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否定副词“不”、“没”与德语否定词“nicht”、“kein”,历来都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难点之一。这两组词是各自语言中最基本的两个否定词,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各有分工,虽然偶有交叉使用的现象,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二者不可互换,即使替换亦会产生意义上的变化。学习者对此类异同往往感到困惑。
本文在前贤的探讨基础上,厘清汉语否定词“不”、“没”和德语否定词“nicht”和“kein”各自的语法特点,结合汉德语言实际应用,对这两组词进行比较。同时笔者通过实地追踪的调查方式收集语料,为汉语、德语学习者各自设计了40道题,共50张调查问卷,要求两种语言的学习者针对汉德两组否定词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进行了定量统计与略论,就这两组否定词在习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原因略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全文分作五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汉德否定词,并进行简要对比。第二章以50位德国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把汉语的否定词“不”和“没”进行调查并略论出调查结果,略论出四类的偏误现象。第三章采用相似的措施对50位中国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在学习德语否定词“nicht”和“kein”时所犯偏误进行归纳整理,也略论出四类偏误现象,同时对照上一章汉语否定词习得的略论,对德汉四类偏误现象进行对比探讨。第四章根据调查所得出的统计结果,略论德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在否定词学习时何以形成偏误。原因分成两大类,第一为内在因素,学习者自身因素、母语负迁移、英语负迁移和目的语泛化这四个方面是造成否定词习得偏误的原因,第二为外在因素,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三个面同样会作用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最后笔者针对以上七个方面的原因提出减少或避免偏误的相关建议,认为应该重点解决问题,通过语内对比,如系统归纳、设计情境比较或通过有效的练习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等,可鼓励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学生想要学好否定词的目的。通常大部分语法教学比较枯燥,笔者特意为此设计了一些趣味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希望能对德汉两种语言的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德语 汉语 否定词 调查 略论 教学对策
中文摘要2-3 Abstract3-5 中文文摘5-6 目录6-9 绪论9-13 1.探讨综述9-10 2.探讨范围和意义10 3.探讨措施10-11 4.主要内容11-13 第一章 汉德否定词对比探讨13-21 1.1 汉语否定词“不”和“没”的探讨13-15 1.1.1 否定词“不”的语法特点13 1.1.2 否定词“没”的语法特点13-14 1.1.3 “不”和“没”的搭配与区别14-15 1.2 德语否定词“nicht”和“kein”的探讨15-18 1.2.1 否定词“nicht”的语法特点15-16 1.2.2 否定词“kein”的语法特点16-17 1.2.3 “nicht”和“kein”的搭配与区别17-18 1.3 汉德否定词对比探讨18-21 1.3.1 汉德否定词共同点18-19 1.3.2 汉德否定词异同19-21 第二章 德国学生“不”和“没”的偏误略论21-26 2.1 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21-23 2.1.1 调查背景及对象21 2.1.2 调查措施及过程21 2.1.3 调查结果略论21-23 2.2 “不”和“没”的偏误现象略论23-26 2.2.1 否定动词偏误23 2.2.2 否定可能补语偏误23-24 2.2.3 句中有时间区别性的偏误24-25 2.2.4 否定形容词偏误25-26 第三章 中国学生“nicht”和“kein”的偏误略论26-33 3.1 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26-28 3.1.1 调查背景及对象26 3.1.2 调查措施及过程26 3.1.3 调查结果略论26-28 3.2 “nicht”和“kein”的偏误现象略论28-31 3.2.1 否定动词偏误28-29 3.2.2 否定形容词偏误29 3.2.3 否定名词偏误29-30 3.2.4 句中有时间区别性的偏误30-31 3.3 德汉调查结果对比略论31-33 3.3.1 否定形容词的偏误31 3.3.2 句中有时间区别性的偏误31 3.3.3 否定动词的偏误31-32 3.3.4 否定名词的偏误32 3.3.5 否定可能补误的偏误32-33 第四章 偏误产生的原因33-39 4.1 内在因素33-35 4.1.1 学习者自身因素33 4.1.2 母语负迁移33-34 4.1.3 第一外语作用34-35 4.1.4 目的语泛化35 4.2 外在因素35-39 4.2.1 教材因素35-37 4.2.2 教师因素37-38 4.2.3 学习与环境因素38-39 第五章 教学策略39-45 5.1 对比教学39-41 5.1.1 系统归纳39-41 5.1.2 设计情境比较41 5.2 有效的练习41-45 5.2.1 重视重现率41-42 5.2.2 保证练习量42-43 5.2.3 丰富教学方式43-45 余论45-47 附录147-49 ,德语论文题目,德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