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时期(1861-1941)中德军事技术交流初探[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晚清至民国(1861年~1941年)近百年的时间里,中德军事技术交流经历了四个界限分明的时期。由最初的简单购买、仿制武器一步步深入到引进德国军事制度、军事思想,其交流范围日益扩大。中德军事技术交流对促进中国军事近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对改变中国武器装备落后,军事力量贫弱的面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外学者对此非常关注,对武器装备、翻泽书籍、留学考察、德国顾问、军火贸易、军事教育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略论和探讨。但某些方面还存在着空白区,如对技术交流领域的探讨少人问津,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德军事技术交流情况更是偶尔才会被提及。本文主要通过描述军火贸易、军事顾问、军事技术教育等发展情况,应用归纳、综合、文献调查法等手段,简要略论其特点和作用,旨在闪人的基础上理清晚清至民国这段近百年时间里中德军事技术交流形成和演变的过程,进而透视军事技术交流得失背后的原因及启示。 本文的写作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绪论 这一部分主要交代选题背景、相关概念限定、文章的创新之处及探讨意义、探讨思路和措施。本文将从技术交流角度出发,对中德两国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军火贸易的途径进行较系统的研讨,并尽力探究前人探讨未曾提及的部分,比如晚清至民国时期翻译德国军事书籍方面的工作状况、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军阀与德国军火贸易的交易规模及具体数量,同时对中德军事技术交流中方的得失情况做了前人未有的略论。 二、晚清至民国时期(1861年~1941年)近百年中德军事技术交流情况探讨综述 这一部分将对国内外学者在中德军事技术交流领域的相关探讨进行描述,重点在中德军火贸易、德国军事顾问来华、在德协助下中国军事技术教育发展情况等。 三、晚清至民国时期(1861年~1941年)中德军事技术交流情况详述 这一部分将按时间划分四个时期叙述中德军事技术交流在晚清至民国(1861年~1941年)近百年时间里的具体情况。这四个时期分别是: 1、1861年~1911年:兴起时期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一些军火贩就开始向中国出售军事武器,开启了中德军火贸易的大门。为使中国军队能够更好地使用这些先进武器,大型德国军火工业派专业技术人员来华进行技术指导。清廷统治者也意识到仅依靠外国军事装备直接输入是不够的,德语论文题目,还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军事思想。因此,晚清至民国初年的中德军事技术交流拉开帷幕。 2、1911年~1927年:缓慢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德国一战战败,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尤其在向他国出售军火方面。但德国需要一个产品倾销地及能获得钨、铁、锡等矿产原料的原料产地,而矿产丰富的中国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之中,军阀们为了巩固、扩大自己的地盘,德语论文题目,急需引进大量军事武器。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德国军火商通过其他渠道不断地向中国出售武器。中国军阀们也仍然雇佣德国顾问来帮助自己。民国初年,孙中山为振兴中华,也积极寻求同德国的军事合作,初步形成了对于国防建设、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一些计划,还聘请一批德国顾问来华工作。但后来孙中山为谋求全国统一,同意将大总统职位交与北洋军阀一系的袁世凯,政治权力的更迭最终导致了这些合作计划的流产。 3、1927年~1938年:快速发展时期 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为巩固统治,重金聘请德国军事专家和技术人才,并利用他们带来的先进武器装备、军事技术和训练措施来造就一支忠于自己的、战斗力强的军事力量。在短短十年间,前后有五位德籍著名的军事专家作为总顾问,为国民政府服务。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中德军事合作都是通过德国顾问团展开的。这个阶段的军事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处于高潮时期。 4、1938年~1941年:结束时期 随着二战脚步的临近,德国纳粹政府选择了日本作为其亚洲战略的军事盟友,政策日益倾向日本,致使中德关系出现裂痕,中德军事交流也陷入了低谷。1941年德国承认汪精卫伪政权,蒋介石国民政府(重庆)与德国断交,中德关系完全破裂,中德军事技术交流也因此终止。 四、结语

【关键词】:晚清 民国 军事技术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5
【目录】:

摘要5-7

Abstract7-10

第一章 绪论10-14

1.1 选题背景10-11

1.2 相关概念限定11-12

1.3 创新之处及探讨意义12

1.4 探讨思路及措施12-14

第二章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德军事技术交流探讨述评14-24

2.1 军火贸易14-15

2.1.1 军火贸易的性质和影响14-15

2.1.2 军火贸易的规模和途径15

2.2 军事技术教育15-18

2.2.1 创办军事院校,聘用德国人任教16

2.2.2 派遣中国学生、技术人员赴德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16-17

2.2.3 翻译德国的军事科技书籍17-18

2.3 德国顾问18-24

2.3.1 德国顾问来华的原因与目的18-19

2.3.2 德国顾问的工作19-20

2.3.3 德国顾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0-22

2.3.4 德国顾问的性质22-24

第三章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德军事技术交流的发展状况24-50

3.1 中德军事技术交流得以产生的原因24-26

3.1.1 中德进行军事技术交流的迫切性24-25

3.1.2 中德进行军事技术交流的可行性25-26

3.2 中德军事技术交流在晚期至民国时期的发展情况26-50

3.2.1 1861年~1911年:兴起时期26-34

3.2.1.1 兴起时期中德军火贸易的规模与途径26-28

3.2.1.2 兴起时期中德军火贸易的性质和影响28

3.2.1.3 兴起时期军事顾问来华原因及目的28

3.2.1.4 兴起时期德国顾问来华的工作情况28-29

3.2.1.5 兴起时期德国顾问来华的影响29-30

3.2.1.6 兴起时期军事技术教育情况30-32

3.2.1.7 兴起时期翻译德国军事技术书籍情况32-34

3.2.1.8 德方公司和中国兵工厂的军事技术交流状况34

3.2.2 1911年~1927年:缓慢发展时期34-39

3.2.2.1 发展缓慢时期中德军火贸易的规模与途径34-37

3.2.2.2 缓慢发展时期中德军火贸易的性质和影响37-38

3.2.2.3 缓慢发展时期德国军事顾问来华原因及目的38

3.2.2.4 缓慢发展时期德国军事顾问来华的工作情况及影响38-39

3.2.2.5 缓慢发展时期军事技术教育情况39

3.2.2.6 德方公司和中国兵工厂的军事技术交流状况39

3.2.3 1927年~1938年:发展快速时期39-48

3.2.3.1 快速发展时期军事顾问在华的工作情况40-45

3.2.3.2 快速发展时期中德军火贸易的进行情况45-46

3.2.3.3 快速发展时期军事技术教育情况46

3.2.3.4 德国顾问和中国军工公司46-47

3.2.3.5 快速发展时期翻译德国军事技术书籍情况47-48

3.2.4 1938年~1941年:结束时期48-50

第四章 结语50-5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