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罗斯人视角下的广州风情和商贸[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
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19世纪初,俄国首次直环球航行船只来到广州试行贸易。19世纪中叶和末页亦有俄罗斯人先后到访广州,他们对广州的风情和商业贸易都有深刻的印象。通过俄罗斯人的视角,可以看出当时广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商贸繁荣境况。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19世纪;俄罗斯人;广州;商贸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5-0106-02 广州地处华南,虽然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甚至长期作为清帝国唯一对外海上贸易的港口,但先后前来贸易的均为当时世界海上贸易强国,俄罗斯在这方面发展得相对较晚。直到19世纪初,俄国首次环球航行船只来到广州试行贸易。接下来的19世纪中叶,普提雅廷率领俄赴日外交使团舰队停靠香港,顺访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舰“普拉斯通号”在广州黄埔船坞检修一个多月。1891年4月5-8日,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即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到访广州。 一、广州城概述 19世纪初来广州的“涅瓦号”船长笔下的广州是这样的:广州坐落在珠江边,从外表看它就像一个大村庄,而内部则是一座商城。广州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区域即外城和内城。内城任何外国人都不能进,因为里面住着总督和所有高级官员。城市建筑极为密集,没有一辆马车能俯身穿过建筑物前行。马路是花岗岩石板,铺出很宽的缝隙来排放雨水和赃物。低矮的砖房之间(行人的头顶上)撑着草席或玻璃棚。每幢房子都用做商铺,街道则可称为各种商品和手工艺的市场。它的街道很窄,犹如一条长长的走廊在两边房屋招牌底下延伸。又因为常有大量行人充斥其中,很难通行。城市的沿江路为它增添了重要的色彩,欧洲商人在那里建造了漂亮的建筑,其中英国馆和荷兰馆堪称辉煌。 19世纪末来广州的俄罗斯皇储尼古拉二世这样描述到:广州是中华帝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的丝绸贸易的重要据点,人口约150万。它坐落在珠江北岸,环绕着城墙,城墙外绵延着广阔的郊区;而停泊在河上的船舶构成一个水上街区,分隔为几条水上街道,中国式帆船和小艇在其中来回穿梭,那里的生活和城里一样热火朝天。欧洲人的租界坐落在沙面岛上,有宽敞的街道和花园、林荫道和绿荫小径。 二、从海幢寺到行商之家 19世纪初期和末期,来粤俄罗斯人都游览了广州河南的名刹海幢寺,并留下了行程记录。该寺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素以环境清幽、园林优美而著名。其原址南汉时称为“千秋寺”,明末改为寺院,称作“海幢寺”。清初该寺大规模扩建、遂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1806年初,首航广州俄船“涅瓦号”船长里相斯基趁船只停靠黄埔卸货买卖之际,随保商派遣的陪同前往这座广州最大的庙宇游览。从外表看它颇似一座修道院,由几幢供祭祀用的建筑组成。其中三幢立在长长的院子中间。寺里到处都很干净,供台上摆满了神像,所有神像都镀金涂漆,他们面前永远点着檀香末做的香烛,每个来祭拜的人都会带供品来。这是俄罗斯人首次出现在广州这家唯一接待外国人的佛寺,也留下了俄罗斯人对这座岭南名刹的最早记录。海幢寺再次迎来俄罗斯人则是80多年以后的事了,而且迎来的是俄罗斯皇储,即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891年4月5日临近傍晚,俄储一行化名前往海幢寺游览。俄储一行参观了佛堂、大雄宝殿、观音大殿及塔殿等,他们在对这座宏伟的佛寺建筑惊叹之余,赞不绝口。 他们还有意了解广州富裕人家的生活,他们拜访了当时广州十三行总商潘启官二世潘有度。潘有度对俄罗斯客人一行给予了热情的接待,他亲自领着客人在自家花园里参观。俄罗斯人的注意力完全被“从未见过的物品及其迥异于欧洲之物的风格”吸引了,潘家花园在他们看来犹如一处“长满各种植物的暖房”。潘有度竭力表现自己的殷勤好客,甚至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卧室。接着他请客人用餐,食物是专门按欧洲口味做的。饭后他带客人参观了后院的大客厅。在来客的笔下,这是一间两边立着圆柱子的长方形大厅,柱子旁边放着椅子,椅子上铺着带有各色丝绣的红呢绒。墙上挂满了中国画,墙边放着几只演戏用的鼓。从大厅出来,客人还参观了潘家祠堂,最后,潘有度还向客人介绍了其他家具、牲畜及各式建筑,俄语毕业论文,客人满意而去。 三、水上人家 19世纪来粤的俄罗斯人对广州普通人家生活最直观的了解主要来自珠江上那些小船上的老百姓。 19世纪初“涅瓦号”船长里相斯基观察到“那些全部家当只有盖着草席的小船的人们”,他们只能在水上寻找糊口之食,因为他们在岸上没有任何财产。而在广州处于这种境况的人是如此之多,整条珠江都被他们挤满了。他们中的一些人以运输为生,另一些人则守候着,看有没有动物尸体被抛进水中,以便捞起来当食物。