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对外战略与中俄关系冷思考[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俄罗斯地缘政治的变迁与其外交战略是息息相关的,这也直接作用到俄对中俄关系的定位。随着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的恶化和实力的相对下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由于俄仍处于社会转型之中,其主要注意力仍将集中在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为尽量避免与其他大国发生摩擦和对立,其对华战略将有实用主义的特征。从长远来看,中俄关系隐含着不确定因素。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罗斯;地缘政治;中俄关系;对外战略
  中图分类号:D851.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7)05-0067-04
  
  一、对俄地缘政治变迁的思考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明显地缘政治特征的国家,其地缘政治空间是在数百年的历史中形成的。从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至今,俄始终保持着强有力的扩张态势,从当年一个地处东欧一隅的莫斯科公国到20世纪初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两洲、拥有2 0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帝国。
  苏联解体是自莫斯科公国对外扩张以来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地缘政治逆向变动,俄罗斯帝国近三个多世纪以来扩张所获得的地缘政治成果几乎化为乌有。俄罗斯的地理生存空间大大缩小,国家地缘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苏联一分为十五,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减少了530万平方公里,几乎又回到沙皇时代的水平。传统的西翼地缘空间受北约东扩的挤压而日渐缩小,俄罗斯失去了由东欧华约国家构成的缓冲地带,其西部边界直接暴露在北约面前。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一些加盟共和国相继分离出去,俄罗斯历史上长期所追求的西方地缘政治屏障和出海口丧失殆尽。中亚和外高加索诸国的独立不仅使俄罗斯丧失了这一地区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而且使欧亚大陆中心出现一个力量真空。漫长的俄罗斯南部边界直接与不稳定的伊斯兰国家和地区接壤,使俄面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渗透的威胁。作为俄罗斯心脏地带的莫斯科地区成为一个边疆州,使俄战略重心处于裸露状态。作为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战略支点的独联体与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主权发展与确保独联体的势力范围上的矛盾加剧。俄在经济落后的远东地区,正面对着一个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的亚洲。更加棘手的是俄日的领土纷争和不断强化的美日同盟。俄罗斯深深地被推回到欧亚大陆腹地。但是,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占据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地缘政治优势。“一旦俄国恢复其内部凝聚力和力量,最终使帝国东山再起”。
  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使俄罗斯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孤立感。俄罗斯决定奋起抗争,加紧调整对外政策。历史上,在俄罗斯如何处理与东西的关系上曾存在分歧,表现为两大流派之争。斯拉夫派认为俄罗斯文明有独特性,应该而且能够走一条不同于西欧文明的道路;西方派则强调俄罗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属于自己的文明,只有向西方学习、融入西方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从彼得大帝以来俄罗斯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俄罗斯不断向欧洲靠近又不断受挫和返回自身的历史。在俄罗斯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面向欧洲通常总是首选。俄罗斯从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到叶利钦与普京都希望通过“融入欧洲”谋取国家民族的强盛和发展。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俄罗斯曾一度全面西倾。不过向西方“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政策并没能给俄罗斯带来多少实惠,相反使俄罗斯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欧亚主义”思潮开始在俄罗斯兴起。新世纪俄罗斯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战略,既发展与西方的关系,也发展与东方的关系。经多年历史沉淀形成的俄国文化,既有欧洲因素,也有亚洲因素。其突出的特点是:既追随和吸取西方的欧美文明,也有拒斥或者说“反西化”的一面,决心自立于西方世界之外。新“欧亚主义”认为,俄罗斯代表着维系欧亚共同体的欧亚文明。俄摆脱危机的出路在于回归欧亚主义。俄罗斯便在加强独联体国家一体化以对抗西方之余。又把国家安全与民族发展的突破口转向了东方,积极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以便在同西方的斗争中有一个可靠的战略后方,摆脱地缘政治困境,重振大国雄风。
  
