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德育是素质教育之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同样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谐有机的统一起来,不留痕迹地对学生实施德育,起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那么,如何巧妙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品德培养呢?本文略从以下诸方面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巧用课文插图,学会感知,让学生在欣赏中接受德育渗透
  现行苏科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很多插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子,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用“心”观察,适时恰当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九寨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特别是课本53页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九寨沟童话般、如诗如画的景色,再结合课本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的描写,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滋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种审美的体验,逐渐在学生的大脑中慢慢沉淀为有益的营养,不仅使学生体会了九寨沟旖旎的风光,而且更使学生透过九寨沟的神奇景象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广袤的国土上还有许多这样美丽如画的景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二、创新识字教学,挖掘内涵,让学生在识字中接受德育教育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也凝聚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教师完全可以在学生学习语文之初,就通过汉字教学让学生感受祖先的智慧而产生深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著名社会活动家安子介先生曾经说过:“汉字的每一段转弯抹角,都蕴含着一段美丽的故事。”试想,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踏入语文之门伊始,就能带领学生步入汉字学习的“仙境”,通过指导学生解读每一个汉子背后的“故事”,学生就能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祖先的伟大,体会中华文明的神奇和有趣,他们就会乐学汉字,想学汉字,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汉字的奥秘。如:教学“笑”字,可引导学生想象“笑”宛如一个脸上满是喜悦的小宝宝站在眼前;“孝”字,仿佛 一位“老”人在孩“子”的搀扶支撑下前进的生动画面,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美德的体现吗?再如“好”字的教学,教师可抓住字的组成,进行拓展:男生和女生和谐相处、彼此融洽就是“好”,正像我们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里,相互帮助,团结友善才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大家才能共同进步。从而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友好,创建良好班集体的意识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三、感悟重点语段,激起共鸣,德语论文题目,让学生在品读中接受德育渗透
  大凡美文佳作,作者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往往不会直接呈现出来,而是含蓄委婉,尽可能的隐喻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慢慢品味、思索,方能嚼出其中的韵味。正因如此,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渗透德育,教师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重点语段进行品评,借助关键语段的略论,激活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人物和鲜活的场景,再通过老师的诠释,渲染,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如涓涓细流沁入学生心脾,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引发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恨作者所恨,爱作者所爱,从而达到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彼此交融。如关于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教师应重点抓住文章中叶欣的话,让学生有感情的仔细品味,在头脑中再现那个舍生忘死、身先士卒的人物形象,从而懂得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的精神。又如在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的教学中,抓住老鹰和小鹰的对话,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仔细感悟,体会小鹰飞到不同高度时的态度以及老鹰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小鹰在老鹰的教育下,变得虚心好学,努力上进,明白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不断前进,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四、引导有效想象,拓展意境,让学生在感悟中接受德育教育
  所谓课文意境,即作者在文学著作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互融合而生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意境深远、意蕴优美的课文俯拾皆是,其中也不乏富含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渗透德育时,首先要移情入境,通过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与暗示,将学生领进理想化的意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良好的德育体验。如六年级下册王冕《墨梅》一诗,作者没有正面描绘墨梅的姿态和精神,开篇写了诗人观赏自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引人入境,诗人、梅花构成了独特的意境,后两行是诗人融情入境直抒胸臆的想法,表达了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德语论文范文,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怀。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充分感悟诗中的意境,领会作者志存高远的心态,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然后再适当点拔,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有机恰当地渗透到知识这一载体中。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既要挖得准确,又要渗透得不露痕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殿堂,更成为学生接受德育熏陶的乐园!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