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系论文:《德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摘 要: 跨文化交际学说的提出,不仅在承认不同文化异同性的同时,培养了人们在与不同文化接触时应对文化冲击的适应能力和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的交往技能。论文在跨文化交际中不断地促进德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德语教学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与西方的合作和交流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文化的异同,在交流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每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它不仅指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包括这个民族里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等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具有本民族的特殊性。语言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语音、语法和句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能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它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保持积极的态度,承认文化是有异同的,在发现不同文化异同的过程中,更客观地把握各自文化的特征,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的交往技能。文化对语言的作用波及到语言的各个层面,其必然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交际过程产生作用。
1.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学关注作用跨文化交际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情景等因素,探究交际行为、交际方式、语篇结构等方面与其底层文化的关系,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所可能带来的各种文化异同。在外语教学中强调文化因素,特别是交际文化因素。如果未能在学习对方语言知识的同时,理解其民族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等,在交际中往往会不能完整地传达和接受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所有信息,不能较准确理解对方的叙述,有时还会引起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结合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行交往。
1 . 1 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一项衡量外语人才的重要指标。学习德语的学者应具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宽广的知识面。掌握德语的专业知识,熟悉德语的国情,了解中国和德语的文化异同,对两国的文化异同进行比较,以及两国的交往和近况。 (2)良好的素质。能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培养学生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异同的灵活性,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技能”。“跨文化意识”是指对本国和他国之间差异点的认识,意识和理解。主要是对两国的地方和社会方面异同的意识,对本国和他国其它文化存在的意识。“跨文化技能”指的是能把本国文化和陌生文化相联系,具有在多文化情景下识别和使用各种技巧的能力,能够在本国和他国文化间做出反应和有效处理跨文化误解与纠纷的能力。
1 . 2 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在交际中产生的信息通过交际双方的处理,会产生多方面的意义。因此,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文化知识点的导入”与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是要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由于生长的地域、成长的经历、环境的情况等因素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就存在语义理解上的异同。同样的一个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受到本国文化作用的。文化和人的思维与行为有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习外语其实也是学习该国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在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时候,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理解该国语言和文化的内涵。如果不了该国的文化习俗,就容易因为语言方面不适当的表现而造成文化冲突。
2. 德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2. 1 提高德语教学中的交际能力 传统的德语教学措施主要集中在讲解课文、语法、词汇中,学生很少进行交际场合语言的练习,即使学者能说各种句型的变体,却不善于结合各种情景进行交际。而且传统的德语教学措施忽视了德语文化的民族特征,往往容易将汉语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带人到德国语言中去,从而发生文化干扰,大大降低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要提高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培养学者情感意识。让学者进行换位思考。根据平时学习内容在其它情景中设想与德国人交谈,按照德国人的交流方式来练习德语,只要讲德语,就应把自己让在德语国家的环境中。使学习者融入到跨文化交际的情景中去。 其次,培养学者认知方面的意识。使学者认识到本国和德国的文化异同,根据不懂得民族特点来不断地提高文化的略论能力、描述能力和文化比较能力。再次,培养学者语言行为的意识。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德国的文化特征进行语言交流。建立、维持和修复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