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致谢 第1-4页 摘要 第4-6页 俄文摘要 第6-11页 绪论 第11-22页 一、选题意义 第11-13页 二、探讨近况 第13-18页 三、探讨内容与目的 第18-19页 四、理论依据及探讨措施 第19-22页 第一章 俄苏老舍翻译与探讨纵览 第22-45页 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俄苏 第22-31页 第二节 老舍文学在俄苏 第31-45页 一、翻译纵览 第32-36页 二、探讨概述 第36-45页 第二章 主要译者和探讨者 第45-76页 第一节 主要译者及其译作 第45-56页 一、罗日杰斯特文斯卡娅与“京味儿”系列 第46-51页 二、谢曼诺夫与幽默讽刺系列 第51-54页 三、其他译者译作 第54-56页 第二节 主要探讨者及其成果 第56-76页 一、安季波夫斯基与“老舍早期创作”探讨 第57-61页 二、博洛京娜与“战争年代老舍创作”探讨 第61-66页 三、阿布德拉赫曼诺娃与“建国后老舍创作”探讨 第66-69页 四、罗季奥诺夫与“老舍国民性主题”探讨 第69-76页 第三章 译介探讨 第76-114页 第一节 误译--文化交流中的阻滞点 第76-86页 一、语言类误译 第77-79页 二、文化类误译 第79-82页 三、导致误译的心理机制 第82-86页 第二节 翻译中的流失与变形 第86-98页 一、幽默文字 第86-92页 二、特色文化 第92-98页 第三节 文化信息传递 第98-106页 一、文化信息传递的重要意义 第99-102页 二、文化信息传递与语言可读性的制衡 第102-106页 第四节 “创造性叛逆”之度 第106-114页 一、“创造性叛逆”的限度问题 第107-111页 二、老舍英译与俄译“创造性叛逆”异同及原因 第111-114页 第四章 接受探讨 第114-151页 第一节 20世纪中苏接受环境变迁 第114-122页 一、50-60年代中期:相似的接受环境 第115-118页 二、60年代中期:接受环境逆转 第118-120页 三、对于接受环境的一点思考 第120-122页 第二节 俄苏接受屏幕的独特性 第122-131页 一、小人物文学主题 第123-126页 二、讽刺文学传统 第126-131页 第三节 中俄对老舍整体形象的认知异同 第131-140页 一、幽默?抑或讽刺? 第131-136页 二、对于老舍创作渊源的界定 第136-140页 第四节 老舍杰作在中俄的接受异同 第140-151页 一、《猫城记》:跌宕起伏 第143-146页 二、《骆驼祥子》:顺利接受 第146-147页 三、《茶馆》、《四世同堂》:未逢其时 第147-151页 结论 第151-154页 一、探讨发现 第151-152页 二、创新之处 第152-153页 三、探讨不足与未来努力方向 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 第154-173页 一、俄文资料 第154-164页 二、中文资料 第164-173页 附录1 老舍俄文探讨资料目录(1934-2017) 第173-199页 附录2 老舍著作俄译目录(1934-2017) 第199-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