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国企产权改革的必要性[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国家所有制的实质是“政府所有制”,它在实践中演化成了官 僚阶层的私有制。在经过多次博弈之后,俄罗斯选择了一条激进式的产权变革道路。尽管俄 罗斯的产权变革长时间地陷入一种非效率制度均衡之中,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俄罗斯国 有公司产权变革必要性的理由。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产权变革;国有公司;非效率制度均衡;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F279.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1-0033-03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巨大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产权变革问题。由于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缺乏现成的经验和借 鉴模式,其进程起伏不平,特别是国有公司私有化过程中内部交易行为的泛滥给俄罗斯社会 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后果。结果在我国形成了对俄罗斯国有公司产权改革进行全盘否定的一 边倒趋势,进而对主张在我国进行国企产权改革的人也大加鞭挞。其实只要仔细考察一下俄 罗斯产权变革的过程,就会发现,作为一种范式选择,俄罗斯国有公司的产权变革在战略上 是无可厚非的,它的失误更多地体现在策略和战术的选择上。
  
  一、传统国有公司的产权特征略论
  
  众所周知,在现代所有国家的经济中,公司都是最主要的组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公司 更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真正主体。现代意义上的公司首先是一种制度安排,不同的公司 制度决定了公司间的效率差别[1]。一般而言,公司制度可以被划分为产权制度、 组织制度和 管理制度等。无论是公司的组织制度还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如果不与 产权制度的创新协调运作,往往事倍功半。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利益才是根本利益,产 权不明确,责、利也难以有效匹配。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就应该是公司基本问题略论和企 业改革思路设计的核心。
  对传统国有公司进行略论,实际上是对整个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制度略论,因为在计划经济体 制下,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工厂,其中每个公司不过是这个大工厂的一个生产单位而已,故 这种公司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2]。如果把整个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看成是 一个大公司 ,那么其内部组织结构就是标准的U型结构。信息问题是U型结构的致命障碍,信息的分 散化和不完全显示性,导致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失败。激励问题是另一个传统国有公司的老大 难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棘轮效应”和软预算约束综合症[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源就在于其“虚拟”的产权制度[4]17-18。传统 公有产权制度是国 家所有制和准国家(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是指由国家代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形式,其实也就是“政府所有制”。政府官员在“政府所有制”中成为决策主体,俄语论文范文,并靠行政 命令指挥经济运行,结果形成了“计划―执行”的社会管理机制,把“法学”和“计划”等 同并列[5]。这两种机制相结合,建构成以排斥市场经济为特点的“计划―产品经 济模式”的 公有产权制度。其基本特点有四:第一,在这种国家所有制中,“人民”只有“制度所有权 ”,而没有“财产所有权”。由于人民在国家“制度所有权”的权利结构中没有明确的权利 主体的边界,即对占有多少、如何索取剩余收益等都没有明确的界定,结果“全民所有”在 实际的产权操作中等于“全民没有”。第二,在这种国家所有制中,产权只是一种“虚拟” 的界定,结果“国家所有”变成了“公共所有”。在“公共所有”的状态下,它只是一种 排他性的公共产权――一种“禁入”的产权,在成员内部难以避免“搭便车”和机会主义行 为。第三,在这种国家所有制中,由于封堵了“人民”产权所有的去路,而为“公共所有” 的道路敞开了大门,并在操作中成了现实惟一的选择。如此,国家所有制便演化为“制度所 有―公共所有―有限的排他性共有”。“有限”、“排他性”的局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 下,交易成本增加,经济增长缓慢。究其实,“国有制(或公有制)这一概念,只是一个装 点 门面以掩盖真实所有者的幌子而已”[6],它在实践中演化成了官僚阶层的私有制 ,压抑了公 民的个性自由和民主。第四,在这种国家所有制中,由于受到“排他性共有制”现实操作的 约束,使下述行为成为可能:走“平均地权”的道路;抑制私有产权,增加国有化 的强度;等级制度下的“平均分配”;形成超经济强制的“行政―命令”管理体制 ;“人治”重于“法制”;官本位;低效率;神圣“平等”旗号下的共同 贫困。因此那种认为国有公司已明确归全民所有,所以其产权是明晰的,而且明晰的程度不 亚于私有公司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演进,苏联国有公司的这些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从50年代 末开始,渐渐地陷入了效率困境之中,苏联也由此走上了断断续续的改革之路。但体制模式 的固有缺陷显然不是体制内修修补补的改革所能解决和完善的,结果在经过多次博弈之后, 俄罗斯选择了一条激进式的产权变革道路。
  
