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汉学家华克生的中国文学探讨[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西游记》、《三言两拍》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以及老舍、王蒙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集;他还是一位中国文学探讨家,对17、18世纪中国文学颇有探讨,也是俄罗斯公认的探讨现代中国文学的权威。他就是莫斯科大学中国文化与翻译理论教授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沃斯克列先斯基,中文名为华克生。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
  1926年华克生出生在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虽是一名化学工程师,却对文学和艺术情有独钟,收集了大量的文学书籍,以及很多艺术和绘画方面的书籍。父亲经常给他读一些浪漫主义著作、历史题材小说和传奇故事,使他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文学的滋养。也正是在父亲的书房中他近距离地接触到了中国文化。那些中国的小饰品,俄语毕业论文,写着方块字的折扇,精美的香炉,或是烧制的,或是铜铸的小佛像和喇嘛像,以及中国题材的画作让他对东方这个神秘的国度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克生就读莫斯科航空机械制造学校。那时的他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跑去列宁图书馆看书学习(战争期间一直开放)。当华克生读完几乎全部的俄罗斯和西方古典著作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他所感兴趣的是哲学、语言和文学,并且对描写东方的书籍情有独钟。194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航空学校毕业,随即考入军事外语学院,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汉语,师从《俄汉大辞典》的编者伊利亚•奥沙宁教授和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家、文学探讨家列夫•艾德林,以及著名的汉学家科洛科洛夫等人。期间,华克生多次聆听了被郭沫若呼作“阿翰林”的苏联汉学家阿里克院士的“中国语音学”以及“《聊斋志异》探讨”讲座,深得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沐浴和熏陶,为其日后的学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华克生被苏联教育部派往北京大学进修汉语,先后师从王力、周祖谟、林庚和吴组缃等中国顶尖学者,成为北大第一个从事语言学探讨的苏联留学生。北大教授们的广征博引、鞭辟入里使华克生更加感受到中国文学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引领他走上了治学之路。
  二
  在导师吴组缃先生的指导下,华克生着手翻译《儒林外史》。他按照先生的指导,一遍又一遍的读原文,像吃橄榄一样仔细咀嚼、慢慢品味、不断回味,努力走进吴敬梓的艺术世界。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儒林外史》俄文全译本于1959年由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华克生的这部《儒林外史》俄译本质量高超,能够将原著风貌传达给俄罗斯读者,而他本人所作的长篇序言则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不凡的探讨功力。序言中不仅介绍了小说的内容,同时还指出《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著作之一,吴敬梓的创作具有内容描写细腻深刻,语言使用生动有力,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的特点。
  《儒林外史》俄译本的出版引发了苏联学界对这部讽刺小说的探讨热潮,一大批汉学家,如费什曼、波兹聂耶娃等投入到对《儒林外史》的探讨中,其中仍以华克生的探讨最为突出。1959年华克生了第一篇探讨《儒林外史》的论文《18世纪吴敬梓的讽刺小说的思想内容》,1962年则以《18世纪吴敬梓的讽刺小说》为题通过了副学位论文答辩并出版了专著,之后又相继和出版了《18世纪中国讽刺小说家吴敬梓及其小说》、《18世纪中国讽刺小说的人道主义倾向》、《中国古代作家在情节和语言提炼上的成就》等。华克生的上述论著不乏深刻见解,例如他认为,《儒林外史》是一部揭露社会问题的文学著作,其矛头直指整个官僚阶层,也因而反面人物形象异常丰满。他还将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划分为三类:博古通今之士、新生代学人和民间英雄。华克生对《儒林外史》的探讨成果对我国国内的探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儒林外史》为开端,华克生走上了他译介和探讨中国文学的漫漫长路。他先后翻译了《三言两拍》中的许多明代话本小说,出版了四部话本小说集《懒龙手段》(1966年)、《两度离世女》(1978年)、《道人神咒》和《还银》(1982年),以及李渔的《十二楼》(1985年)、《肉蒲团》(2000年)。在对古代小说进行翻译与探讨的同时,华克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著作给予了关注,上个世纪80、90年代他所翻译的主要著作包括巴金的《解剖自己》、《我的噩梦》、《牛棚》,老舍的《正红旗下》,贾平凹的《祭父》、《树佛》、《坐佛》、《老子讲经石》和《丑石》,王蒙的《活动变人形》等。本世纪初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又将王安忆的著作《上海女性》和《世俗的张爱玲》介绍给俄罗斯读者。
  华克生的中国文学探讨以其译文为基础,讨论17至18世纪文学思潮问题。60年代末、70年代初他相继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其中包括《17世纪中国文学特征及其发展趋势》、《17世纪中国散文中的乌托邦主题》、《17、18世纪中国文学创作思想的发展问题探讨》、《17、18世纪中国散文创作主题及其主人公》等。
  华克生对中国佛道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以中国文学著作为基点,对其中的佛道思想和阴阳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他的著作《中国文学中的道教主题》、《中国文学中的社会现实与佛教报应观念》、《中国文学著作中的佛教思想》、《李渔的道德与哲学思想》中阐释了佛道思想对中国文学进程的作用。
