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的质量以及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水平,为适应全球化时代新形势及本国社会发展新需要,俄罗斯正在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了解和略论俄罗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高校;教育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49.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4-0051-03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俄罗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和俄罗斯相似的转型时期,俄罗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许多理性思考与创造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开启一扇新的思想之门。 一、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近况 (一)大学内部组织与管理 俄罗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因高校性质不同而异。国立和地方高校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现行的《俄罗斯联邦高等和大学后职业教育法》规定,俄罗斯高等学校的管理实行一长制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准则。具体的管理机构包括: 其一,校务委员会,也称全体会议。它在学校的人事、教学、社会服务、文化交流和科学活动等方面享有最高发言权,是高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务委员会经由全体教职工及学生选举产生,由各方面的代表组成,其中大学生和探讨生的代表不得少于25%。校务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主要职责是选举校长、审议并批准高校章程及其内部规章、审议学校经济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等。校长人选和学校章程须得到俄教育部的认可。 其二,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包括校长、副校长,其他委员由高等学校的全体员工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 其三,校长。俄罗斯各高校的管理机构设置大同小异,基本由校级领导、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三部分组成。俄高校管理机构设置如下[1]: 1.校级领导: 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 常务(第一)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 教学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 科研副校长――负责学校的科学探讨工作; 外事副校长――负责国际交流和留学生管理工作; 总务副校长――负责学校的后勤保障、规划建设和有偿服务工作。 2.行政管理: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外事处(下设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学生处、探讨生处。 3.后勤服务:财务计划处、会计处、器材处、总务处、生活服务处、保卫处。 (二)高校校长 俄高校校长的任职条件一般要求具备教授资格,由校务委员会选举校长。校长的任职条件中规定校长不仅要有学者和科学家的素质,而且要求校长具有管理者和财务专家的才能。随着大学职能复杂化,校长任职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俄罗斯综合性大学实行两级管理:校长、院长。以前俄罗斯的高校校长是由中央政府任命,教职工属于国家工作人员,高校自己无权决定是否使用教职工。改革后的高校获得了更大的人事权。大学校长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高校由校务委员会实行总的领导,由校长实行直接管理,以此对高校的管理进行战略和策略上的划分。校长作为学校的首长,具有法人代表的性质,负责组织学校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外交流。作为校务委员会的主席,他有权任命学院或系的领导人。随着高校自主权的扩大,校长的权力也相应增加。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与监督,校长的权力可能被滥用,并导致高校内部管理向专制主义方向发展。 西伯利亚探讨 2017年第4期 俄罗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启示 二、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俄罗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多元化的,这是俄罗斯独立以来提倡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结果。但无论学校性质如何,其内部管理体制都体现出“国家―社会―校长―教师―学生”相结合的民主化准则。 (一)教授治校 俄罗斯大学的系是行政组织,俄语论文范文,系主任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任期四年,系主任同时还兼任系学术委员会主席。教研室是学术组织,既承担着教学任务又承担着学科建设任务。教研室主任是选举产生的,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要参加系学术委员会,并与教研室副主任一起负责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定期组织召开教学和科研究论会,负责探讨生和本科毕业生的毕业专业课考试等[2]。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学校重大战略的略论探讨与决策,使学校的学科建设能真正落到实处。 各级学术委员会在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影响。高等学校提倡教师教学、科研、管理兼顾,重视教师在学术治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因此,普遍实行教授治校制度。 (二)高校自主权继续扩大 俄罗斯扩大高校自主权改革的具体目标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改变高教经费单纯依靠中央政府拨款的办法,努力促使经费来源多样化,给予高校在筹集经费方面必要的权力。2.改变中央政府的高教主管部门对高校课程和教学实行严格控制的做法,以鼓励高校的教学革新。3.废止高校招生由中央规划的做法,扩大高校和用人单位在招生中的权力。4.改革以前人为地把高校与科学院、工业探讨中心分开的做法,让高校与科学院、工业探讨中心平等竞争经费,增强高校的科研能力[3]。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联邦政府推动了改革的进程,不如说是高校在寻求生存的过程中自己扩大了权力,这意味着它们将继续在摸索中前进,也表明扩大高校自主权的改革要走的路还很长。 