  二、对俄罗斯产权变革绩效的反思
  
   从总体上看,俄产权变革的绩效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比如就推动转型而言 ,它比中国要快),但新的产权制度结构的综合行为能力较差,甚至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多 大积极影响(就经济增长而论,俄远远落后于中国)。作为单项制度建设,俄产权制度变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原有的决定国家经济生活本质特征的国家所有制在经济生活 中的统治地位已得到彻底改造,产权结构从划一性、僵硬性和封闭性转向开放性、灵活性和 兼容性,基本把经济运行纳入了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和运行轨道之内。但从新制度结构的行 为能力看,这一基础尚不健全,在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中还存在许多消极后果,最明显的表现 就是,俄罗斯在整个90年代一直未能摆脱危机的困扰。
  究其原因,俄罗斯经济是在一种“似是而非”的市场机制影响下运行的[7]。 表面上,私有制的产权制度已经确立,微观经济主体已经获得 了进行市场经济活动所必须的独立法人地位,实现了形式上的经济民主和经济自由,价格形 成和资源流动的国家控制已经被取消,国家已不再对经济生活进行大量的直接干预。实质上 , 在这种制度结构下,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垄断被新时期的寡头垄断所代替,表面上的经济私 有化已经完成,实质性的公司重组和公司经营机制的市场化转型并没有发生,集权制度瓦解 所生成的经济民主和经济自由被市场垄断力量消灭,价格形成和资源流动的国家控制变成垄 断寡头控制,国家从最开始主动放弃干预经济活动演变成国家实际上丧失了有效干预经济活 动的能力。
  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主要是因为经济转轨的政治约束条件在俄罗斯特别重要。在俄罗斯,政 治变迁先于经济变迁。产权变革不是经济及其制度演进的自然过程,而是在原“全盘国有化 模式”陷入效率困境后展开的,表现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或“历史强制”的特点,它在实际 操作过程中打上了十分浓厚的政治色彩,是一个经济行为政治化的过程。诚如丘拜斯所言: “为了使私有化得以进行,它必须在政治上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4]35俄罗斯政府最终所选择的私有化方案不是出于长期的经济效率的考虑,而是出于巩固政权, 防止改革进程逆转的需要。在俄罗斯的这个大变动时期,经济发展总也逃不脱作为政治斗争 “人质”的命运。此后,俄罗斯私有化的受阻则与政治秩序的混乱、缺乏法治秩序密切关 联,私有化政策成了政治斗争和对抗的手段,从而大大降低了产权制度变迁的效率。这是 俄罗斯转型中出现经济创伤的一个作用因素,而俄罗斯特殊的公共选择过程又促使转轨 初期形成的非效率制度结构被锁定,致使转轨经济危机被非效率制度均衡固化。这就是90年 代俄罗斯经济危机的基本性质和深层次原因。

  那么这是不是说俄罗斯就不应该进行公司的产权变革呢?其实不然,孰知一个理想化的市场 经济体制,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界定清晰的私有产权;二是价格由市场机制决定的自由 竞争机制。清晰界定的私有产权会带来有效配置资源的激励,市场价格则为这种有效配置提 供最佳的信息结构[8]。不可否认,竞争环境是公司效率的重要前提,经济竞争催 生了合适的产权制度结构。但这不应该也不能排斥产权结构关于公司效率的决定影响[ 9]。
  因此,在转轨过程中,国有公司的重组,不仅是为了重构在供给和生产者行为方面与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微观基础,而且也是为了创建在组织生产和交易活动中的成本和效率比市场更具 有优势的现代公司制度。这就是说,不仅要使公司变成能对市场信号作出恰当反映的利益实 体,而且要使公司变成能对市场机制进行必要补充、替代的经济组织。为此,就必须正确划 分政府和公司的界限,正确划分市场和公司的界限。前者的实质,是政府将它掌握的公司资 产控制权交还给公司,实现政企分离,以使它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后者的实质,一是确 定公司的边界,也就是确定公司资产的产权边界;二是确定公司的形式,也就是确定公司的 产权结构。从产权制度上看,国有公司具有天然的缺陷,主要就在于它的产权 不具有排他 性,外部性较大,不能有效地阻止他人“搭便车”,因而也就不能承担市场对它的角色要求 [10]。经常有人强调国有公司和私人公司的职能、目标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异同,很 难就二者的 经济效益作比较,但既然是公司,就必须讲究经济效益。国有公司与私人部门公司相比,总 体效率较低是不争的事实;国有公司的低效率固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产权不明晰确实 是它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对国有公司的产权制度加以变革是必要的。当然,仅有产权变革 是不够的,因为产权变革只是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和前提,要使公司本身的效应得以实 现,还必须有适宜的经济环境,如引入竞争机制、稳定宏观经济和健全法制等。
  需要指出的是,为俄罗斯设计一种能产生较好结果的经济改革战略决非易事。如果没有实际 推行过另一种战略,就对俄现行的做法予以马后炮的批评,这是不公正的。孰知,俄 经济衰退并非私有化的必然结果。私有化过程所引发的一些深刻变化固然对经济秩序难免 造成冲击导致经济增长下降,但苏联体制扭曲、结构失衡、经济濒临崩溃、民族冲突、国 家 解体所致的生产链条断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等才是俄独立最初几年经济急剧下降的主因 。换言之,“俄罗斯经济绩效差具有事前决定的性质,与转轨方式无关。”� [11]客观地说,俄语论文,俄罗斯急风暴雨式的产权变革确实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但也不难 发现,俄罗斯转轨经济 中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经济现象无不与它有关。诚如叶利钦所言:“俄罗斯永远也不会回到过 去了。从现在开始,俄罗斯将永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Casson M..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firm[M].Oxfo rd: Claredin press,1997:3.
  [2] 小宫隆太郎.竞争的市场机制和公司的影响[M].//吴家骏,汪海波.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6:328-379.
  [3] Dewatripont M.,Roland G..Transition as a process of large-scale institutionalchange[J].Economics of Transition,1996,(1).
  [4]丘拜斯.俄罗斯式的私有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7-18.
  [5]莫舍•卢因.苏联经济论战中的政治潜流[M].北京:中国外文翻译出版企业,1983: 130.
  [6] 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一种对于比较体制的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09.
  [7] John Nellis.Time to rethink privatiz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M].World B ank discussion paper38,2000:24.
  [8]Stiglitz.Wither socialism[M].The IMF Press,1994:13-14.
  [9] Hart.o.J.Moore.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 tical Economy,1990,(98).
  [10]Maxim Boycko ed.Privatizing Russia[M].Cambridge,MA:MIF Press,1995:49 .
  [11]谢作诗.初始条件、转轨方式与经济绩效[J].东北亚论坛,2003,(3).
  [责任编辑:张梅]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