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体育的性质蕴涵着鲜明的德育功能,高校体育课程比起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德育优势。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研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高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并探索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巧妙地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使体育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05—02
  一、前言
  高校德育是由德育的各项基本要素和相应的配套制度、规定构成,是一个有形、有序、可行、可控、可测的稳定系统组织,是按计划执行的德育实践系统工程。高校德育是完整的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体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1]。体育德育是指体育教育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作用,把良性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本探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从国内学者在此问题上所进行的探讨工作,以及国外探讨动态和发展趋势,对中外德育探讨的比较略论情况统计来看,国内外对这方面的探讨成果还较少,多数探讨仅仅是停留在德育的理论研讨,很少从单个学科的层面去略论德育的渗透途径,因此,本文围绕德育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深入研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价值以及相互联系,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措施。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探讨》中写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高度概括了体育的功能以及德、智、体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清晰地指出人的身体及其感觉机能是构成所有知识技能、社会行为的物质基础。目前在高校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独立实体,对教育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和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而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德语论文范文,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却主要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缺乏实践性和时代性的道德教育很难实现科学性、系统性和高效性。德育如果脱离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其效果就会大大降低。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影响,其效果能够直接影响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及发展,并逐渐改变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大学生品德的养成是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因此,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发挥和渗透高校德育的功能,大学生在认同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只有在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中,通过自我选择与自我体验、经过自我内化,这样的德育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优越性
  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具有直接参与性、动态性、身心合一性、社会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的优越性:高校体育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是学生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的最好平台,是一个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处处与人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道德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自我建构而成。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是参加运动竞赛时,往往情绪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优越性表现为: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总结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德育因素,循序渐进地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使学生们不仅热爱体育运动,更要在运动中感受一种体育精神,树立勇于拼搏的决心和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认同并鼓励学生的运动实践体验,使德育置于整个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之中,让体育德育似春雨润物般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内化为他们的生命需要[3]。
  四、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
  1.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导影响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德育教育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作用学生的过程,而是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德育过程首先是由体育教师的主动活动发起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施加作用,而成为德育教育的主导,其主导影响主要体现为: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教师是整个德育过程的主导,但由于大学生作为德育过程中最基本要素,是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工作中内化的主体,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究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的措施、策略和技巧,将德育主体与德育客体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高效率的完成“自主性内化”。
  2.重视隐蔽的德育课程、加强德育的渗透力度
  高校体育教学德育的渗透,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德育内容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之上,向时代和生活开放,不断从社会变革中吸纳新鲜的思想道德养料,充分发挥体育课中的载道和渗透影响,拓展德育传递的空间,应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德语论文范文,实施隐性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始终,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高校体育德育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或是在体育课程中师生之间做一次坦诚的交谈、聊天等等。这些隐蔽课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有效避免老师直接说教的缺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接受德育教育。隐性课程还可以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思想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实施德育时应该善于把显性德育措施和隐性德育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重视高校体育课内外相结合对大学生的熏染影响
  高校体育课外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与大学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德育融于生活,它具有凝聚、陶冶、导向等方面的功能。良好的体育课内外活动是塑造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阳光、空气和土壤,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所以我们不仅在内容选材上强调德育,而且在教学措施上、课堂组织形式上都应该始终贯彻德育的教育目标,未来的校园必然是开放的充斥德性的生活化的校园,所以,要注意挖掘、整理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体育课内外活动内容,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创造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不同的校园环境对德育教育产生不同的作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潜移默化地作用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施展个性的场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不断地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锻炼学生的运动参与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等。
  4.努力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影响
  事实证明,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前提,是作为主体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良好的师德修养与人格魅力。伴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同时,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质量也需要全面提高,要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道德品质,不断探讨德育教育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不断适应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工作需求,凭借教师的个人素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加强品德修养,拓展文化视野,激发教师“自我更新”发展,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品质、高水平、高情操的师资队伍,在实施过程中主动调控发展方向才能使德育工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论建设中国完备的高校德育体系[J].思想政治教育探讨,1994(03).
  [2]侯东萍.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探讨[D].西安科技大学,2017.
  [3]王大广.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