扩大高校自主权使得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可是俄罗斯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权力配置平衡且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这必将作用改革的成效。 (三)非意识形态化 《俄联邦教育法》明确规定:“在国立和地方教育机构及教育管理机关中不得建立政党、社会政治运动和团体及宗教运动和团体的组织机构,不允许它们在上述机构中进行活动。”[4]因此,俄罗斯国立和地方大学中没有任何政治组织、宗教团体的代表参与管理。非国立大学则另当别论。这与前苏联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有根本区别,前苏联大学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代表是必不可少的。 三、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和俄罗斯相似的转型时期,俄罗斯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革新有许多启示。 (一)落实高校自主权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同俄罗斯社会一样经历了剧烈的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就是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在扩大自主权的过程中俄罗斯的经验与教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俄罗斯大学普遍实行教授治校制度,大学越来越重视获取大学生、家长以及教授联合会的意见和支持。而我国高校内部缺少主动性和活力,压抑了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要求。我国在1998年颁布了《高等教育法》,确定了高校作为独立法人实体的地位,规定了高等学校在招生、教学、科研、人事工资、经费使用、对外交流、学科专业设置、内部机构等多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但是,高校在贯彻落实这项法学、发挥学术委员会影响方面并非尽如人意。另外,虽然我国的大多数学校已把学科建设放在龙头地位,但由于我国高校的“官本位”、“行政本位”现象严重,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相混淆,用行政力量去推动学科建设,没有真正发挥学科带头人和教授的影响,制约了学科的建设,也制约了创建一流重点大学的进程。我们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遵循学术逻辑,真正把大学当作大学来办,还其追求学术、真理的本来面目。 目前,俄罗斯的高校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权力配置平衡而且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这也将作用其改革的成效。我们要以此为鉴。大学的内部管理改革要致力于促进权力结构的合理化,改变以严格的等级制度为依托、以科层化方式自上而下渗透长官意志的管理格局;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应当遵循自主、自由、自律三准则,切实保障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和教授的学术管理权及其学术自由;建立教授会,让教授们有发言权、表决权;引入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的影响,约束和监督行政权力,真正实现民主管理、学术自由。
(二)改革校长选拔制度 大学校长决定一所大学的命运,现在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向校长放权,俄语毕业论文,让校长能独自进行富有特色的教育经营管理。这样,对校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俄罗斯在大学校长的选拔过程中,校内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是关键性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政府对校长的任命通常只是形式而已。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文化中的主流,体现在校长任职条件和选拔程序之中。从发展趋势来看,大学的社会职能将日趋复杂,校长的任职条件也会越来越高。在管理体制中,校长的权力越大,校长的任职条件越高,选拔程序越复杂。在俄罗斯,普遍认为一流的校长一定要有大视野、大气魄,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极强的管理能力。作为世界一流名校之一的莫斯科大学,它的成功是与学校领导的选拔机制分不开的。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应该如何做好大学校长的选拔工作?这个问题须深入探讨。 我们在选拔知名大学校长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1.校长选拔标准模糊,特别是校长选拔中的办事公道、决策果断等标准,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在实践中难以把握。2.校长选拔过程中具有“行政性",我国目前在高校校长选拔上的封闭性和内定性,很容易使校长选拔滑入行政决策的轨道,导致其人选的偏差。3.在校长人选的确定上,可能出现信息失真、人情、关系等作用公平选拔的现象。4.由于选拔范围、选拔标准、选拔形式的局限,很难达到“众望所归"的效果。选正确的人和正确地选人是校长选拔的基本要求。在此,结合俄罗斯大学校长选拔聘任的经验,对我国大学校长选聘程序的建议如下: 首先,进行公开招聘,使尽可能多的合格人士进入选拔范围。其次,对通过资格审查的若干名候选人进行民主评议。第三,将候选人和民意测验结果交由校长推荐委员会评审和投票。投票选出校长候选人一到两名,若多于一人,须进行排序。第四,组织部门对推荐委员会推选人员进行组织审查。最后,将审查合格者上报国家,由国家根据知名大学校长任命程序进行国家任命,并在媒体上公布。组织部门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尊重推荐委员会的决定。当然,在校长选拔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应全程参加,以监督其合法性。 总之,我们要改变观念,构建多元化、开放性的大学校长选任机制。只有开放、透明的选拔机制才能使那些有才学、有抱负、有能力的人走上校长的岗位。 参考文献: [1]程恩庆,张全芬,金纪玲.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近况及改革动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0. [2]栾景河.俄罗斯高校管理体制情况简介[J].俄罗斯探讨,1999,(2). [3]赵蒙成.扩大高校自主权:俄罗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述评[J].机械工业高教探讨,2001,(4):83. [4]胡国铭.大学校长与大学发展探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04. [责任编辑:王 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