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际化战略是俄罗斯提升自身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俄罗斯从教育市场化、法制化与建立共同愿景等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出发,积极推行“办学主体多元化、重新定位大学及其分类方式、寻求区域合作伙伴关系、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等高教国际化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 作者简介:张晶平,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探讨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3-0009-05 当前,经济全球化使大学“正史无前例地变成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工具”[1](P62)。各国不仅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为政治意图、价值理念和外交策略等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且多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1995年,俄罗斯联邦前教育部长基涅洛夫指出,21世纪俄罗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国际化。同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签署第774号政府令,其主要内容是对俄罗斯高校与国外高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给予政策上的支持[2](P120),由此开启了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其目的旨在重塑俄罗斯的世界教育强国地位,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俄罗斯实现世界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与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相伴而生的,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除了地域环境因素与历史原因之外,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挑战与满足创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在动因;保障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是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内在动因。在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俄罗斯较为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影响,并充分应用法学调节机制,大力推动博洛尼亚进程,努力构建欧洲高等教育统一空间,加强亚太地区的教育合作。 (一)教育市场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思维 俄罗斯市场经济的转型推动了高等教育适应性变革。首先,高等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将教育视为在教育服务市场上可以流通的商品,认为教育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与民主社会的生成。在此观念的作用下,1992年俄罗斯以法学形式将高等教育归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并以“高等职业教育”命名,对高等教育做出“职业性”的认定,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要适应社会发展,突出其运用性,改变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游离状态。其次,国立高等教育机构私有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在1992年基本完成了私有化立法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非国立高等教育获得国家法学认可,以《公司活动法》(1991)、《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发展的紧急方法》(1991)、《俄罗斯联邦教育法》(1992)等一系列法学形式予以保障。二是国立高等教育转向教育服务市场。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俄罗斯将高校作为教育产业推向市场。如1992年叶利钦签署命令,各高校可根据师资和设备情况招收自费生,且数量不限。收费方式除直接缴纳现金外,还可以通过认购教育券的方式招收计划外学生,或以证券形式(银行或保险企业提供的无息贷款)付费。[3]由此,俄罗斯高等教育拨款机制由直接拨款转变为第三方的间接拨款(政府―学生―高校)。此外,俄罗斯联邦政府允许国立大学开办大学分校,应用品牌效应在教育服务市场中获得优势。 (二)教育法制化:高等教育政策群引领变革 为实现高等教育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俄罗斯以法学法规的形式,从国际化视角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内容、实施条件保障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包括相关教育法规的制定、领导人的讲话、出台条例、意见等,形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群,用于指引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方向,以达到提升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例如,《俄罗斯联邦教育法》(1992)规定,可以在110个方向按照“学士-”两级制系统进行多层次人才培养;1996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高等和大学后职业教育法》规定,承认外国学校和大学后专业教育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在俄罗斯联邦具有法学效力,且国家有关机关给予这些证书的持有者与俄罗斯本土同一级别的证书持有者同样的学习和就业权利。[4](P76-83)2003年俄罗斯签署的《博洛尼亚宣言》提出要构建欧洲高等教育共同体,实现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004年俄罗斯颁布《俄罗斯联邦教育系统的优先方向》,旨在引进并实施“学士―”两级学位制度。自2017年俄罗斯教育科学部陆续出台高等教育各专业《第三代联邦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向学士、、多层次人才培养结构过渡;2017―2017年俄罗斯高校将全面推行第三代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5]可见,俄罗斯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主导影响,并通过应用法学调控的手段来保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对高校自发的国际化办学行为以政策的方式予以引导,同时也赋予高等教育国际化以深刻的内涵。 (三)共同战略愿景:基于博洛尼亚进程的高等教育结构变革 欧洲为创建高等教育一体化空间而推行的博洛尼亚进程是教育国际化的显著标志之一。俄罗斯自2003年加入博洛尼亚进程,为了适应欧洲教育质量标准,俄罗斯在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式、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研制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实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推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实行“学士―”两级学位制度,构建统一的学生知识评价体系等。[6](P83-88)可见,为创建欧洲统一的高等教育空间,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提升俄罗斯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力,俄罗斯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在学制与学位制度一体化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为整合进欧洲“泛国家”的新型国家关系赢得了重要席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俄罗斯依据《博洛尼亚宣言》所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既是提升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俄罗斯在欧洲大学城中赢得了合法的身份。