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传统能源危机日益恶化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世界各个国家开始愈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地球上的能源归根结底来自太阳辐射,如果能够利用太阳能作为主要的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危机,而且能够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太阳能利用最具作用意义的技术,毋庸置疑,倍受青睐。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掀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浪潮。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又安全的新能源,具有一次性投资终生获益的优点,这得到了德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厚爱,他们纷纷出台政策、制定相关法学补贴、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光伏产业经过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世界光伏产业已呈现出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新四极结构。中国作为世界光伏电池和组件等光伏产品的制造大国,德国作为光伏设备和多晶硅等光伏产品的制造大国,两国在光伏产业不同领域各有优势,然而就整个光伏产业而言,中德两国则是相互竞争,互有需求,相互依赖。 1971年,光伏电池首次成功运用于中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同年光伏电池首次运用在海港浮标灯上,开创了中国光伏电池地面运用的里程碑。此后的20多年里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缓慢。直到2004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候,光伏产业链逐渐完备,光伏产品产量成倍增长。2017年,中国的光伏电池产量已经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半壁江山。2017年,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占到全球总产量的近48%。而德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酝酿如何扩大本国光伏市场的计划。1999年德国正式启动了全球最大的光伏运用项目,即10×104户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光伏发电在总发电量中的份额,普及光伏发电在全社会的运用,并且降低光伏系统成本。作为世界上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德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自2004年以来保持世界首位长达四年,直到2017年底其累计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量的36%,然而德国却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光伏产品的进口商,德国光伏装机容量的60%需要从中国进口。虽然作为多晶硅生产大国,中国40%的多晶硅还是要从国外进口,2017年中国多晶硅总进口量的将近五分之一来自德国。另外,据统计,2017年全球十大光伏设备供应商,有四家德国公司,占全球光伏设备总收益的34%。2017年德国光伏设备出口率为87%,其中有80%出口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欧洲市场的设备销售仅有7%。可见,中德两国互有需求,相互依赖。 目前,尽管国内外有一些对于中国和德国的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探讨,这些探讨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中德的光伏产业进行过研讨,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探讨成果。但是,对这个课题的探讨仍然不是很充分,表现在对光伏产业的探讨多局限于技术层而,缺乏对中德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整体性、系统性比较探讨,而且有些成果已经过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本文创新性地从产业国际竞争力角度入手来略论光伏产业,依托波特的“钻石模型”,将中国与光伏产业大国--德国进行比较。通过对光伏产业全面深层次的比较探讨,指出了当前中国光伏产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性建议。本论文包括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探讨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探讨近况、论文的探讨措施和创新。伴随传统能源危机日益恶化,以及环境问题的愈加凸显,世界各个国家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光伏产业在世界上迅速发展起来。本论文作者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光伏产业探讨资料,总结出目前探讨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自己的探讨措施及创新点,以“钻石模型”作为主要的定性略论工具,在其基础上对中德两国的光伏产业进行深入的比较探讨,并对两国光伏产业整体水平进行评价,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丰富这一领域的内容,为中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中国提高光伏产业生产率创造更多价值提供基础。 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光伏产业的定义,然后阐述了世界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包括生产近况和市场分布两部分。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各国政府的激励政策驱动下,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所谓的光伏产业是指世界范围内“包括从事光伏发电原料提炼、材料加工、电池片生产、电池片组装、光伏发电工程设计、安装、维护等探讨、开发、生产、运用的所有上下游公司的统称。”进入21世纪后,世界光伏产品产量逐年增长,不论是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还是从太阳能组件的制造,中国已经在全球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的产量中,中国各占据了近三分之一左右。而2017年十大光伏设备供应商中,有四家德国公司,占全球光伏设备总收益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光伏市场方面,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依然在光伏市场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当然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在光伏装机容量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 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竞争力和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定义,然后以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为依托,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产业,公司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政府行为与机遇五个方面对中德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探讨,从一国的社会、经济、资源、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实力来略论一国的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据此总结出中国光伏产业存在的优势主要包括硅矿含量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太阳能辐射范围广、光伏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大、光伏产业链中间环节的设备制造和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光伏公司的发展战略较完善等;劣势主要包括多晶硅技术不高产量不足、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不高、国内市场非常狭窄、相关设备制造产业落后、光伏产业在可再生能源中受到重视不足、政府的资金支持与研发支持以及政策支持严重不足等。 第四部分基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优劣势的略论,概括出中国光伏产业存在四大问题,即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在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多晶硅提纯以及发电系统等方面的研发力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业结构畸形,两头在外:光伏产业链中纯硅原料主要靠国外进口,而光伏终端运用系统,也就是光伏产品主要是靠出口,供国外使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过于分散,且竞争无序:中国光伏产业链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参与光伏产业的公司不在少数,但是多数势单力薄,且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群发展模式;政策拉动效应有限:纵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光伏产业的发展情况,其之所以有爆发式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光伏产业顺利发展必须由国家政策给予护航。最后,借鉴德国等其他国家光伏产业的成功经验,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加强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不仅公司增加研发投入,政府也要加大研发支持。其次,增强国内市场需求,如统一上网定价及其他激励方法。再次,制定市场准入和规范行业机制,包括提高市场准入和建立光伏技术与质量标准,规范市场管理。最后,政府出台其他支持政策,包括发展规划、税收政策、融资机制和价格政策四个方面。 第五部分为论文的结论。在发展光伏产业方面,中国在光伏电池的制造和组装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环节上略胜一筹,但是技术密集型的光伏设备制造和多晶硅的生产上,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受到像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牵制。中国要想在技术上追赶上德国,光伏公司必须增加研发投入,政府必须加大研发支持,为提升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备足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