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中德学术与文化交流史的宏观视域里考察了两册《永乐大典》的流转轨迹,这虽然只是图书交流史过程中的"吉光片羽",但却勾连出中德文化关系史的多面向度,甚至是知识史旅程中的有趣节点。从德国大学汉学的建立入手,考察汉堡大学馆藏与采购典籍的流程,则不得不从福兰阁与商衍鎏的交谊说起,而颜复礼与袁同礼的图书交换则更体现出相当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学术场域特征。学术上的第三代人则是作为推手的傅吾康,因为他的位置变迁及与颜、袁二位的关系,最终促成了《永乐大典》由德到美(到台)的过程。在这样一种迁移史过程中,书籍就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器物而已,而是具有了明显的文化符号功能。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探讨所; 中心的制度建构。譬如在这里,之所以能建立这样一个中国语言与文化讲座,乃是因为校方自以为觅得了一位很好的学者,这就是福兰阁。(2)此君这年45岁,正是一个人文学者的黄金年华,而其阅历之丰富、学养之累积,也都可圈可点。这一点其实很有趣,也符合国际汉学史的基本规律,即大学 ,德语论文网站,德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