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俄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联邦政府和地方财政克服种种困难,先后投入近30亿美元资金对城市进行修缮、改造和扩建。庆典期间,圣彼得堡全城放假10天,彻夜狂欢。俄罗斯总统普京更是亲自出面,邀请45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来参加盛大的纪念庆典。在古老的欧洲,300年的建城史并不算长,可俄罗斯为什么要对圣彼得堡300岁生日如此规模地“大操大办”呢?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圣彼得堡300年的荣光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入海口。1703年5月,根据沙皇彼得大帝的命令,俄国人开始在这片刚刚从瑞典人手中夺过来的蛮荒和沼泽上建设新城。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新城。此后,圣彼得堡先后两次,长达200多年成为沙皇俄国的首都。这里积累了皇宫、教堂、名人故居、艺术园林以及广场、桥梁和雕塑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不乏顶尖之作,如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尔米塔日博物馆、世界四大教堂之一的圣埃撒大教堂、以及冬宫、夏宫、海军部大厦、青铜骑士雕像等等。由于有大量欧洲名工巧匠的参与,圣彼得堡的建筑在保持17世纪俄罗斯建筑传统性的同时,融合了欧洲的建筑理念,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用俄罗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利哈乔夫的话说,“彼得堡既格外欧化,又格外俄罗斯化。因此,它既不同于欧洲,又不同于俄罗斯。” 圣彼得堡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名城,俄语毕业论文,而且还是俄国革命的摇篮和二战中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坚强堡垒,在世界文明史上享有盛誉。1918年俄历11月7日,十月革命在圣彼得堡爆发。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物,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尔巡洋舰直至今天还停靠在涅瓦河畔。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圣彼得堡同样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它经受了德军近900天的围困而没有屈服,并因此赢得了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的“英雄城”称号。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在其300年的历史中,圣彼得堡见证了从强悍的沙俄,到内忧外患的苏俄,从霸权的苏联,到蛰伏的俄罗斯的兴衰变化,经历了革命和战争的洗礼。从圣彼得堡到彼得格勒、列宁格勒,最后回到圣彼得堡,名字的变迁也折射出这座城市所走过的沧桑。关于一座城市来说,300年的历史的确不长,但圣彼得堡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它集俄罗斯历史文化遗产之大成,记载着俄罗斯人的光荣与梦想、成就和辉煌,流淌着俄罗斯人鲜血和汗水。这座城市300年的历史,值得大书特书。 借历史凝聚人心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和彰显圣彼得堡不平凡的历史,关于今天的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现实意义。独立至今,俄罗斯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尽管超级大国崩溃所带来的混乱已经得到遏制,但国家建设并未见明显起色。2000年5月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后,大力整顿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秩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看,俄当前的政治、经济,尤其是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政治上普京整合了杜马各党派、改组联邦委员会并把国家划分为7个联邦区,但杜马内政党纷争导致一些法学草案久拖不决的现象仍存,中央和地方的权限也有待进一步明晰。经济上生产疲软,内需乏力,外债负担沉重,影子经济猖獗,工人和教师因不能及时领取工资而罢工不断,俄军驻远东和堪察加半岛的一些部队甚至是战略火箭兵部队也因拖欠电费而多次被断电。安全上不仅车臣分离主义分子策划的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有组织犯罪也甚嚣尘上。今年4月,又有一名俄杜马议员在自家门前遭枪击身亡,这已是俄独立以来第8位被暗杀的杜马议员。 平民出身的普京是一位实干家,他承认俄罗斯衰落的现实,但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的继续发展。执政以来,普京一直以重振俄大国地位为己任。在2000年年底的题为《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文章中,普京明确提出了作为其治国理念的“俄罗斯思想”,其实质就是强国思想,强调俄罗斯过去与将来都是“强大的国家”,并认为这“决定了俄罗斯人的思想和国家的政策”。普京深知,对处于过渡时期的俄罗斯来说,要想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就必须以一个共性的东西将不同信仰、不同倾向、不同民族的俄罗斯人团结和凝聚在一起,激励人民去复兴和发展俄罗斯。这个共性就是俄罗斯人共同走过的历史。只有历史自豪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为此,普京一改叶利钦时期对过去全盘否定的做法,大力弘扬俄罗斯、包括原苏联时期的历史传统,明确表示“毫无意义地否定历史将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否定苏联时期某些领域内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普京在俄联邦安全局总部重新树立了安德罗波夫的雕像,使这个源自克格勃的部门重享久违的荣光;在2000年5月9日二战胜利日庆典上,普京让5000名来自独联体国家的老战士走在阅兵式的最前列,这一画面让观看庆典的许多人泪流成行。普京不仅以法学形式确定了彼得大帝时期的已有300年历史的白蓝红三色旗为俄罗斯国旗、伊凡雷帝时期的已有500年历史的双头鹰标志为俄罗斯国徽,而且力排众议,决定沿用原苏联国歌的曲调为俄罗斯新国歌,使那高昂的旋律重新激励人们的心情。此次大张旗鼓地庆祝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同样也是俄借历史凝聚人心的一个举措。伊凡雷帝、彼得大帝时期的沙俄和原苏联都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俄罗斯人想以此向世人表明,他们在拥有强大的过去的同时,也将努力创造强大的未来。 展现“融入欧洲”的坚定决心 国家的复兴需要经济的振兴,经济的振兴需要对外开放。普京将俄罗斯的强大与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清醒地认识到,要彻底扭转俄罗斯的经济颓势,必须利用西方的资金与技术,要充分利用西方的资金与技术,则必须将自己“融入欧洲”。从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坚定决心。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欧洲城市”。彼得大帝十分推崇欧洲文化和文明,他建立圣彼得堡的目的,就是希望这座城市能够成为俄国通向欧洲的一个窗口。在这一点上普京与彼得大帝一脉相承。彼得曾游历欧洲,而普京在东德工作5年,足迹遍布欧洲。他们都对欧洲的社会和经济运作有着切身的体验和特别的好感。普京多次表示,“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被隔离于欧洲和世界文明之外。”2002年1月,普京在接受中国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说,“界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的属性时,文明是首要因素。从地理角度看,俄语毕业论文,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国家;但从文明角度看,俄罗斯毫无疑问是一个欧洲国家,因为它具有欧洲文明。” 普京也正是这样做的。执政以来,普京一直都在努力贯彻“融入欧洲”的外交政策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安全方面,俄罗斯―北约理事会由19/1机制改为20国机制,俄罗斯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俄所大力倡导的欧洲独立防务体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的认同。在经贸方面,俄欧在经济一体化建设和能源合作方面进展顺利,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目前与欧盟国家贸易已占俄对外贸易总量的40%,在欧盟东扩完成后,这一数字将上升到50%。在外交方面,俄欧领导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协调立场,相互呼应,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伊拉克危机以来,俄与法德两个欧洲大国密切配合,成功阻止了美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企图。可以断言,今后,“融入欧洲”仍将是俄外交政策中的一个优先方向。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对在俄欧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圣彼得堡300岁生日“大操大办”,既向世人展示了俄欧历史上的唇齿关系,也表明了俄罗斯回归欧洲的坚定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