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策略 俄罗斯将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制定和探讨活动,将以往囿于一国的高等教育置于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中,且从“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方向与现实条件、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与世界科技发展接轨”三个方面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定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以此达成重建俄罗斯世界教育强国的目的。 (一)办学主体多元化 苏联时期,国家实行单一的办学体制。199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颁布,俄罗斯开始尝试构建多元化高等教育结构。目前,除了军事院校外,国家权力机关、地方自治机关、本国和外国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公司与机关及其联合企业与协会、已注册的各种社会组织与宗教团体、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公民等都被纳入俄罗斯高校举办者的范围,呈现出俄罗斯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即国立高校(联邦主办)、地方高校(各联邦主办)、私立高校(非国立主办)并存。上述变革催生了私立高校的发展,1993年至1994年私立高校仅78所,1998年增至334所,2002年达387所,占高校数的38.4%。[7](P49)与此同时,俄罗斯地区高度自治的特点使得联合办学方式盛行,表现为联邦合作或跨国集资联合,如南方联邦大学、塔吉克斯坦开办的莫斯科国立大学分校,俄罗斯和意大利联办的莫斯科商学院,俄罗斯和美国联办的俄美大学等。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直接促进了俄罗斯高等教育结构与人才培养层级的变革,这将有利于与国际高等教育通行惯例接轨,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 (二)重新厘定大学分类与定位 俄罗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改变政府财政拨款方式等,对大学进行重新分类与定位,以大学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治理模式的改变为手段重新设计高等教育的层级结构。目前,俄罗斯主要有三类高校:即职业技术院校、培养高素质本科人才的教学型院校、从事科学探讨的探讨型大学,这三类院校主要依据第三代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从各自不同的办学任务出发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其多样性的类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与各高校的目标定位密切相关。 1. 应用竞争拨款机制,对大学进行重新分类与定位,强化大学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例如,2017年选拔首批创新型大学17所,投入建设经费100亿卢布;2017年选拔40所大学,获得政府财政支持200亿卢布。[8](P108) 2.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为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与国外教育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俄罗斯联邦政府于2017年发布N1518-P和N1616-P两个文件,对大学资源进行整合,成立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和南联邦大学,以此为开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俄罗斯联邦政府向每所联邦大学提供三四十亿卢布经费资助,主要用于国际会议和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的教育合作交流等。[9](P11) 3. 改变大学治理模式。苏联的大学服务于计划经济,其线性组织结构和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革大学的组织结构是大势所趋。因此,拓展大学的新职能、增强高校的内部治理与自主研发,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近几年俄罗斯大学治理模式改革的主题。 (三)建立区域间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建立伙伴关系,提升国际学术作用力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性举措。教育合作已成为学科建设、前沿科研项目攻关和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并未局限于与欧洲国家高等教育的接轨,同时借助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自身优势,尝试通过多种方式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的高等教育合作。 1. 与独联体国家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间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俄罗斯借助自身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本国创建联合分校是双方教育合作的有效捷径。另外,俄罗斯不断扩大与独联体国家的留学生、探讨生和教师的交换规模,也是国际人才交流的重要途径。 2. 与远东国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合作伙伴主要定位于中国,普京在2017年比什凯克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出创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目前,项目院校主要是来自上海合作组织5个成员国的75所院校,在7个专业方向展开合作。另外,俄罗斯与日本、韩国也经常进行教育交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多元化的合作办学机制是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有效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动力。 (四)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 伴随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工作也迈上新台阶。为有利于国际与地区间的高等教育质量互认,俄罗斯对教育标准、质量评估原则与措施、学位水平、专门职业资格等方面的国际接轨途径进行了探讨。目前,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已形成包括“认可―评定―国家鉴定”的完整认证体系,各环节层层递进,高校必须在教育工作者的资质、场地与校舍、组织结构、基础设施、教材与教学资源、学生医疗保健等方面达到标准方能获得办学许可,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10]通过认可后,高校要接受每五年一周期的评定,确认学生培养内容、培养水平与培养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通过评定的高校才能进入国家鉴定(确认高校的类型与类别)环节,通过国家鉴定者可以享受国家预算拨款与其他优惠政策,可以向毕业生发放国家统一样式并带有俄罗斯国徽印章的毕业证书,并定期接受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与检查。这种新型的质量综合评价方式独具特色,表现为具备专业化的评估机构、法制化的评估体系、“认可―评定―鉴定”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估程序、教育质量监督机制,依据质量认证结果实行绩效拨款等,有助于为利益相关者选择某一高校或教育课程提供参考,从而提升高校和教育课程在俄罗斯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在政府层面较为重视从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问题,并注重从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高等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改革的关系问题。而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践经验恰好为我国加快高教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参考。