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联邦德国两大政党作用下的国家外交战略(1949-1969)[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二战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代表的东西方阵营展开了意识形态、国家制度等方面的较量,从而开启了冷战的大幕。冷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德国是各方争夺的核心地带。1949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相继成立,德国人承受战争带来的苦果,不得不面对国家分裂的现实。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联邦德国的两支主要政治力量,基督教民主联盟和社会民主党必须就新德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一个指导全局的战略。其中,也包含了新德国对外关系战略。基督教民主联盟和社会民主党是两个政治渊源和政治立场完全不同的政治力量。因而,在新德国的外交战略上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对立。两党的领袖,阿登纳与舒马赫是这两种路线、两个立场的代表。他们的分歧,突出表现在对待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态度上,进而也在对待欧洲一体化的问题上形成了对立。阿登纳主张依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来抵御苏联。舒马赫则希望走“中立化”道路。由此,阿登纳比舒马赫更热衷于支持欧洲一体化运动。因为在那时,欧洲一体化运动也包含了对苏进行冷战的意义。同时,在实现德国国家统一的问题上,尽管两人均把实现统一作为最高目标。但在具体实现路径上,两人可谓南辕北辙:阿登纳把实现统一的希望寄托在西方战胜东方,美国战胜苏联的基础上。而舒马赫则把这一希望建立在保持德国中立的基础上。在1949年的大选中,基民盟获胜,为阿登纳推行其外交战略奠定了基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联邦德国社会及其两大政治力量都经历了重大的转变。随着美苏缓和的展开和第三次柏林危机的爆发,基督教民主联盟坚持的坚定不移的站在西方一边的策略,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走向破产的边缘。社会民主党则面临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上台执政并主持外交大局的局面,故而对不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党纲做出了调整。在外交战略方面,社会民主党改变了传统的保持中立的立场,赞同联邦德国是西方阵营中重要成员的方针。同时,社民党也扭转了对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态度,由最初的反对转向对其积极的支持。1963年,基督教民主联盟领袖、国内外政策的制定者,阿登纳辞职。1969年,社会民主党领袖勃兰特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这一系列转变,意味着联邦德国社会与政治翻开了新的一页。一方面,他谋求西方国家的信任,另一方面,推出“新东方政策”,不仅修正了阿登纳时期“哈尔斯坦主义”的诸多弊端,实现了与东方阵营关系的缓和,而且为完成德国统一的目标开辟了新途径。由此,基民盟当政期间以冷战紧张局势为依托的外交战略逐渐失势。这一时期,社会民主党引领国家外交战略的适时转变,也使新生的联邦德国得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下不断成长和壮大。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文章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两党主要领导人加以介绍。第一章概述两大政党的起源及二战后外交战略的基本矛盾第二章论述自1945年到50年代中期,两党对于对待美国、苏联及其两大阵营和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矛盾,并略论其原因。第三章研讨50年代中后期,社会民主党思想的转变及对两党外交战略的作用第四章略论60年代,联邦德国政治生态的变化及国家外交战略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联邦德国 外交战略 基督教民主联盟 社会民主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516.5
【目录】: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12

绪论12-25

一、国内学者的探讨状况12-15

二、国外学者的探讨状况15-18

三、探讨思路18

四、选题意义18-20

五、本文相关概念阐述20-25

第一章 德国两大政治思潮概述及其外交理念的基本矛盾25-37

1.1 德国基督教民主主义的概述25-29

1.1.1 二战前德国天主教政治运动25-26

1.1.2 二战后德国基督教民主主义的兴起26-28

1.1.3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建立28-29

1.2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的概述29-33

1.2.1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溯源29-31

1.2.2 二战结束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31-32

1.2.3 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重建32-33

1.3 二战后德国两党外交理念的基本矛盾33-37

1.3.1 东西方阵营下的两党外交理念33-35

1.3.2 对于德国与欧洲一体化问题的矛盾35-37

第二章 二战后基民盟和社民党外交战略的矛盾与冲突37-54

2.1 二战后德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37-43

2.1.1 冷战中的美苏对峙37-38

2.1.2 战后欧洲一体化运动潮流38-40

2.1.3 战后德国的内忧与外患40-43

2.2 两党针对东西方阵营制定的不同外交战略43-48

2.2.1 对待美国的不同态度43-45

2.2.2 对于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的矛盾45-46

2.2.3 反苏反共问题的不同出发点46-48

2.3 两党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矛盾48-54

2.3.1 德国加入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分歧48-50

2.3.2 对法德关系的不同看法50-51

2.3.3 对于建立煤钢共同体和防务共同体的矛盾51-54

第三章 50年代中后期两党外交战略矛盾的变化54-69

3.1 50年代中后期联邦德国国内外环境的变化54-59

3.1.1 5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54-55

3.1.2 欧共体形势的转变55-57

3.1.3 联邦德国国内局势的变化57-59

3.2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变59-63

3.2.1 50年代社民党领导人的更替59-60

3.2.2 社民党转变的原因及过程60-61

3.2.3《哥德斯堡纲领》的创新之处及对社民党的作用61-63

3.3 社民党与基民盟外交战略矛盾的变化63-69

3.3.1 对待西方阵营态度的变化63-65

3.3.2 两党对苏联态度的转变及异同65-66

3.3.3 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趋同66-69

第四章 基民盟外交战略的失败与联邦德国外交战略的转变69-86

4.1 60年代联邦德国的国内外环境69-74

4.1.1 美苏关系变化及对联邦德国的作用69-70

4.1.2 欧共体的危机与转折70-72

4.1.3 两党政治态势的转变72-74

4.2 基民盟政治态势的衰落及外交战略的失势74-79

4.2.1 基民盟政治态势衰落的内部原因74

4.2.2 阿登纳外交思想的局限性74-76

4.2.3 艾哈德时期的外交困境76-77

4.2.4“大联合政府”时期基民盟的外交战略77-79

4.3 社民党政治地位的上升和联邦德国外交战略的转变79-86

4.3.1 60年代社民党在国内选举中的表现79

4.3.2 社民党与西方阵营关系变化79-81

4.3.3 社民党与欧洲共同体81-83

4.3.4 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83-86

德语毕业论文德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