  二、中俄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战后,中苏关系与中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中苏建立和发展了盟友关系;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两国关系逐渐恶化。随后就是长达二十多年的尖锐对立。80年代后期,两国关系逐步缓和,到1989年,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1991年以后,中苏关系转换为中俄关系。中俄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中俄两大相邻国在地缘政治和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产生的安全困境
  两国虽然有过合作与睦邻的历史,但在过去几百年里,双方的对抗和敌视不仅时间长,而且作用也深刻。在最近十年里,中国经济的腾飞是在俄罗斯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发生的,这是中俄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现象,这也导致俄罗斯对中国产生疑虑。中俄两国都是大国,毗邻而居,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两国又都有自己宏伟的抱负,都拥有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力量,这种状况在国际关系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双方都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对方视为自己潜在的竞争者,在自己的政策中对对方持有戒备心理。这使相邻国家间普遍存在的“安全两难”在中俄间就更为自然和典型。这种地缘政治的特点始终存在于中俄关系之中。当两国关系友好时,彼此得到最大的安全利益,当两国关系紧张时,来自对方的安全威胁也就深深的扰动两国和睦相处的基础。可以说,安全始终是中俄关系最基础性的利益和最核心的关切。世界历史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任何一个落后大国的实力迅速上升时。都会引起周边和国际的关注和不安。在地缘政治上,“作为一个最大的国家,俄国一定始终是中国决策人的主要关注对象。这两个国家都有理由感到自己在地缘战略上是不安全的。两国都有能力危及对方的切身利益。”中俄两国都是变化中的国家,它们都不是现存的国际制度的制定者和主要受益者。正因如此,它们力量状况的增减、社会发展方向的选择,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的调整,特别是两国对未来国际和地区制度的构想将对另一方造成何种作用,都是双方特别关注的,也是对方难以预期的。俄罗斯这些年来一直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动荡之中,现在这一过程仍未完结。国内形势变动不定的特点也反映在对外政策上,实际上俄罗斯整体的对外战略还没有完全定型。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使其无法在对外战略概念上达成共识,更难以将其加以长期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未来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和含义就不免有一种不确定性。
  
  (二)所谓“中国威胁论”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俄出现了“中国威胁论”。而“威胁”主要是指中国对俄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人口扩张。俄一些人认为,中俄互为邻国,中国尖锐

的人口问题给俄远东造成压力。其基本依据是“无政府的国际竞争规则”: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在市场、能源和人口聚集地等方面争取更大的空间,而俄脆弱的远东就是首选。“事实上,俄语论文网站,中国和俄罗斯在边境地区人口资源的不平衡在历史上一直如此。俄罗斯现在对这种不平衡变得特别敏感,是由于俄罗斯近十年来国力的下降和中俄综合国力对比发生了对俄罗斯不利的变化。”
  俄罗斯一些人认为中国发展与崛起是一种实质威胁,他们不愿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考察俄罗斯的外交历史不难发现,“历史使命”决定了俄罗斯不可能推行类似日本的与强者结盟的外交战略,而只能是与强者对抗的外交战略。俄罗斯与苏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就了民族大国意识。俄罗斯一些人认为: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其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了俄罗斯,将来还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俄两国经济实力差距的拉大将导致双方关系出现力量对比不平衡的现象,会给俄罗斯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经济发展为中国逐步成为军事大国创造了条件,中国军事实力不断增长会给俄罗斯带来潜在威胁。但是应该看到,近年在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已有所减弱。
  
  (三)中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并拥有仅次于美国的核武器库,俄的这种地缘优势和军事力量始终被认为是对美国的威胁。抱着冷战思维,美国对中俄关系的正常发展感到不安,它一直试图分化中俄关系,有时“亲俄疏中”,有时“拉中孤俄”,更多的时候采取“拉俄抑中”策略。中俄两国同时都受到美国的压力,这是促成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要外因。当前美国反恐需要中俄两国的合作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中俄的压力,但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说,一旦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大大减弱,中美和美俄矛盾又会突出起来。美国为实现它的霸权战略,它对中俄的政策又有可能转向强硬。
  在俄罗斯对外经济联系排序中,中国并不占优先地位。从战略上看,俄罗斯依然将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视为外交战略的重点,最大限度地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轴心。从长远看,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等诸多领域都有求于美国;在资金、人才和市场等方面依赖于美国。俄罗斯主流社会意识到,在走向复兴之路时,俄罗斯改革的方向只能是走发达国家得到成功印证的道路,以融入欧洲为理想和追求。中俄两国都把发展与美国的关系置于优先地位以求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而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却面临很多困难,经济合作的滞后将作用双边政治关系的发展。这就必然使中俄关系的发展受到一定作用和制约。所以,美国对中俄关系的接近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决不会允许中俄关系发展到可能对它构成威胁的程度。布热津斯基警告说:“对中国战略家来说,对抗美国最有效的地缘政治格局莫过于形成中国、伊朗和俄罗斯三国联盟”。
  “对中俄关系长期前景产生疑虑,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中俄关系在未来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后的走向不能确定。”从中长期来看,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人口地理,历史文化特点以及美国因素,中俄之间国家力量的消长有可能使两国对相互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但在中国奉行友好互利合作的对俄政策时,中俄之间也存在着战略合作的基础。
  
