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态动词的内涵及表达方式[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情态动词内涵表达方式

Abstract: Modality, a semantic category referring to a speaker s attitude toward a proposition, is manifested in grammar by modal verbs. Although the number of modal verbs is small in German, these verbs constitute a self-contained system. The polysemy of German modal verbs reflects the complexity of emotions and volitions of human beings. An exploration of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modal verbs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 and can facilitat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German; modality; modal verbs

摘 要:“情态”是指说话者对待命题的态度,属于语义范畴。在语法范畴上表现情态意义的主要形式是情态动词。德语论文范文在德语中,情态动词虽然为数不多,但是个整体。情态动词意义的多样性反映出人的情感和意念的复杂性,研讨情态动词的语义内涵及其语用功能,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且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沟通。

关键词: 德语; 情态; 情态动词

1. 引言
“情态”(Modalitat)是指说话者对所描述的事情持有的看法或态度。具体地说,就是说话者对自己提出的命题的真实性和说话者的感觉进行判断。因此,所描述的内容可以是个人的愿望、推测、建议、命令等。在德语中,表达情态的方式可分为三种:词汇上的、形态上的和句法上的。词汇包括说话者的态度和用于判断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和情态小品词。
形态是指动词的叙述方式(Modus),如,直陈式、虚拟式和命令式。句法是指句式“haben/sein / zu”的情态不定式(modaler Infinitiv)。其中情态动词一般被视为表现情态意义的主要形式,因为它使用的频率十分高,而且它能赋予句子语义内容以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从语义和语用功能上看,情态动词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本文从语义范畴出发,对德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内涵、表达方式及语用功能进行略论探讨。

2. 情态动词的数目
在德语中,除了6个典型的情态动词dürfen(准许)、k nnen (可以)、m gen (想)、müssen(必须)、sollen (应该)和wollen (要)外,还有3个动词brauchen (需要)、lassen (让)和werden(将会)也逐渐被视为情态动词。这些动词被视为情态动词,是因为它们在语义上和句法上的特点与情态动词的性质相似。动词brauchen (需要)的否定式(nicht brauchen)被视为nichtmüssen (不必)的同义词和替代式。例如:
(1) Du brauchst das nicht zu machen. /你不需要做这个。(=Du musst das nicht machen.)在一般情况下, müssen的否定式会被brauchen替代,因为müssen的否定式所表达的信息(不必要性和自由性)并不明确,故利用brauchen的否定式来明确地指出所描述的动词是可以被搁置的、不用做的。在口语中,例(1)中的“zu”往往省去,但是在书面语中却不能省略。至于动词lassen和werden在句法结构上与情态动词相同,要求一个不带zu的不定式动词为其补足语,从而形成一个框架结构(Rahmenkonstruktion):情态动词处于句中第二位置,而不定式动词则处于句末。例如:
(2) Er muss nach Hause gehen. /他必须回家。
本文所探讨的对象是传统语法上所确认的6个情态动词。以下对它们做进一步的略论。

3. 情态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情态,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可能性和必然性的逻辑关系时就已涉及到。可能性和必然性可以通过否定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一件必然的事是不可能不存在的,一件可能的事不一定存在,一件可能不存在的事意味着不一定不存在,一件不可能的事必然是不存在的。事情的真实性只有两极,即肯定和否定。而情态所表达的就是在这两极之间存在的不同等级的可能性。
由于情态涉及说话者对其描述的命题的实现率和有效性作的判断,即涉及到可能发生的事、必然发生的事、应该发生的事等,情态动词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表达情态意义的一种主要方式。从逻辑角度上看,动作实现的可能性本质上是一个介乎未实现与已实现之间的可能程度递增的连续体。因此,按可能程度由小至大可分为原级、倾向级和必定级。代入情态动词中,其排列顺序为k nnen-m gen、wollen、dürfen、sollen-müssen。下面对它们的意义进行深入略论。

3.1 情态动词的主观和客观意义
德语的每个情态动词都是多义的,这些意义可分为主观和客观意义。语言学家将其冠以不同的名称:
Helbig (赫尔比希) /Buscha (布沙) (1998:131): subjektiv (主观的)、objektiv (客观的)Eisenberg(艾森伯格) (1994:102): inferentiell(推理的)、nicht-inferentiell (不是推理的)Engel (恩格尔) (1996: 465): sprecherbezogen(与说话者相关的)、subjektbezogen (与主语相关的)
Keller (凯勒) (1977: 233): epistemisch (认知的)、faktisch (事实的)
客观意义是指情态动词对句中的主语和不定式动词的行为、事件或状态进行描述,亦即是说,情态动词说明主语在某种情况下完成不定式动词所表达的行为。试比较下列句子:
(3) Er m chte nach Hause gehen. /他想回家。
(4) Er will nach Hause gehen. /他要回家。
(5) Er kann nach Hause gehen. /他可以回家。
(6) Er darf nach Hause gehen. /他准许回家。
(7) Er soll nach Hause gehen. /他应该回家。
(8) Er muss nach Hause gehen. /他必须回家。
例(3)至例(8)中情态动词都给予行为过程一个额外的信息,这些句子可理解为愿望、目的、可能性、批准、建议和必然性。由于命题涉及句中主语与所描述的行为的关系,故这一类客观叙述手法被称为“逻辑—语法情态(logisch-grammatische Modalitat)”。(Admoni, 1970: 165)
至于主观意义方面,情态动词则表示说话者对主语行为的个人看法,其中可分为两类:
müssen、dürfen、k nnen和m gen表示说话者对命题的不同程度的推测; sollen和wollen则表示说话者转述第三者说过的话。按推测的可能性程度由大至小排列,情态动词的顺序为: müssen (有把握的推测)、dürften (dürfen只可以第二虚拟式出现)、m gen和k nnen (没有把握的推测)。概括地说,它们都是说话者对命题真实性所表现的信心程度。例如:
(9) Sie muss zu Hause sein. /她一定在家。
(10) Sie dürfte zu Hause sein. /她大概在家。,德语论文范文德语论文网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