掉进河里的东西他们什么都不放过,很多人在船舶之间穿行,用铁耙子从水底捞出各种小物件,然后拖去卖掉,以此换取食物。 19世纪中叶来黄埔柯拜船坞维修的俄船“普拉斯东号”上的医生维舍斯拉夫采夫(Vysheslavcev)对长洲岛及其对面的新洲旁边的水上人家更有近距离的接触。在他看来,广州城半数居民都住在水上,这些小船很长,有三四个顶棚,中间高过两边;小船内部就是一个家,有小神像和全套家当;船尾放着几盆花草,小船很能装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到处都是刨得很光滑的木头、芦苇编织的篮筐、竹竿搭成的横梁。如果下雨,就要立刻用芦苇遮挡住所有的窗户;小船上很阴凉,空气也清新。小孩子像猴子一样被绳子系着,以防止掉到水里。19世纪末,俄储一行乘船来珠江,对珠江水上人家也有走马观花式的了解,说150万广州人口中“至少有四分之一长期生活在水上,生活设施非常简陋。在这些俄罗斯人看来,水上人家生活既独特又美好,甚至时有羡慕的情愫在他们心头掠过。 四、市民生活 俄罗斯人认为广州出产人类生存所需的所有必需品。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禽鸟和蔬菜都异常的好。人们的普通食物是大量种植的稻米,这里也有酒精饮料叫做香烧,也是用这种稻米做的。这里最普通的饮品是茶叶,所有人喝茶都毫无例外地不加糖,用带盖的杯子泡。此外,广州的饮食也引起了来粤俄罗斯人的兴趣,他们认为富有的中国人天生是世界上最讲究的美食家和最殷勤的主人。广州的食肆卖猫头鹰和蜥蜴、马肉、水蛇、风干的老鼠、猫和专门养肥的狗。天朝帝国的烹调艺术不比欧洲逊色,只需要习惯使用大剂量的油、葱和蒜。一个口味极其刁钻的欧洲人也会津津有味地吃本地人的好饭食。官员和殷实的商人生活很富足,他们的餐桌上很是奢侈,尤其是他们公开宴请的时候,餐桌上往往摆出四五十道菜,其中一些非常昂贵。 市民们都过着极其冷静、节俭的生活,但富人都养着美眷,他们一般是购买妇女做妻妾。来粤俄罗斯人经常看到一些下层妇女从头到脚都穿着丝绸,中等阶层总是穿丝绸长衫。上流社会的妇女总是待在家里,俄语论文网站,被看管得如此严厉,以至于无论何时都见不到她们。她们的脚非常奇怪,除了大脚趾,所有的脚趾都凹进脚底,因此脚掌呈楔形。而为了让它永远保持这样状态,她们从小开始一直到死,整只脚甚至连脚踝都被缠得紧紧的。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妇女行走起来非常艰难。 他们也注意到广州街头随处可见的理发匠。他们的肩上挑着扁担,扁担的一头是污黑的小箱子,里面是洗漱用品(也可以在这个箱子上吃饭);另一头是装水的小木桶。你要是需要的话就拦住他,他马上就给你刮胡子、剃头、清洗耳朵,还要敲你的背敲一个小时,这样可以得到难以言状的满足。 五、商业中心 19世纪,来粤俄罗斯人眼中的广州无疑是一座商业城市。它曾经是世界上毛皮贸易的中心,是帝国与西方交往的据点,也可以说是外国商品销往中国的唯一地点。“它属于世界上最早的贸易城市之列,除了每年从这里运走近三万吨各种商品的欧美船只外,印度以及至马六甲海峡的整个海岸都在与它做贸易。”“这座城市装卸货物的速度惊人的快”。当时的贸易方式比较独特,外船和货物一般不准进入广州城,均须停靠在黄埔港口装卸和贸易。外船进出黄埔港和外商由黄埔往返广州城及贸易方面事宜,由设在这里的夷务所具体负责,泊港的外国商人生活日用品由买办馆负责。 俄罗斯人首次来到广州后,对欧洲人在广州的贸易方式做了以下描述:他们只能跟一个叫做“公行”或直接叫“行”的中国商人协会进行贸易。船一到黄埔,船长面临的第一件操心事就是找到公行的一个行商,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这个行商要承担起这艘船的担保责任,要负责该船的所有事务,政府只跟他发生关系,这样的人称为保商。如果不想遵循这一成为广州当地惯例的规则,他们会因此获利更低。不通过自己的委托人,而是通过其他商人买卖商品要浪费很多时间,所以他们只好通过保商来做贸易。 到19世纪末,俄储一行所见的广州商业已经有所衰落:从广州运出的商品大多是茶叶,然后依次是中国棉布、丝、瓷器、大黄等。运进来的有毛皮、薄呢、毛料、锡、白铁和西班牙塔勒。在广州西班牙塔勒或皮亚士是通行的唯一外币。 总之,因为不同缘由来到广州的俄国人都留下了各自行程的记述和对广州的直接观察记录,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广州口岸史和清代中俄关系的素材。通过俄罗斯人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到十九世纪广州城市概貌、寺庙建筑、官宦之家、普通人家、市民生活及商业贸易繁荣景象。同时,也透视出广州日益成为一个典型的消费和商贸城市。通过俄罗斯人视角所描绘的19世纪广州景象,折射出广州这个千年商都,对俄罗斯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参考文献: [1]伍宇星.19世纪俄国人笔下的广州[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7. [2]王晓玲.广州与世界[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7. [3]杨万秀,钟卓安.广州简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4]潘安.商都往事广州城市历史探讨手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范秀利)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