  三、中俄战略需求与合作基础
  
  (一)中俄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与相互需求
  “作为世界上两个转型大国,中国和俄罗斯必须首先解决自身机制中的效率问题。消除已经出现的危机状态并防范可能出现的或者即将发生的严重危机。”
  俄罗斯已经度过了十年的衰退和动荡,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的时期,俄罗斯面临两项重大任务:一是要实现经济稳定和快速的发展;二是要融入国际社会,包括加入世贸组织。俄虽然把融入世界经济合作体系的主要方向指向欧洲,俄语专业论文,但俄在加入大西洋中心分享其发达的经济果实的努力遭到打击后,便设法参与亚太中心的活动。俄领土的2/3在亚洲,欧洲部分资源趋于枯竭,而亚洲部分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落后,俄无力开发利用。俄期望借助地跨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积极融入亚太经济圈,以便搭乘亚太经济快车。俄想利用亚太国家的资金、技术、劳动力以促进本国经济重新振兴,通过融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来解决远东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问题,与中国合作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来讲,充分利用俄罗斯的丰富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充分利用本国的地缘优势发展与俄罗斯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是符合自己的经济利益的。俄市场对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至关重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出口产品在西方市场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开辟俄罗斯市场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争取扩大国际市场、寻求战略资源的多渠道来源。
  
  (二)两国共同在地缘政治环境与国家安全战略上存在共同利益
  中俄都处于转型时期,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事务方面,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从目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实际情况看,中俄各自的国家安全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
  从长远的角度看。对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经济利益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南部和东南部。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衰弱使中国西部和北部地缘相对安全。中俄关系的平衡发展以及同中亚国家合作的不断加强,使中国北线地缘安全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是,中国东南线安全相对恶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战略重点都是在东南方。朝鲜半岛核危机、台湾问题、美日同盟的存在、南中国海争端等直接威胁我国南部的地缘安全。在其他方向,中国要建立稳定的战略后方,以集中资源应对主要战略方向。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构成中国战略后方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为了全力维护我国东南线地缘的安全,与俄罗斯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可确保漫长的北部陆地边界的安全与稳定,以使我国有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避免两个方向受困。
  从俄罗斯方面看,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是它与西方国家关系重组过程中保障其“后方”稳定的手段之一。作为俄罗斯最大的邻国,中国的稳定发展和国际作用的不断扩大,无论是在扩大对外和平交往,还是在优化地缘政治环境,抑或在重设国际格局方面,都对俄罗斯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战略意义。改善和加强同中国的关系,可以平衡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关系,帮助俄跻身亚太事务,扩大其发言权。俄罗斯地缘安全战略中一向重视防止东西两面地缘形势同时恶化的态势出现,俄罗斯要保卫原有的地缘安全结构需要有中国这样的东方邻国强有力的支持和理解。
  
  (三)中俄在地区与非传统安全上有共同利益
  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动荡不安,外部势力插手,谋求对这一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孕育于其中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对两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同等性质的威胁。为打击三股恶势力,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两国共同倡导并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组建和发展。中俄都面临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上完整的任务,俄需要解决车臣问题,中国需要解决台独等问题。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俄罗斯仍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中国则坚持不介入俄罗斯的国内问题,对涉及俄罗斯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敏感问题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
  虽然目前两国关系的发展比较平稳,但从长远看,中俄关系的基础也有脆弱的一面,或者说隐含着不确定因素。俄罗斯之所以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面临美国战略遏制的巨大压力。俄罗斯目前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振兴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综合国力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俄罗斯的主要注意力仍将集中在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将会尽量避免与其他大国发生摩擦和对立,将会与所有周边大国保持建设性关系。所以,俄罗斯的对华政策具有一定的实用主义性质。由于俄罗斯有扩张的历史,存在着大国情结,当俄罗斯经济得到恢复、军事力量进一步加强后,俄罗斯可能会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和手段维护它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中俄关系的不确定因素就有可能增大。
  
  [责任编辑:刘伟东]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