复主体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构想,但从乌当局对其予以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的态度可以看出乌克兰去俄罗斯化的坚定决心。
  二、去俄罗斯化的原因
  无论是以立法形式提高主体民族语言地位、缩小俄语在教学和传媒等重要领域的使用范围,还是从拼写、词汇方面大力改造乌语,都是将俄语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排挤出去的过程,而支配这一过程的核心始终是复兴主体民族文化、构建民族国家的思想。   (一)打压俄语成为矫正历史上语言强权的主要工具
  17世纪中叶,沙俄将乌克兰大部分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自此乌克兰进入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沙皇统治时期。沙俄在乌克兰全面推行俄罗斯化的殖民政策,按照俄罗斯的社会模式、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构建乌克兰的社会结构。沙皇用刚柔相济的办法同化乌上层统治阶级,确立俄语的官方地位,贬低乌语为“乡巴佬”语言,禁止出版乌克兰文书籍和教科书,强制乌克兰人抛弃自己的母语和文化传统。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规定俄语为非俄罗斯族的第二语言,各个民族必须学习和使用俄语。在近三个世纪的高压统治下,乌人民不仅对俄罗斯颇有微词,甚至对俄语也积怨已久。因此,乌一经独立,打压俄语便成为乌克兰人发泄诸多历史仇恨、矫正语言强权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沙俄及苏联的民族语言同化政策深刻作用了乌克兰民族意识的形成,并从心理层面作用了初获独立的乌克兰对俄语的态度。
  (二)排挤俄语成为缓解民族国家认同危机的有效途径
  独立以后,乌克兰不但将复兴主体民族语言作为恢复本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同时将其作为提高民族意识、缓解国家认同危机的有力武器。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乌克兰曾多次受到波兰、立陶宛、俄罗斯等大国的瓜分,其宗教、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统治者的冲击和作用。由于乌克兰从属于俄罗斯比从属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更长,乌克兰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被严重俄罗斯化。另一方面,独立之初的乌克兰在民族国家认同上存在很大异同,这种认同异同在政治家激烈言行的动员下很有可能演化成国家认同危机,并成为作用乌克兰作为民族国家的主权完整和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因素。因此,为了明确地把自己与俄罗斯族区别开来并彻底脱离俄罗斯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道路,获得新生的乌克兰开始强调乌克兰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特性并划清与俄罗斯的界限,而语言作为民族边界的主要标志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便成为乌克兰去俄罗斯化的有力武器。正如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所说,“俄语终结的地方就是俄罗斯作用终结的地方”。
  (三)俄语地位问题成为乌俄外交博弈的重要手段
  自独立以来,乌一直处于脱俄入欧的西化进程中。为了遏制乌的西化势头,俄利用能源这把“尚方宝剑”频频出击,多次用经济方式解决政治问题。在俄利用能源武器保卫自己地缘政治利益的同时,乌国家安全一再受到挑战。对乌而言,能源短缺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不得不依靠俄,在回归欧洲的过程中不得不为保障能源安全而顾及俄的利益和立场。2017年1月乌俄“斗气”事件后不久,乌总统尤先科大打“俄语外交牌”,一年内颁布多款限制俄语使用的法令,以显示对俄的牵制力。“俄语实际上成为握在那些企图将乌迅速融入西方世界的政治精英们手中的人质。”乌境内约有400万俄侨民,“限俄令”的颁布很快作用到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境外俄语的兴衰和俄罗斯人的利益是俄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俄语地位的因素在乌俄关系中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俄语地位问题常常为俄所困,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着俄对乌的政治经济对策。
  三、去俄罗斯化的作用因素
  语言政策通常由国家来制定、审核和监督实施,因此它常常不可避免地打上政治烙印,用以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尽管如此,现代民族、民主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作用。就乌克兰而言,除了俄语居民众多、俄语普及程度高的语言现实外,俄语在乌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语言政策受到国际组织监察等,都成为乌推行语言政策时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一)语言现实:俄语居民众多且俄语普及程度较高
  乌克兰境内生活着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人口的17.3%。从语言构成的角度来看,67.5%的居民认为自己的母语是乌克兰语,29.6%的居民认为母语是俄语(2001年)。在过去10年间,这一比例并未出现大的波动和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乌克兰近三分之一的居民为俄语居民且集中分布于毗邻俄罗斯的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由于历史发展因素,乌克兰东西部在经济形态、民族、宗教和语言等方面原本就存在巨大异同,如果俄语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合理解决,必将挑动民族神经、引起民族冲突甚至造成国家分裂。因此,乌当局在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必须也必将会兼顾俄语居民的语言利益。
  另一方面,俄语在乌克兰的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据欧亚遗产基金会2017年统计数据,70%的乌居民可以自由地用俄语交谈、阅读和写作;13%的居民可以自由交谈和阅读,但书写时会出现错误;10%的居民可以与操俄语的人进行沟通;5%的居民无法与操俄语的人交谈,但听得懂俄语;仅2%的居民完全不懂俄语。不难看出,俄语在乌克兰的语言文化市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俄语及俄语文化已经变成乌克兰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现实将引起去俄罗斯化语言政策制定者和推行者的反思和考量。
  (二)国际因素:俄语问题不仅是作用乌俄关系的敏感因素,而且受到国际组织的监督
  俄罗斯之于乌克兰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领域,俄语论文网站,乌克兰离不开俄罗斯这个能对其产生强大制约影响的邻国,两国的经济纽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无法被割断;另外,俄罗斯利用手中的能源武器就能轻易扼住乌克兰的经济命脉。关于俄罗斯,乌克兰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政治意义:乌克兰不但是俄罗斯抵御北约东扩的天然屏障,同时也控制着俄罗斯传统的战略通道--黑海及黑海出海口,同时还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石油的中转站。因此,维系乌俄两国间的互利合作关系,对两国均意义重大。除了以上政治、经济、战略因素,俄语问题成为作用两国关系的又一敏感要素。
  欧洲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也一直在监察乌克兰的语言政策及相关语言法令。自乌克兰签署《欧洲少数民族保护框架公约》和《欧洲区域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宪章》之后,监督乌克兰是否履行相应义务便成了欧洲理事会的重要任务。早在2002年,欧洲理事会就在名为“乌克兰的结论”的咨询会议上表达了对乌克兰有关教育法令的不满,在次年的秋季联合会议上更是对乌克兰的《广播电视法》提出了严厉批评。
  综上所述,独立以后的乌克兰同原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一样,明确了主体民族语言国家化的思想,持续推行了去俄罗斯化语言政策,通过一系列语言法令降低俄语地位而提高主体民族语言地位,同时积极地将俄语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排挤出去,另外还从词汇、拼写等方面积极地改造乌语中与俄语相关的部分。乌克兰推行该语言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将打压俄语作为矫正历史上语言强权的主要工具,也将其作为缓解国家认同危机和对俄关系中外交博弈的手段。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的限制,乌克兰语言政策的去俄罗斯化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既有乌境内俄语居民众多且俄语普及程度较高的语言现实因素,也有俄语问题是作用乌俄关系的敏感因素以及欧洲理事会等欧洲组织对乌语言政策监测的国际因素。
  [责任编辑:初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