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一方面,要让教育重新承担起拯救生命、唤醒生命意识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德语论文网站,要让爱国主义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生命意识;爱国主义 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而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提出: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 一、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人类的物质生命不断得到改善和延长,而以生命内涵为核心的精神家园却被一些现代人忽视了。为此,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使教育重新承担起拯救生命、唤醒生命意识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时代急需的生命意识教育。 我认为高中阶段应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生命意识:认识生命的重要,生命来之不易,需要珍爱;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尊重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他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界万物的生命;正确对待人的生与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尤其是要正确对待死亡等等。 比如儒家思想著作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即“爱”,是出自于诚恳的爱心。“仁”在德行上的表现是爱人的能力。孟子的“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人本思想,都有深厚的生命意识。再如《我与地坛》凝聚了作者史铁生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地坛古旧荒芜,但处处、时时都洋溢着生命律动的景象给了他心灵的启发与生命的感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学生通过用心阅读,获得心灵的震撼,认识到要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即使在逆境中,也要积极进取,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对祖国最真挚、深厚的情感,是民族凝聚的强大力量。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它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 课本中贯穿爱国主义思想的美文不胜枚举。如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看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爱国主义精神。又如班固的《苏武牧羊》讲述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因不屈于匈奴贵族的威胁利诱而受尽折磨,匈奴使其牧羊19年,历尽艰辛,终不辱节的故事。苏武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和报负融入到报效国家的行动中,实现由“小我”到“大我”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语论文范文,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韩愈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语文教师备课时要细心发掘语文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让德育与语文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影响。所以说,语文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担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 考 文 献 [1]周国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J].大观周刊,2017,(23). [2]周立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德育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