  在《肉蒲团》俄文本序言中华克生阐述了自己对佛教因果思想的认识。他认为,主人公未央生与孤峰和尚的对话是一场对于生活意义的独特的辩论。和尚从自己的学说出发指出,对宗教真理的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生活与人的道路的过程,而贪图享乐所孕育的则是不幸,因为享乐没有界限,最终等待人的会是报应。而主人公恰恰相反,认为现实的意义在于使人了解人生的全部快乐,其中包括肉体的快乐。虽然和尚未能说服主人公,但主人公未央生最终还是遭到了报应―阉割了自己。华克生同时还指出,中国文学中的“因果”报应主题与西方宗教由于淫荡行为而遭到报应的思想类似,但又存在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主人公的厄运结局是其自身的欲望造成的无情的报应,也就是他的“果”。 华克生还指出,《肉蒲团》中大量的色情描写不仅说明了当时时代的一个特征,同时也与当时中国生理心理学以及养生保健学密切相关。“养生”和“养心”实质上是人类自我调节活动的一部分,这种学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阴阳和谐。而性关系,包括性行为的方式,所使用的药剂,以及如何使性行为和谐等,全部是阴阳和谐的重要内容。
  在对17、18世纪中国文学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华克生还对当代文学及作家进行了探讨。先后了《中国文学旧体裁在当代的命运》、《中国历史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探讨》、《俄罗斯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作用》以及《老舍小说的艺术特点与旧文学传统―小说探讨》等文章。2017年由华克生选编的《中国变形―当代中国小说散文选》作为莫斯科东方文学出版社与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项目正式出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这位华发丛生的耄耋老人对中国文学的悠悠深情。
  四
  北大留学期间,华克生曾经参加过十三陵水库的修建工作,文革期间则是莫斯科使馆的外交官,因而得以接触到了中国各阶层人士和他们的生活现实。中苏关系重新走向睦邻友好后,华克生又多次应邀到中国讲学,游览了中国许多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耳濡目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俄语论文范文,与中国这个东方国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2017年华克生应中国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次中国之行使他亲眼目睹了中国近几年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了让俄罗斯读者,特别是年青一代了解中国青年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了解变化中的中国,了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回国之后他立即写了一篇题为《中国:今天 昨天》的文章,在《东方收藏》杂志。文中他将自己50年代留学中国的印象与今日中国做了细致的比较,将中国作家、诗人笔下富有文化底蕴的中国江南的美丽风光呈现在俄罗斯读者面前。
  对中国文学的痴迷使华克生与许多中国作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他们,包括舒乙、王蒙、王安忆、余华、李准等人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2017年红学家刘心武访问莫斯科时,华克生特意准备了一个大蛋糕与阔别30年的老朋友相见。已是81岁的老人还向刘心武表达了将《刘心武揭秘》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读者的愿望。
  2017年,华克生因对图书发展事业的特殊贡献而获得了国家奖。2017年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俄罗斯老人在出席第20届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时向中国出版集团企业建议,在莫斯科开办中国文学书店和出版社,以扩大中俄两国在文学领域及图书生意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可以从华克生近150部汉学著作中,从他为传播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不遗余力的工作中,感受到他坚韧的灵魂深处对中国、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那份绵绵深情。
  
  参考书目:
  [1] .阎国栋,《俄罗斯汉学三百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7年
  [2] .蔡震,《华克生魂牵中国情》(J),扬子晚报,2017年7月2日第21版
  [3] .У Цзинцзы,《Неофициальная история конфуцианцев》(M),М.,Гудьял-Пресс,1999
  [4] .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Д•H,《Даосские мотивы в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прозе Китая (Тема жизни-сна в литературе XVII века)》(J),Народы Азии и Африки,1975, №4.
  [5] . 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Д•H,《Социальное бытие и буддийская концепция воздаяния в китайской прозе》(J),《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изучения литератур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М.,1977. С. 121-131.
  
  (孙斌:河北体育学院外语系讲师。)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