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述中德教育体制的异同[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中国与德国在教育形式上都有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级教育之分,但是在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上却千差万别。本文就中的教育体制之间的异同进行研讨,找寻两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利与弊,并以此为契机对我国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便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教育体制 教育背景 对比略论
  1 引言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开始密切起来,而德国作为中国的好朋友之一,两国在语言、文化、宗教、哲学思想的交流、碰撞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选择去德国留学,去学习德国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德国籍学生来华进行学习,笔者通过对自己在德国7年留学的感悟以及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来跟大家分享中德教育体制存在的异同
  2 中德教育体制对比
  从教育体制上来看,中国和德国两个的教育都有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种形式,下面笔者对三种形式进行略论,来研讨两国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的利弊。
  2.1 初级教育
  与我国国家一样,德国的学生入学年龄也是6周岁,有寒暑假,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德国的小学生只有在早晨的时候是上课时间,每学年大概只有两次考试,而且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化只是之外,学校会给学生上烹饪课、园艺课以及手工课等等。但是在中国小学生上课一般是上午和下午,除了课间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之外,学校并不会给学生安排其他的娱乐活动,且在小学期间老师和家长就会告诉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才会有前途。中国式的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德语论文题目,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国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观念,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前边也提到了中国小学生的课业较重,德国小学生的课业较轻,这是两国初级教育的最大区别,无论是哪种教育体制都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
  2.2 中等教育
  德国的中学有三种划分,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其中普通中学的学制为4年,一般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进入普通中学进行学习,这与我国的初中相差无几,在普通中学毕业之后学习可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实验中学的学制为6年,德语专业论文,在德国37%的就业人士来源于实验中学。在实验中学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就读专科学校或者是专业学校,并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从而赢得就业的机会。而最后的文理中学,是指在中学时期就开始文理分科学习,文理中学学制为9年,这也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毕业于文理科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由于德国在初中时期就开始分科学习,所以目前德国一种介于三者之外的学校,那就是综合性中学,在综合性初中毕业同样也得到德国联邦各州教育部门的认可。
  中国的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在初中时期属于综合性学习时期,学生需要学习文理方面的知识,初中升高中之后开始分文科和理科。中国是一个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国家,也就是说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一步一步的学习之后,通过高考才可以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压力。这在中学阶段的德国是没有的,中国的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抛开学习之外的其他事物都会成为阻挡学生前进的绊脚石,家长会为孩子清除绊脚石让学生努力的学习。而在德国家长认为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不沉迷就应该背允许。
  2.3 高等教育
  德国的高等院校除去教会大学之外,一般授课是采用讲座和联系,其教学内容难度较低,但是想要顺利的毕业需要吃一些苦头,有的德国大学生读7、8年才会被允许毕业,且德国的高等院校一般都是由个联邦州兴建的,采用的是学分制教育体系,其考试的流程有三种形式理工、文科和国家考试。想要进入德国高等学府留学,需要准备高中毕业证明或者大学学习证明,在通过德国国家级别的“DSH”语言测试后,才可以进入德国的高等学府进行学习。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德国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进入中国高等学府进行学习需要先吃苦头,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高考,一旦进入高等学府那毕业就会是一件很顺利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大学不存在学分制,无需像在德国上大学一样修满学分才可毕业,所以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最大的感受是考大学难,毕业容易。
  3 中德教育体制异同的成因
  十六世纪的德国其学校都是以教会的形式出现,科目大都是文学、医学、神学等科目。在宗教改革时期,教派为了扩充实力纷纷开始简历属于自己的教会学校,彼时处处可以看到学生进出教堂的身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教会学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意义上的德国教会学校除了仍然存在宗教气氛之外,还有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一般来说,在德国能够进入教会学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来自于富人家庭,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大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潜意识。而在科举制度流传二千多年的中国,教育是一个跳板,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教育界取得较高的地位能够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对物质的追求。在我国古代就有修身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在现代中国父母仍然将知识当作子女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工具。在德国哲学理论较为出名,许多德国人将学习哲学作为一种贵族精神,也就是说了解了哲学的内涵才能够成就精神上的解脱。现如今更多的德国人开始以就业为导向学习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但是要知道相比中国来讲德国的法制较为健全,各项惠民政策较为齐全,所以德国的就业压力较轻,一时间让习惯“放松”的德国人紧张起来也不是一件易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就业压力大,所以想要赢得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就必须要学习,让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开辟道路。而德国的家庭教育一般比较务实,大多数的父母在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会推荐子女参加工作或者去学习一门技术,这是与中国式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周燕军,王珉.论教育体制评价的三大维度[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2]卜森.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7(14)
  [3]张克辛.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08)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