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型”对德语教学的启示[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学生作为个体,有不同的学习和接受方式,1975年德国生物化学学家Venster教授在他的作品中指出了人类接受信息的四种不同方式,这一理论被很好地应用在了语言教学中,发展至今,我们可以将此概括为学习的四种类型, 听觉,视觉,阅读书写和操作运用型。因此,在设计语言课程时,要将其考虑其中,以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学习类型 德语教学 语言教学
  在讨论“学习类型”这个概念之前,我们不妨先从实际教学出发,来观察一下德语课上学生们的反应。今天上的是一堂语法课,内容是被动态。老师在讲台上仔细地讲解着德语中被动态句子的构成方式。有的同学马上记录下了老师说的每一个词,然后翻阅书本寻找书中的解释;有的同学全神贯注地听着,然后向老师提问并作了简单的笔记;也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张小小的草图,并用箭头标记了动词的变化方式;还有的同学在老师讲解完毕后立刻造了一个句子,询问老师句子正确与否。四个不同的学生,四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新知识的方式。 “人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各有不同的。”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吕迪格・格罗特严(Rüdiger Grotjahn)在他的文章《教学过程应配合“学习类型”的需要》中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那我们到底是如何来接收信息的呢?是通过视觉感知还是通过听觉感知呢?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此提出了一个所谓“学习类型”的概念。其实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1975年,德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弗里德里克・威士德(Frederic Vester)在他的作品《思考、学习、遗忘》中就提出了: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分为四种,“听觉型”学习知识通过听和说;“视觉型”通过观察;“运用型”通过尝试和感觉,而“理智型”则通过略论思考。这一理论至今为止在学术界仍然争议不断,但是在德国的教育领域却广为流传并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运用。虽然这项理论的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个人学习的方式是绝对不同的。这在当今很多的心理测试结果中都得到了印证。为了便于理解,格罗特严教授在他的文中将四种类型概括为:视觉型、听觉型、阅读书写型和运用操作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只会用一种方式来接收信息,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是“混合类型”。通过测试,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接收信息的渠道是多样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种应该是起主导影响的。学习者不仅在学习方式上有所区别,很多其它因素也会对信息的接收产生作用,比如:学习资料、环境、心理状况和学习习惯等。因此也就产生了更多的混合类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考虑到主要的学习类型的需要,但是没必要也不可能针对课堂上每一个具体的特殊类型实施教学。
  90年代以来,对外德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德国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包括格罗特严教授在内的很多语言学家都一再地强调了德语课堂教学中重视“学习类型”的必要性。下面我们就以德语教学权威机构歌德学院的实际课堂教学为例,观察一下教师在德语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来配合“学习类型”的需要的。授课老师选择了比较受欢迎并且内容上比较丰富的德语歌曲作为教学内容,边听边让学生完成缺词填空的练习,就是考虑到听觉型学生的需要,将歌词中涉及到的事物或景象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选择他听到的景物并用德语单词标注出来,这就满足了视觉型学生的需要。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段总结,取标题,这又考虑到了阅读书写型的学生。最后,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组织学生将歌词中的情节发挥完善,通过表演的方式来检验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运用效果,这样又就满足了操作运用型学生的学习要求。仔细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除了考虑到主要学习类型的需要,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 - 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同时都得到了训练。
  反观中国的德语教学,虽然近年来在教学措施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国外的语言教学相比较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把它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国人向来讲求含蓄,委婉。所以在语言学习上会显得被动,不善交流。授课方式上则偏向于视觉和阅读型。相反,西方人热情奔放,偏爱以交际法主导的授课方式,所以中国学生到了德国以后,要融入到这种以交流为主的课程环境中,就会有相当大的难度。第二,从学习语言开始,中国学生接受的就是以讲解语法为主,极少交流的教学模式。可能学生本身并非是此种学习类型,但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强化训练,给学生自己以及授课老师造成了错误的印象。当学生接触到新的教学方式时,他会有所不适应, 很多中国学生刚到德国,语言学习上有障碍,这就是原因之一。第三,中国采用的班级授课制,学生人数一般控制在30左右,但是国外的语言教学,班级人数严格控制在15人以下,这是便于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的需要。游戏教学在人数较多的班级是很难进行的。再加上课程安排紧张,很多老师不愿意在课堂上采用游戏教学,怕耽误时间。教学措施的单一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第四,德国国情和文化教育是德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其与语言教学巧妙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赴德中国学生快速融入德国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但是往往由于课时紧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第五,关于语言能力的评估,德中两方完全不同。全观中方的语言考试,题型多以选择为主,题目实用性不强。考生似乎只要熟记几千个单词,就能顺利通过测试。德方的考试,从听力到写作,全是书写题,所有的问题考生都要用德语来组织句子回答,因此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很高。各类考试又恰恰是课程教学的标杆和指挥棒,它直接作用着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德国德语教学的实例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那么我们如何将其在中国的语言教学过程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呢?其实,针对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方式, 其中很多措施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听觉型:
  比较容易接收耳朵听到的信息。在课上认真听讲,并能快速地记住所听到的内容。和别人研讨过的内容,也很容易就能回忆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要多借助媒体,如:CD、 MP3,播放歌曲或电影等,来进行语言教学。自己领读课文,让学生聆听跟读,并且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同时可让学生背诵实用性比较强的对话,德语论文范文,并让他们在课上大声朗读,进行小组练习等。   2.视觉型:
  这种学习类型比较容易能够记住图画,图表上的信息。针对这样的类型,教师在布置教室时可以把生词,语法规则,或其他学习内容写在大的画报上,然后挂在显眼的地方,让学生每次走过时总能看到它。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用图画或图表等。通过实物图片来教习生词,帮助学生将单词按照特定的规律整理归类。单词联想法对视觉型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措施,比如,给出一个单词“教室”,让学生联想所有和“教室”有关的单词。
  3.阅读书写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很系统化,喜欢通过阅读书本,杂志或网络上的文章,略论文章结构来学习。一些通过记录摘抄的东西,能够很容易被记住。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如词典之类的阅读工具,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拟小标题的练习对所要学习的文章进行结构略论等。
  4.运用操作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喜欢拿到东西立马尝试。比如一个新的电脑软件,没看说明就开始测试他的各项功能。自己亲自尝试过的东西或者老师举过实例的就特别容易记得住。关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使用卡片教学,生词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授。在这里分组学习讨论的方式是值得推荐的。如果将小品之类的角色扮演融入到教学中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每个人都接触过外语学习,很多人也都抱怨过外语学习的枯燥乏味。一个优秀的外语老师的职责不仅要能够将外语知识教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各种措施,引导学生找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所在,让他们充满热情的主动投入到外语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任重而道远。德国“学习类型”理论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给予了我们德语教学上的重要启示,如何扬长避短,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找到中西方语言教学的契合点,是我们作为教师肩负的重任。实践证明,照搬照抄是不切合实际的,将国外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中国的教育传统相结合,找出自己的新路子,才是中国语言教学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与探讨―理论、实践与措施[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高宝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2)。
  [3]Rüdiger Grotjahn. Der Unterricht sollte zum Lerntyp passen. Deutsch perfekt 2, 2017 [Interview]。
  [4]Bimmel,Peter&Rampillon,Ute. Lernerautonomie und Lernstrategien, Fernstudieneinheit 23. Langenscheidt 2000。
  [5]Rampillon,Ute&Zimmermann,Jüngen. Strategin und Techniken beim Erwerb fremder Sprachen. Hueber 1997。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中德国际学院)

德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