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及科学态度的树立及培养是数学教育德育功能的体现。本文通过略论数学教育德育的功能及实施途径,使数学教育显示其德育价值。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ethics, philosophy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are functions of moral educatio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and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moral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关键词: 数学;德育;功能;途径 Key words: Mathematics;moral education;func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8-0212-01 0 引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立了德育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学科教育作为进行德育的最经常途径,应体现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强调知识获得与情感、态度培养相结合。数学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人类最富有理性魅力的科学文化。因此,深入挖掘其独特的德育功能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1.1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人生观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应以现实的形式呈现于教学之中。广泛运用性是数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德语论文网站,数学课堂中可充分借助数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紧密联系作为切入点,及时、恰当、有针对性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将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有机地融入课堂,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例如,在“算一算,晓理动情”这节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有关环保、社会的场景,德语论文,通过计算废弃塑料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勤俭的美德,激发学生为社会积极做贡献的良好道德品质。 问题1:每天我国人民消耗的物资(说明:假如每人每天0.5千克粮食),估计可乐瓶的容积355ml,我国青少年大约有2.3亿,假如每人每天扔一个可乐瓶,堆在一起能装几间教室?假如每个塑料瓶能卖5分钱,而修一座希望小学要300万元,问把这些瓶子卖掉能修几座希望小学? 1.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数学是历史成果积累而成的科学。数学史不仅是数学思想、数学措施的宝库,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丰富资源库。首先,从3000年前古代社会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到先秦之际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再到宋及元初数学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些史料使学生了解中国数学在实用主义价值观影下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其次,通过再现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到各自与其他文明中心不同特色的思想及历程中有过独特风格的思想渊源,以发展人类文化的观点认识中国数学及文化,做到学为所用才是真正意义的爱国主义。 1.3 培养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 数学通过建构模型解析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确定性和规律性,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其他学科同样具有培养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从的思想观念,但是在深度、广度方面无法与数学相提并论。科学态度则是一种求实、创新的态度,事事讲求有根据地判断,不迷信权威。因此,发现事实和反驳谬误、全面客观评论事物真伪是数学教育的德育价值所在。一次美国举行的全国性“初级学术能力测验”考试中,中学三年级学生丹尼尔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态度赢得了赞赏。测试题如下: 问题2:有一个正三棱锥和一个正四棱锥,它们的棱长相同。问重合一个侧面还有几个暴露面? 解析:标准答案注明为7个,而丹尼尔的答案是5个,结果被判为错误。丹尼尔让当工程师的父亲动手做了两个实物模型证实了他的结论。当三棱锥与正四棱锥的一个面重合后,正三棱两个锥面分别与正四棱锥的锥面共面,所以是5个。 1.4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 恩格斯对于数学育人功能的一个重要论断是: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数学中充满了辩证法,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例如,对数使乘法转化为加法,除法转化为减法;极限概念,特别是现代的极限语言,体现了有限与无限、近似和精确的辩证关系;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描述了微分与积分两种运算的联系和相互转化……通过学习上述内容,学生感受到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促进其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 1.5 增进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促进德育的形成。开普勒认为,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数学语言、数学推理、图形变换、对称等内容中无处不展现数学美。不少国家把美育教育列为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如英国16-19岁的数学课程总目标提出“发展对数学的美学观与历史的鉴赏力”。数学中代数结构的美观、几何图形的美好、措施构思的美妙和逻辑结论的完美,带来一种令人震撼的心灵共鸣。比如,许多貌似无关、相距很远的概念,如代数式的最大公因式、方程组的解、直线的交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都能用交集概念统一,岂不妙哉?如此种种表明,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美感愉悦是德育渗透的必然选择。 2 数学德育的培养途径 2.1 注重社会意识,联系教材以外的现实 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事物、观察生活,从中获得人文感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展开想象,用提供给他们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摆出各种组合图形,并让学生把自己拼好的图案粘贴在纸上,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和亲人。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赠送给他人时,内心充满了快乐,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与同学、家人及老师的感情……。 2.2 提炼精神思想,加强批判思维的训练 数学学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探讨成果,而且是高贵精神思想的训练工具。纵观数学发展历程,数学精神为混乱的思想领域带来了理性之光。数学精神包含诚实、勤奋、公正和批判,而批判精神尤为重要。例如,对平行公理的怀疑,导致了非欧几何的产生。一道国际数学测试题描述到:船上有30只羊,35只牛,船长年纪多大?不少同学回答为65岁。其实这道题重在考察学生质疑能力,关于无相关可用信息的题目,只有极少数学生敢于质疑,提出反驳,这是缺乏批判精神的表现。 2.3 开展数学史研读,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数学发现的每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数学家们具有超凡的胆识、百折不挠的毅力。数学造就了数学家独特的人格气质。华罗庚、苏步青、陈省身、姜力夫等,他们在追求学术中精益求精、虚怀若谷,在为人处事上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在金钱名利上淡然无私、濯清涟而不妖。这种高尚的人格品质,使学生明白真、善、美的标准,激发他们追求正义和坦荡做人的热情,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源泉。 参考文献: [1]齐建华,王春莲.论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J].教育探讨,2001,5. [2]曹一鸣.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J].数学教师,1995,15. [3]李正银.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