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7)01-140-01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随着教改的深入,德育渗透愈来愈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适时适当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能培养同学们独立自主、战胜困难的精神和意志,而且还能帮助同学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在设施这一目标时,一定要把握适当,否则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白白浪费时间。为此,在具体操作时应做到“五不宜”。 一、不宜时机不当 既然叫渗透,一是体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要次于教学内容;二是体现了它的难度。渗透要把握一定的时机,如果课堂上随时随地、漫无目的、毫不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如把水洒在玻璃板上,渗不进去,因而一定要讲究选择最佳时机。那么,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呢?当学生出现“可渗面”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可渗面如同求知的欲望,当学生有了这种接受德育教育的强烈欲望时,抓住这个时机,学生易于接受,而且效果显著。这种机会常常出现在课堂教学的高潮时,如在讲授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当同学们北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时,课堂一篇寂静,这是教学高潮,也是渗透德育的最佳时机,这时培养同学们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思想品质具有针对性和价直性。这种机会还会出现在课堂发生“突发事件”时,比如课堂上某同学因不端正坐姿突然摔倒,凳子也损坏了,学生哗然,这时候不宜直接批评,更不能草草收场或不予理睬,如果改用对学生的爱护公物教育,既教育了这位同学,又面向了全体。总之,老师在课堂上应会捕捉战机,把握时机。 二、不宜过长、过多 过长是指一次渗透时间过长,过多是指一堂课渗透次数过频。过长则削弱课堂教学内容,喧宾夺主;过多则分散学生注意力。渗透就应该像渗水一样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要删繁就简,最好是三言两语,点到即止。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像写散文那样,放得开,收的拢,切记宕开一笔便一发不可收拾,忘乎所以,从而大大作用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不宜形式单调、单板 如果每次德育渗透都采用同一种措施,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像吃饭一样,渗透也要制作成各种花样,这时候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厨师,烹调蒸煮,样样俱全。比如可以利用电教手段,放映图片;可以设置疑问,让大家见解;可以创设情景,用美的朗读、美的音乐、美的图画去熏陶学生;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措施,引发学生思考…… 措施可谓很多,教师要善于思考和创造才行。 四、不宜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学科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科学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德语论文,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不宜扭曲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略论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一强调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式;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总之,渗透德育不能只讲我“渗”了,更要注重效果如何。如果能抓住时机,删繁就简,采用多样化的方式,那么,德语论文范文,德育渗透就一定能做的扎扎实实,从而达到培养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