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和德育相互渗透是一个相对统一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语文教育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教育因子,因此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人文基础,注意深度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的融入,使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语文 德育 教育 融入 语文教育通过一定的文化手段作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社会期望不断下降,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德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是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追求、关爱。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是能否顺利实现语文课堂人文特性的关键因素。人文素养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概念,它包括了教育工作者的一切素养。本文所说的人文素养是指语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显作品用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 德育是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和看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一个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修养是一个长期进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才会有《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这说明了德育教育的过程是长期的,需要紧随着语文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学生往往接受到语文的感性知识,但是关于这些知识的内涵认识不足,对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领会和接受,所以给德育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平时教学中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在平时的课堂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语文教育不能够丢掉教材的灵魂,也不能仅仅片面地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降低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没有语文教育,德育就像光秃秃的树干;没有德育,语文就像是没有河水的河床,所以语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载体。语文教育要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度挖掘教材的思想深度,达到文和德的相互统一。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德育是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教材加以实现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上的授业解惑,更应该是灵魂上的授业解惑,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自我、了解自我、解剖自己灵魂的窗口。只有在语文教育中才有可能使学生有可以触及到自己灵魂深处的机会,才有可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语文教材中,不少优秀的文学著作都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在平朴无华的语言里流淌着主人公高尚的情操、坚韧的生活态度和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哲理。在文学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被作者赋予了或者寄托了作者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它们是那么轻易地触及到人类的心灵。优秀的文学著作往往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精神气度。例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豪放的人生态度;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怅然若失;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反映了对反动势力的憎恨和对普通民众的热爱。 二、重视语文课堂影响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注意把抽象的、不可以言说、只可以意传的德育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感染、受到鼓舞、受到教育,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一)重视情感的影响。情感就像一道温暖和煦的春风,它轻轻地抚摸着学生的心灵,柔柔和和的,不留下一丝痕迹,却让人感受到了舒适和快意;它又像一道道蒙蒙的春雨,那么湿润得恰到好处,给人以心灵的洗涤和灵魂的净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作用。道德品质的形成必然伴随着情感,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情感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平等地对话,在心灵的互动中感悟生命,感悟品质,感悟人生,在学生的心灵和课堂之间用感情建立起一道牢固的桥梁。 (二)重视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德育教育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说理论教,不是空洞地描述,不是随意地感情宣泄,不是牵强附会地说教,它有着一定的凭借和时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语文老师,凭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闪亮的思想光辉,吸引着学生的目光。语文教师要善于扑捉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略论生活实际的同时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时机。每个人都和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现实社会的描述和略论最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最容易打动学生的心,最容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 语文课堂教育中,教材内容和现代生活联系得很少,例如教材内容的背景、生活情景等,同样还有学生有限的生活经历缺乏,对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认识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依靠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入地认识到教材所表达的感情,使学生的内心和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这和有时候人们在阅读中的感觉一样,快乐着主人公的快乐,悲伤着主人公的悲伤,产生了和作者同样的心理感受和精神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情和景的统一,人物想象和思想的融合,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能够统一起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感觉到德育不是那么的虚无缥缈,德语论文网站,好像云彩一样抓不住,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自己没有认识到它存在的时候,它已经在作用着我们了。 三、语文德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意义 大学语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沃土,只要持之不懈,就能像春雨一样,化作无形,润物无声。大学语文教育要紧紧依靠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教材内容,注重对学生在人文和德育方面的感化、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丰富的人文知识、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具有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 语文教育和德育的结合使学生学会了“真”。真诚待人、真诚待物原本是中华人民的一项传统美德,曾几何时,却成了中国人最为缺失的精神品质,假药、假牛奶等食品领域丑闻不断高发,彭宇案其身上的我国传统的尊老爱幼等品质荡然无存。诚信曾经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项优秀品德,现在却成为了一个似乎遥不可及的精神目标。通过语文教育,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而且也要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语文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中不因为各种诱惑而随意抛弃内心的坚持,坚守诚信,坚守内心的底线。 语文教育和德育的结合使学生学会了“善”。善是语文教育的灵魂,语文教育就是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使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和道德意识方面受到震动和觉醒。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就是道德素质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都是为了向善,语文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生活的品质,也要培养学生热爱他人和社会的思想。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习和吸收他人高尚的灵魂乳汁,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精神,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指引,达到净化灵魂和思想的目的。情操是人类在实践中综合起来的不容易改变的情感和操守的倾向,通过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具有高尚的情操,使学生不断地受到美好的情操熏陶,使学生学习并且保持自己的正义感、荣誉感。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自尊自强、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等优秀品质,而且还会养成吃苦耐劳、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不仅在顺境中可以顺利发展,在逆境中也能够咬紧牙关不断坚持。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容易受到教材和老师的感染,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肯定的眼光中,不断地建立起自己的优秀品质。 语文教育和德育的结合使学生学会了“美”。语文教育和美是分不开的,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美,达到美的境界。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增强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增强审美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美、想象美、理解美,能够体会各种形式的美,例如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悲剧美、高尚美等,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内心对美有一定的认识。美可以表现为某个具体的意象,也可以存在人的脑海里,说到底,德语论文,美一直都存在,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懂得美、发现美、欣赏美,让美伴随着学生的思维、意识,让美体现在生活中,促进学生语文水平和德育的提高。 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也离不开生活,语文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生活充满了语文教育的素材,德育的素材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也使语文教育的思想具有了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蔚,刘春萍.语文教育中应有德育教育[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7(7):15-16. [2]程海燕.论语文学科与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20-21. [3]李能,郑宏.中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研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7(5):18-19. [4]林淑红.更新观念突显大学语文的德育目标[J].辽宁高职学报,2017(03):22-23. [5]陕艳娜.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7(07):14-15. [6]李彩云.高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J].探讨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2):27-28. [7]袁玲,胡勤平.高职语文德育渗透的新模式[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7(28):19-20. [8]孔瑞珠.润物于无声之中――浅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7(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