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开展的陆军改革,是俄罗斯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维护自身国家利益,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军事改革举措。此次俄罗斯陆军改革,涉及面之广,作用之深,改革力度之大,面临阻力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改革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总结出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俄罗斯陆军改革的动力 从历史上俄罗斯多次军事改革来看,存在着一个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首先是“人”的因素,包括国家最高决策者、军事改革家和广大军人(尤其是军官)这三种成分。历史上俄罗斯国家最高决策者的决心、意志、魄力和对改革规律的认识程度,对改革的进程和结局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在沙皇俄国时期,伊万四世、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二世都是军事改革的直接领导者。然而,此次俄罗斯陆军改革的动力与以往有所不同,其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外因,是由“军事科技进步”、“非传统安全威胁”、“战争暴露出弱点”等因素直接推动的。此次陆军改革并不是以某位领导人的意志为核心来推动的,更多的是俄罗斯陆军面临发展困境的自然选择。 军事技术是俄罗斯陆军改革的原始动力,它的发展是陆军装备体系、战争样式和部队编制体制等军事其他领域发生革命性连锁变化的前提物质条件。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直接影响下,世界陆军装备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信息化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根本方向,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精确化、隐身化等成为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还处于机械化时代的俄罗斯陆军选择改革无疑是唯一的途径。与此同时,当前俄罗斯陆军事实上需要遂行的军事任务已经不在是冷战期间应对北约大规模作战集群,而是要解决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威胁。“苏式”的编制体制、训练措施、保障模式在这种非对称的环境中显得步履维艰,因此除了改革别无它途。 战争是军事改革的催化剂,此次俄罗斯陆军改革的之所以能够迈向深入,主要是由于俄军高层从俄格冲突当中认识了陆军的问题所在,部队编制体制臃肿、反应迟缓,师部、团部几乎成为了“摆设”,大量的架子部队毫无战斗力可言,武器装备老化现象严重,基础部队严重缺乏现代化的指控通信设备,这些都让人很难相信俄罗斯陆军能够打得赢信息化战争。因此,俄军最终下定决心排除一切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俄罗斯陆军改革的突破口 俄陆军改革能否深入下去,关键在于找好突破口,即找到改革的核心环节。俄罗斯军事改革的领导者,不管自觉不自觉,都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突破口。总的来说,军事领导体制、兵役制度和军队结构,是比较多的选择方向,而这3个方向,也是俄罗斯若干次军事改革的重点,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军事领导体制。寻找突破口的过程,就是发现通向改革重点的路径的过程。此次俄罗斯陆军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指挥体制与部队编制的改革,通过此项改革带动了装备建设改革、教育训练改革和后勤保障改革。 例如,通过此次“师改旅”,大批老装备被彻底淘汰,型号过多问题逐步解决。由于“师改旅”,俄陆军要大规模裁撤那些武器装备老旧、兵员素质不高,战斗力羸弱的营、团级部队,以及解散大量的“架子师”、“架子团”。因此,俄陆军将减少一半的弹药库、基地和仓库,淘汰约14万件老式武器装备,包括长期储存的坦克、火炮和火箭炮系统,以及弹药和特种装备。这些装备有一部分将被销毁,另一部分将转隶中央储存基地和仓库。目前,俄军将裁撤下来大量闲置的陆军基地、仓库和军营等不动产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开拍卖,所得资金用于改善陆军官兵住房和建设娱乐设施。另外,为配合指挥体制调整,俄陆军加快指挥控制系统信息化建设。由于将“军区-集团军-师-团”4级体系转变为“军区-战役司令部-旅”3级体系,由此带来的是陆军指挥控制系统的大变革。为配合新成立的“军区-战役司令部-旅”3级指挥体系,俄军目前重点建立战役战略级(军区)、战役级(战役司令部)和战术级(旅)军队指挥控制系统。计划在这些系统中融入统一的野战移动指挥所、机动式指挥自动化系统和一体化数字野战通信系统及技术设备。此外,一直以来俄罗斯陆军后勤保障与装备技术保障是分开的,但由于成立了联合战略司令部,未来俄罗斯陆军将走上“后装一体”的保障模式。 俄罗斯陆军改革的阻力 任何军事改革都存在大量的阻力,改革的力度越大,所面临的阻力也就越大。如果说,此次俄罗斯陆军改革的动力是“外因”,那么其改革的阻力便是“内因”,俄陆军中固有的“利益本位”思想对俄罗斯改革产生了消极作用,是此次改革的难点所在。任何军事改革,都涉及到对原有事务与关系的调整,以及对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因而都必然会引发某些矛盾和对抗。