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德语论文题目,教师应从关注美术的教材内涵、课堂教学、教学手段等方面,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导向 一些家长把学习美术看作是功利活动,把美术教师看成达到其功利目标的工具,把学生视为其功利行为的产品。例如:参加各种单位、商家、厂家主办或协办的书画展,不惜财力、人力,让学生荒废学业走那些所谓荣誉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美术的审美功能被淡化、弱化,学生较少能体验到美术带给人的快乐和美感,反而抹杀学生的天性,弄巧成拙。 (二)技术化的美术教育内容 美术教育的内容存在一种技术化倾向,即过于强调让学生获得美术的知识和技能,重“技巧”轻“审美”,把美术学习视作单纯的技术性学习。由于过分重视对美术技能、技术的掌握,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淡化美术的审美目标。在美术课上,教师过多重视纠正学生的明暗、透视等技术化问题,而不追求对美术审美能力的感悟、对创造规律的自由应用,不能做到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 (三)教师自身认识不足 很多美术教师认为德育是思品老师的事,把德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把德与美完全分离,使大量的德育因素和时机白白流失。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1.了解教材德育内容 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丰富,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学校、环境、环保、和平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2. 区分教材德育特点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上课之前要求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略论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些课程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八年级上册的第2课《老师,您好》,其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贺卡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还有些课程其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发掘、发现和理解,如《美丽的西湖》,其德育因素并不明显,我们就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在教学生学画的同时,还联系实际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欣赏、略论,使学生感受到杭州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关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不但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在课前准备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对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素质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因此作为教师应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要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如在七年级上册第2课《徒手画校园》的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带领学生来到校园环境中,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的享受。平时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往往不加注意,领略不到自然景物的美。金色的秋天,学生知道是美丽的,而对秋天叶子的丰富多彩却视而不见,对叶子形状的千变万化就更加忽略了。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欣赏,德语毕业论文,不会欣赏大自然的美,那又谈何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呢? 2.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地渗透德育 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课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德育教育。 3.在课堂作业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新课标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它既是审美的动力、中介,又是审美的体验、效应。如果没有审美需要唤醒的驱动的情感,审美就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不能形成深刻的体验、深层的领悟、主动的创造。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从小学会区分什么是美,什么不是美,让他们欣赏美的著作,鼓励他们画出美的著作。在美术教学中,发掘教材本身包含的思想内容,应用情感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