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国和俄罗斯专业设置调整的比较探讨[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20世纪30年代在前苏联形成的“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人与学科的发展,在特定条件下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俄罗斯专业设置的调整,克服了这一弊端。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日益增强,高校在行使专业设置权时,应该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政府的干预采取直接还是间接的手段,应取决于各国的各个时代具体国情。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专业设置;比较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5-0007-04
  专业设置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专业机制,二是课程机制。专业机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前苏联的人才培养模式,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按专业甚至于产品对象培养各行业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种数过多,专业过细,口径过窄”的问题。我国的专业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在当时特殊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缘引前苏联模式的。随着两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变,各自都对本国的专业设置作出了调整。
  一、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的专业结构调整
  早在苏联建国初期,苏共中央就做出决议,要求高等学校要按照国民经济具体部门和各地的具体要求,来培养精通具体业务知识的“现成专家”。根据这样的要求,专业设置数迅速增加,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高等学校各类专业设置总数已达到900多个,1932年进行第一次调整,减到270多个;以后到50年代初,根据需要又回升到660多个。苏共中央当时曾作过决议,认为专业过多,分工过细,不符合国民经济的需要,开始进行第二次专业调整,结果从660多个减少到1956年的271个(其中工科143个,占53%)。此后又不断增加,1975年为378个(工科223个,占59%),1982年为408个(工科232个,占57%)。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次专业调整改革是在1987年11月,以第790号命令公布,将全国408个专业调整为31类共299个专业,减少了27个专业,其中工科及工程经济类减少最多,从232个减少为157个,减少了32个·。可以看出,前苏联时代所谓专业数目过多、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向过窄的问题,主要是工科及与工科相近的专业。因为那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俄语论文网站,毕业生统一分配,要求毕业生专业与工业用人部门尽量对上口径,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确实需要增添一些新的专业,再加高等院校里习惯势力很严重,因此专业数目无法压缩。
  1991年底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混乱之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逐渐走上了正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高等教育也走上了改革、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俄罗斯学科结构仍以工科为主,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1994年进行了专业设置的改革,见表1,[1]一方面压缩工科类,突出文、理两类;另一方面拓宽工科类所含的每个方向,从而相对地克服了专业、尤其是与工科相近专业划分过细和面向过窄的问题。这次改革,一方面仍然保存了重视工科的传统,另一方面却增加了“跨学科的自然与技术”、“维护”、“生态学与自然利用”和“生活机能保安”四大类组,同时将原来的“普通经济”和“工程经济”合为“经济与管理”,原来的“电子技术”与“无线电技术与通信”合为“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与通信”。很明显,专业设置改革突出了新兴的、跨学科的科技、生活服务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而这些专业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2]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下的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结构变化,从而作用专业结构的变化。从三大产业的结构关系看,俄罗斯第一、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地位明显上升,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文类人才,因而需要增加人文类在整个专业结构中的比重。
  二、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专业结构调整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最后一次专业调整止于1987年底。这次专业调整,对部分口径过窄的专业进行了归并,拓宽了专业覆盖面,部分戴“部门、行业”帽子的专业摘掉了帽子,总的专业数,由1343种减为621种,减少了50﹪。其中文科107种,财经48种,政法9种,理科70种,工科255种,农林75种,医药57种。各科类都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加强了新兴、边缘学科和缺门专业。但是这次专业修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各科类都有些业务口径偏窄的专业,由于当时得不到一致的认识而没有拓宽;还有些专业的业务方向、服务对象不明确;又由于这次专业修订是分科类先后进行,目录总体“装配”问题没有解决。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召开,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一个新台阶,这对教育工作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1993年我国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为贯彻《纲要》的要求,针对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中“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等弊端,特别是解决80年代末期遗留下来的“装配”问题,使其成为一个总体的目录,1993国家教委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科门类和专业目录》。《目录》分哲学、经济学、法律、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在十大门类下设二级门类71个,504种专业,详见表3。[3]
  但是,到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实际设置的本科专业又扩展到624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为了增设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为了有利于高等教育更加着重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国家教委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在总结历史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于1998年7月公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见表4:[4]   新《专业目录》在原来十个门类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学,共计11个学科门类。学科门类下设二级类71个,其中,二级类也作了较大的调整(社会科学门类的二级类大多作了调减,法律门类增加,管理学门类下设五个二级类)。专业种数由原来的504种减到249种,调减幅度为50.6﹪。新《专业目录》还覆盖了原目录以外的专业74种。经过这次修订,进一步实现了拓宽专业口径、减少专业种数的目标。
  三、启示
  俄罗斯和中国的专业设置调整,其主要目标之一都是为了克服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形成的“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这种模式由于专业数目过多,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不利于人与学科的发展,在特定条件下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俄罗斯和中国的专业结构历次变革,主要是基于高等教育主体的国家所面临的社会变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专业结构的变革更多地来自于“市场”这一因素。计划经济体制下,两国专业结构的变革主要是在政府直接干预和推动下(即本科院校的专业变革是在政府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修订专业目录)达成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这是高度集权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现。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专业结构变革已经逐渐转为市场推动,但政府干预不可或缺。政府的干预是采取直接还是间接的手段,应取决于各国的各个时代具体国情。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日益增强,高校在行使专业设置权时,应该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俄罗斯变更专业结构的目的在于加强基础高等教育,比过去更加强调基础性和通用性,与人才培养规格的改革相呼应。俄罗斯新近对于培养方向和专业的改革,尤其是培养方向目录的制订,是朝着适应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三个方面的需要,尽量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系或专业的名称与划分内容相一致的方向进行的。
  我国1998年新《专业目录》中的本科专业划分数分为11大门类,共设249个专业,但相比之下,较俄罗斯现有420个专业数还是要多,比之他们的89个培养方向则更多。为了贯彻并执行好新的《专业目录》并进行改革,应该尽量下放权力,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等院校,有充分的选择与表达自己特点与意见的余地;应该进一步组织力量多探讨国际上成功的先进经验,另外拿出一份专业面更宽、专业数更少、更多反映未来发展与需求的、比较理想而适合我国国情的参考性专业目录。
  参考文献:
  [1]李家宝.俄罗斯高等工科教育及其改革[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2]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探讨[D].学位论文,2002(76).
  [3]国家教委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国家教委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俄语论文网站,199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