此次俄罗斯陆军改革,特别是在军事体制改革中,同样遇到了上述问题。关于已经习惯于旧的制度以及传统运作模式的个人或机构来说,它们往往与某些既得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新的制度和运作模式表现出某种排斥和抗拒,因而作用到改革的进程。 事实上,这个原因正是导致俄格冲突之前陆军改革进展迟缓的主要症结所在。例如,在组建地区司令部的问题上,由于俄军中高级将领的反对,该计划最终流产。俄军有人认为地区司令部是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的翻版,不适合俄罗斯的国情和军情,如果贸然行事,会导致军费拨款分流、战备水平降低等一系列后果。有的人则担心指挥机构和部队的调整精简使自己丢官卸职,或其他利益受到牵扯,因此从维护既得利益的目的出发,为改革人为设置障碍。再如,俄罗斯早在《2017年前俄联邦国家军事建设政策基础》就已经提出了建立跨部门统一技术保障系统的前进方向,但由于建立这一系统涉及到包括陆军在内各军兵种武器装备订购权力和相应预算资金使用权力的剥夺,涉及到对原有军事订货单位的大量裁减,因此,遇到了来自各方的阻力,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指出,“实施武装力量、其他军队、队伍和机构转向跨部门技术保障体系的计划被无故拖延了。我们本应到达向终点冲刺的阶段,可至今还在起跑线上。”再如,俄罗斯在组建统一后勤保障系统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大阻力,俄罗斯各强力部门后勤部的代表从自身既得利益出发,强烈反对优化军事运输体系的方法,同时也不同意建立医疗部门的联合机构,这给统一后勤系统的建设工作造成了巨大障碍。 俄罗斯陆军改革揭示的经验教训 必须把握历史机遇,主动实施改革 和平年代,人们往往安于近况,这在主观上容易丧失主动改革的紧迫感。已有的权力和利益格局在远离战争的环境下也很难打破,改革常常阻力重重。改革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能从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高度看待军事改革,并将改革激情和责任感作为克服阻力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改革争得主动,并创造顺利实施改革的宽松环境,相反则会错失良机,使改革陷于被动,甚至遭受挫折。俄罗斯在此方面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早在80年代中期,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就敏锐地意识到,常规兵器技术性能的迅速提升、远程高精度制导武器和自动化指挥系统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将引发一场深刻的军事革命,在这种情况下军队数量上的优势将无法弥补质量上的不足。然而,经历了勃列涅夫停滞时期的苏军领导人对此却视而不见,既无改革热情,也无改革动力,而戈尔巴乔夫发起的军事改革则更多地出于政治目的,结果使军事改革随着政治改革的失败而夭折,错过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然而,此次俄罗斯陆军改革既能够“因势而动”,又能够“主动而为”,紧紧跟住了世界陆军改革的大浪潮。其实早在2017年,俄罗斯新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上台后,便开始加速陆军改革的步伐,由于遇到一系列的阻力,改革的进程显得有些缓慢和拖沓。俄格冲突结束后,俄领导人能够紧紧把握住难得的历史良机,借战争的“东风”,统一认识,果断决策,扫清阻碍,将改革搞深入、搞透彻。这无疑保证了俄陆军在未来的竞争中不再落伍。 改革应当走“渐进式”的发展道路 与政治改革一样,历史上俄罗斯数次失败的军事改革都是由于过于“激进”而造成的。叶利钦时期,俄实施“休克”式改革,曾严重削弱部队战斗力。此后俄军启动的每一轮改革也依然都带有激进色彩,结果虽然付出了很大的改革成本,但是都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在这些“激进式”改革过程当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生硬”照搬西方军队建设模式。他们不考虑俄国防基础设施的特点和军队建设的传统,提出照搬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军队模式进行改革,俄语论文,许多方案实际上就是美军改革的翻版,因与俄军传统体制冲突太大而难以实施。 然而,此次俄罗斯改革一改过去“激进式”做法,走的是一条“渐进式”发展道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领导层决策调整、国防经费保障不足、各方利益冲突、负面社会效应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对改革造成不利作用,改革进程的实效性、稳定性、连续性显得更加重要,俄军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将改革稳步推进。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俄军综合应用重点示范、演练问效、动态调整等措施,强化了对改革方法的实效检验。其中,2017年3月,俄西伯利亚军区第32独立摩步旅在克麦罗沃州尤尔金斯基军用靶场举行大规模探讨性实战演习。演习由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大将亲自指挥,旨在对俄新型摩步旅的实战能力进行探讨检验,为陆军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提供依据。