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初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德育功能是任何教育阶段所不可替代的。因此,初中学校应该应用行之有效的对策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本文从借助课本内容教会学生辨别善恶,教师以情育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生实施德育的相关对策。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善恶,道德情感,爱国情操 引言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或品质德行方面的作用,让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认识、体验,并付诸到生活实践中,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初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德育功能是任何教育阶段所不可替代的。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要求所谓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科学技术知识,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辨别善恶,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理想的人格魅力等。而初中阶段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对培养将来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意义。因此,初中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对策达到培养学生学会辨别善恶,培养道德情感和爱国情操,从而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 一、借助课本内容,教会学生辨别善恶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课本,其内容丰富,人文色彩较强,并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语文课本中的诗词著作,不仅有着优美的意境,而且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课文中的优秀诗歌著作都蕴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德语专业论文,其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都起着净化和升华的影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能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善恶观,能提高他们辨别真假、美丑的能力。如学习三吏三别之一的《石壕吏》,全诗通过老妇的痛苦申诉,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苦灾难,以及诗人对残暴官吏的憎恶,表现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追求。因此,借助新教材中的课本内容,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的能力。 同时初中教材中还蕴含有很多的名人名言,比如语文课本中就选取了许多的英雄人物素材,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名人事例,背诵他们的名言,可以起到辨别善恶的目的。比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曹刿的“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等,这些名言历经千年,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和善恶观念,可以让学生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而起到激励影响,并能有效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课本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文学著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曾以毫不妥协的批判精神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以此唤起人们的正义感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学生在欣赏这些教材内容的时候,会深深地被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情景事件,以及深刻的寓意所吸引,他们在精神上会受到震撼。借助这些人物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目的。 二、教师以情育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众所周知,单纯的德育侧重于道理的灌输,而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以情育人,侧重于“情”的感化,因此只有教师做到“以情化理”,对学生充满理解和关爱,并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首先不应歧视后进生,因为后进生只因为落后于其他的学生,往往不是成绩不理想,就是个性相异与其他的学生。如果教师歧视这些学生,就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产生叛逆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从而给德育工作带来难度。因此,教师运用心关爱这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应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对症下药,并用心去略论学生后进的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帮他们找回信心,摘掉后进生的帽子,从而解决他们的德育问题。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应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比如在上不同的课时,应针对所学的不同内容,有效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其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美好品德。如语文教师在上《紫藤萝瀑布》这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紫藤萝的遭遇带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启示,这样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就会明白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界,都避免不了偶尔遭遇不幸或坎坷,但是只要生命在,希望就在。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勇敢、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情感。 三、开展丰富活动,陶冶爱国情操 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2]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就看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不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因此,爱国主义是一种可以鼓舞人民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强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发挥初中教育以情动人的优势,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初中生因年龄特点,思想尚不成熟,加上其个性较为叛逆,因此有意灌输品德教育不易让他们接受,甚至会事倍功半。如果教师开展丰富的活动,往往可以水到渠成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同时,初中生对爱国的概念还较为模糊,这就更需要教师多开展活动,巧妙地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众所周知,爱国作为一种优良的传统美德,一直被众多的仁人志士所尊奉。而自古至今,表现爱国主义的文学著作更是多不胜数。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课本中也选用了很多爱国主义的著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类著作时可以借助组织丰富的活动来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如教学生唱《我爱你,中国》,学生通过吟唱“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3]等歌词,就会感受到全国人民以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从而激发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应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这比教师单纯地说教和道理灌输,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初中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关键时期,也是青少年发育身体、增长知识、道德意识开始逐渐加强的时期。如果教师在这一阶段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渗透,德语毕业论文,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他们也会相对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并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因此,德育是初中各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以及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知识素质之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充分利用初中阶段德育的关键性,深入探究初中阶段教育对学生心灵健康的促进影响和美的心灵的塑造功能,是每个初中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马小兰.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点[J]. 文理导航(下旬), 2017, (3). P26 [2] 韩震.对于当代中国道德重建的思考[J].新视野,2017,(5).P56 [3] 郭兴兵.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材料与途径[J].素质教育论坛.2017(06).p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