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的关键是大学定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既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作用力,俄语论文网站,同时也使我国置身于市场经济的考验和综合国力激烈的竞争之中,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大学能否成就教育梦想,能否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于能否立足国际,能否科学合理地定位自身的发展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我国高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高校专业雷同,学科追求“大而全”,地方院校升格以后弃原有的运用型、技能型优势不用,直接反映出学校缺乏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特征不明晰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首先应略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准与行业需求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的突破口,确立富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从而满足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 大学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应作为政府协调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自觉追求。高校应结合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构建新的培养目标,不断实现新的价值。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核心是政府的顶层设计和部门协调 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涉及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是难以依靠大学自身来解决的,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予以协调,从制度上完善顶层设计。教育的国际化是一项综合改革,需要各部门之间跨越职责界限进行合作,任何一个政府部门都难以单独实施所涉甚广的国际化政策。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在高等教育决策方面的影响,俄语论文,促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值得政府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协同探讨。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形式是完善政策体系 与俄罗斯加入博洛尼亚进程相似的背景是,“入世为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法学、政策等与世界全方位的对接提供了一次良机,为解决教育系统内部体制改进、机制转换、法学完善、结构调整、政策改革等深层次矛盾提供了强大活力”[11](P88),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保障。与欧洲教育一体化框架相比,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对于教育的条款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仅起到导向与约束影响,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在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急需出台一系列有着明晰目标指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创设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制,力争培育出世界一流大学,增强中国大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形成路径是市场化 俄罗斯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是与其市场化改革相伴而生的,更为深层的根源则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教育改革举措,以此来重建俄罗斯世界教育强国的地位。换言之,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实质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俄罗斯高等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配置,凭借俄罗斯优越的地理位置,密切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盟友关系,并发展和亚太国家的教育合作,使俄罗斯的政府政策、教育机构和大学机制成功向国际化转型。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俄罗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并非如美国一般将教育视为出口服务,而是将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学术竞争力作为高等教育投入的标准,通过竞争选拔的机制引导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俄罗斯为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打造了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创新性大学,增加了与美国抗衡的砝码。 俄罗斯在坚持自身教育民族性的基础上,由国家主导推行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改革,促进了俄罗斯在欧洲与亚太地区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其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比较缓慢,缺乏兼容性的高等教育机构体系是俄罗斯学生去国外留学和外国学生赴俄罗斯留学的障碍[12](P77),也是作用俄罗斯高教国际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总之,借鉴俄罗斯的有益经验,我国高等教育也应与国际接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刘江南:《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向及其战略意图》,载《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9期. [2] 夏辽源、曲铁华:《新世纪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举措及其特征略论》,载《外国教育探讨》2017年第10期. [3] Дударева Н. А.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системы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экспорт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х услуг?, ?Вестник ИГЭУ? , Вып. 1,2017 г. [4] БирюковА.?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2017,№ 10. [5] ?Болонский процесс и его значение для России? ,Указ. соч. 2003:С. 18. [6] 徐明:《俄罗斯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发展状况略论》,载《俄罗斯学刊》2017年第4期. [7] 肖�d:《社会转型期俄罗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突出变化》,载《外国教育探讨》2004年第8期. [8] 杜岩岩、尚航:《创新经济背景下的俄罗斯高等教育转型策略》,载《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第6期. [9] Гарифуллина Н. Ю., Гуртов В. А.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ая услуга в бюджетных расходах системы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Финансы?, 2017, №11. [10] ДубовицкаЛ., Шварцзова Х., Вархолова Т.,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изация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к часть Болонского процесса? , ?ПЕДАГОГИКА? ,Выпуск № 2 (14). [11]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 [12] 王昕:《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缓慢》,载《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8月上. [责任编辑 王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