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文《战后德国反思文学的承前启后之作--论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旨在阐明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在战后德国反思文学中的地位:即它是一部承前启后之作。本文以时空为坐标,首先从时间轴线上梳理二战后德国反思文学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著作,从表现题材、表现主题、创作措施三个方面略论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对德国反思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从表现题材上看,《朗读者》既涉及传统反思文学中常见的沉重题材,如战争、犹太人遭受迫害、逃生,同时又以“小人物”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贯穿小说始终,借轻松的爱情故事表达严肃的主题。故事中的“小人物”都是些在第三帝国时期参与作恶的普通平凡的德国人,但他们的身上却承载着复杂的人性;从表现主题上看,《朗读者》中既有对法西斯罪行的揭露,又有对战争的批判,更有对历史、罪责、代际关系、公正性、人性的反思。相比此前的德国反思文学著作,它在主题内涵上显得更加丰富厚重;从创作措施上看,《朗读者》通过回忆和追溯将人们带回到第三帝国时期,从而实现对历史等问题的反思。小说《朗读者》的叙述紧扣读者的心理,通过制造悬念来充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增强小说的可读性和紧张度;同时,小说的叙述语言更贴近大众。《朗读者》的作者本哈德·施林克是大学法律教授,兼任德国北威州宪法法官,他的这些经历都作用了他对历史和罪责的思考。为了能让德国年轻的一代延续对第三帝国历史罪责的反思,他选择了以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书写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在德国反思文学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德语文学著作将德国人作为战争受害者来表现,从而打破了德国反思文学长久以来的禁忌,走出了德国反思文学无法言说伤痛的模式化困境。时代的发展、新的历史观以及创作主体和读者群体及其审美趣味的变化,是导致德国反思文学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德国反思文学 施林克 《朗读者》
摘要3-4 Abstract4-7 引言7-10 第一章 施林克及其小说《朗读者》10-15 一、作者本哈德·施林克10 二、小说《朗读者》10-12 三、批评家眼中的《朗读者》12-15 第二章 德国反思文学15-23 一、德国反思文学的诞生15-18 二、德国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著作18-20 三、德国反思文学的特点20-23 第三章 《朗读者》对德国反思文学的传承23-31 一、表现题材23-24 二、表现主题24-29 三、创作措施29-31 第四章 《朗读者》对德国反思文学的发展31-42 一、表现题材31-34 二、表现主题34-39 三、创作措施39-42 第五章 《朗读者》与新时期的德国反思文学42-47 一、新时期德国反思文学发展的新态势42-43 二、新时期德国反思文学新态势之原因43-46 三、《朗读者》开启德国反思文学新篇章46-47 结语47-49 参考文献49-53 致谢53-54 在读期间的学术论文及探讨成果54 ,德语专业论文,德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