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的情况面临危机,而作为前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承袭了最大量的公有经济体。在向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俄罗斯采用了美国经济学家的建议,推行休克式的全面私有化改革,以期短期内改善国民经济并在迅速发展,但是私有化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简单回顾了俄国私有化的情况,着重简析了私有化的败因和相关逻辑漏洞,对俄国的改革进程进行简析。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政府失灵;私有化;市场失灵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7)20-0036-02 1 俄罗斯私有化背景简述 二十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私有化盛极一时。作为里根在美国、撒切尔在英国推行的重要改革方法,私有化成功回魂,并有力推动欧美国家走出经济停滞的泥淖。一向擅长于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全世界的美国人,俄语毕业论文,怀着一颗全球美化的心把私有化写进了“华盛顿共识”,并以此作为其他各国申请接受世行、世贸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的前提条件。 而私有化确有普世之功而放之四海皆准吗? 俄罗斯推行私有化的政策与理论一般有以下几点: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取消国家的直接经济职能,把权力交给公司;改革所有制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国家所有制绝对没有效率这个总体想法的基础上的;私有化是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把小型公司,特别是商业、服务行业、饮食业等,通过转让、出售等途径变为私有;实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何种所有制形式,都必须实行自由经营;不再坚持以公有经济为主体。 俄罗斯想通过私有化达到的目标是:使所有制结构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公司不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使国家摆脱亏损国有公司的包袱,减少财政补贴,回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提高公司经营效益,为整个经济注入活力;建立起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任命了盖达尔和丘拜斯领导国家改革,开展了一场疾风骤雨般的私有化运动。前苏联时期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建起的规模庞大且数量众多的国有公司一锤定音之间易手。凭证式私有化过程由于巨大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分得债权的民众根本不知其为何物,从而滋生了大批的剥夺民富的巧取交易者。在这一场暴风雨、急行军式的私有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和内幕交易催生了大批金融寡头,社会情况急剧分化。几个昼夜间,俄罗斯就为世界富豪俱乐部增添了多名新贵,而民众一无所得。延续数年的通货膨胀使居民存款和养老金化为乌有,卢布贬值的速度和俄罗斯国力下降的速度相得益彰。诚如当年评价道:“除了核武器方面,俄罗斯在其他各个指标上均迅速接近一个二流或三流国家。” 这种对私有化的信仰近乎疯狂,这份执迷又让人们异常冷静地看清了一个事实:私有化并非万能灵药。甚至在更广的范围内,包括中东欧、亚、非、拉美私有化的效率改进并不像预期那么显著,贪腐也没有消失,而是相伴随行,再分配的政策效应也远不如计划般完成。 2 私有化败因简析--以俄罗斯为例 2.1 私有化改进效率的条件极为苛刻 简单直接的经济理论暗示,私有制比国有公司更有效率,私有制毕竟俱足激励,而公有制却做不到。这种单纯的信仰成为私有化改进的直接动机,也是说服民众的有利借口和说辞。可是经济理论也显示,满足私有化的假象状态是极其脆弱的,或者说就根本就不存在。诚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推测,其正确性可以得到证实,而满足其成立的条件却极其苛刻,即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假设。 (1)信息不对称难以克服。只要信息或市场是不完备的,市场通常不会趋近于帕累托最优。以股市行为作例,根据斯蒂格利茨的探讨,当市场不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序列证券时,不同的证券所有者就会要求公司追逐不同的目标,即股东最大化行为。在俄罗斯改革期间,也因为民众与寡头信息的巨大不对称,导致天平倾斜。 (2)私有化能够成功,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竞争的较充分实现。然而,尚不能有证据表明,私有业主比其他人更偏好于他人竞争而不是垄断。私有制同样偏好于垄断行业资源和市场,只不过没有披上政府的外衣。尤其在垄断国企被私有化后,尽其所能地维护其垄断地位才最符合垄断者的利益,甚至会投资于贪腐行为。私有化的成功更大地依赖于客观而不是私有化本身。 由此可见,确保私有化卓有成效的实现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条件与市场趋于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完全相同。 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要区分假定的市场和真实的市场之间的区别,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纯粹市场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式的说辞,不仅从未存在,也不会被允许存在。资本家是最不喜欢自由市场的人,在自由市场上竞争会使利润接近于零,使资本积累变得不可能。资本积累只能通过垄断实现,虽然纯粹意义上的垄断也难以建立,但寡头垄断或准垄断的格局是可以实现的。 2.2 私有制俱足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 然而,此种构想仅适合于中小型公司。多年前,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就提出:大型现代公司都不是由所有者来管理的,即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如果现代大型公司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被证明是有效的,那么,私有制就不再具备独特的激励机制,这与政府激励受托经营国有公司的经营者们所面临的委托代理问题并无二致。 2.3 私有化并没有比国有制更不利于腐败生长,相反,私有化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巨大的诱惑 为了胜出,潜在的买主经常在拍卖过程中贿赂官员,而官员也意识到,他们正在面临着应用腐败而实现暴富的机会,这种机会此后绝无仅有。然而,更为严重的是,腐败并没有仅止步于拍卖阶段,他还继续为私有化的公司获取垄断地位“大开绿灯”。事实表明,私有部门比政府更擅长玩弄垄断权势,也丝毫不比政府更生疏于腐败行为。 2.4 对公共基础设施并未展现出推广效应,恰恰相反,再分配效应反而展现出累退性 以墨西哥电信部门的私有化为例,由于设计粗糙,其电信垄断公司在私有化过程后,除了使世界富豪群体增加了一名新贵外,同时电信价格居高不下,是印度的若干倍。同样,在几内亚,国家供水企业租赁给了私人经营,用户数量增加了一倍,水的质量也大为改善,尽管这一切成绩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水价比租赁前上涨了40多倍,达到0.83美元。供水规模在更高的层次上实行了大规模扩张,但舍弃了更多的平民群体和消费者剩余。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营供水企业,却只对那些有能力支付高额水费的群体供水。 2.5 私有制能否比国企更好地推进社会目标依然模糊 在经济职能外,国企还承担了分配职能,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和交叉补贴来修缮社会目标。尽管有时这一职能被腐败和低效诟病,但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私有化就会提高效率以更高地推动社会目标。关于私有化而言,效率的提升是以降低质量和放弃其他有价值的社会目标为代价的,甚至会刺激政府的内部的腐败行为。 国企有其弊端,但私有化也并不是完美无缺。政府失灵问题由来已久,俄语论文,这是私有化浪潮迭起的缘由,可私有化又引发了市场失灵问题。头脑单纯的意识形态是推动私有化的缘由之一,但这既无根据,亦无论证。 真正要做的是,冷静看待,头脑发热的意识形态流从来不会带来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徐吉军.俄罗斯私有化运动之悲剧史诗[J].环球财经,2017. [2]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周新城.评俄罗斯七年经济改革(一)[J].马克思主义探讨,1999. [4]斯蒂格利茨.私有化:成功与失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6]刘冰.俄罗斯私有化进程评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