2017年7月?9月,俄军举行“秋季-2017”大规模战略演习,重点对新体制下诸军兵种的合成指挥、作战协同、联合保障、机动能力进行了实践检验。 必须制订正确的和经过充分论证的改革规划 改革是现实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军队长远利益与军种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很可能在改革中发生冲突。多数国家和军队的经验表明,陆军改革必须纳入整个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整体规划通盘考虑。要确保陆军改革顺利推进和取得成功,必须先期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目标、方针、方法及步骤。顶层设计经过充分论证,并保证论证结果顺利进入决策层。冷战后军事改革上的反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方案缺乏充分论证。例如,谢尔盖耶夫从就任国防部长到出台改革计划只用了1个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改革方案不可能得到充分评估与论证。1998年,俄陆军司令部就是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被撤销的。然而,在此之后陆军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呈现出一种“无序”的趋势,2001年9月初,俄军不得不恢复了两年多前被撤销的陆军司令部。改革政策与具体方法出台也往往因人而异,这就使得改革难以完全超越利益集团的作用,这是造成改革方案不能充分论证的重要原因。 此次俄陆军改革的部分方法也是仓促上马,缺乏宏观规划和科学论证,致使改革走了不少弯路。如,一方面又仓促宣布组建地区司令部,之后又匆忙宣布解散地区司令部。几份改革方案都是先推出再修改。作为指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地区司令部是一项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军地区指挥体制建设前后经历了近30年。俄军军区体制历史悠久,建立地区联合指挥体制难度比美军更大。对此,俄军虽然有基本的认识,但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面对改革推行后遇到的强烈抵制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缺少有效的化解办法和因应策略,相应的后续和配套工作跟不上,致使此项改革计划中途夭折。 改革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政策、组织、法学保障 陆军改革作为军事变革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行为,需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撑,有组织上和法学制度上的保障。国家政策准备是军事改革的必要铺垫,是改革者把握改革方向、方式和措施的基础。军事改革的组织保障是指国家建立相应机构,以领导和保障军事改革,使改革成为国家的统一行动,并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此次俄陆军改革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梅德韦杰夫上台后的数篇“总统国情咨文”都将军队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军队建设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强调国家要确保安全就必须通过改革建立一支精干高效、机动灵活的现代化军队。 2017年5月梅德韦杰夫又批准了《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从宏观层面明确了当今国际安全形势与俄面临军事威胁的发展变化,阐明了实行军队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途径,就是通过完善军队的组织编制结构和地域配置体系、增加常备部队数量、提高战役战术训练水平、建立跨军种联合指挥系统。另外,此次俄罗斯陆军改革具有良好的组织基础。谢尔久科夫上任后不仅提拔其在税务局的搭档、原副局长丘什金以及国防部原文职财政局长库杰琳娜为主管通信和军费的国防部副部长,而且将主管装备和人事的两名副部长以及干部总局局长等转为文职,形成自己的改革班底。同时,撤换了国防部后勤副部长、情报总局局长、莫斯科军区司令、列宁格勒军区司令、远东军区司令、空降兵司令等一大批对改革持异议的高级将领。 与此同时,为确保改革的实施俄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如:2017年版《俄联邦军事学说》、《2017?2020年国家武器发展纲要》、《2017年前俄联邦国家军事建设的政策基础》、《2001?2017年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计划》、《2017?2017年武装力量建设计划》、《2017?2017年俄联邦武装力量兵团和部队装备综合纲要》、《战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2020年前武装力量社会发展战略》、《俄联邦武装力量二期通信网分阶段换装数字式信息处理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纲要》、《为俄联邦武装力量野战通信兵装备现代化通信系统、成套设备和部件纲要》、《2017?2017年完善俄联邦野战指挥系统的技术基础构想》等,这些法规文件保障了陆军改革的顺利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