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社会对商业活动的深度思考,商业教育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拷问。毋庸置疑,商科教育中实施德育是极其必要的。一旦商业活动中缺少道德的规制和调节,势必会作用商业运行的有序性。改善我国商科教育中德育缺失近况,需进一步加强商业道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职业发展教育。 我国商科教育领域中德育缺失的近况是多重原因综合导致的,因而改善德育在商科教育的处境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角度着手,形成合力。商科教育者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面向社会整合教育资源,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和措施。 (一)加强商业道德教育 商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子集,是社会规则和规范在商业交往中的集中体现和要求。在商科学生的教育中重视商业道德,使学生在学习商业知识的同时,塑造道德品质和职业形象,对个体职业理想的实现、商业的持续良性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无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1. 构建目标体系,提高道德素质。商科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应该是知识型和技能型的,更应该是道德型的。我国商业德育需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加强:在价值观层面上,既培养学生的竞争观念,又要进行道德塑造,使其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知识层面上,使学生系统掌握商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规范,并在教育互动中内化于心,在商业实务中外化于行。换言之,既要让商科学生懂得道德规范,又要促进其积极转化道德意识,使其商业活动具有道德性;在技能层面上,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使其行为具有道德属性。 2. 创新内容体系,提升精神境界。大学教育除了传递和探究人类知识之外,还承担学生社会化、道德化教育的责任,如独立思考、心境澄明、想象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个人责任感、社会良知、同情心等[2]。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较高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社会觉悟和良好的现代文明素养。重视商业道德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3. 丰富活动形式,端正价值取向。商科院校应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实施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商务谈判模拟、案例研究等,对学生进行价值澄清,提高学生的商业道德素质。学校进行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时,在商业实践中积极加深学生对商业道德的认识,有效作用学生的价值取向,使之形成合乎道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4. 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中国特色。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国外的商科教育很重视给学生渗透商业道德观念,这种具有远见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培养和塑造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时,也应该以传统美德为基础,融入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所倡导的商业道德意识,培养具有跨文化、跨地域道德意识的人才。同时,也应该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教材,在适当的章节中,编入相关案例和思考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商科教育课程体系。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我国商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前提是立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采用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方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实现商科人才核心心理素质的实质性提升。 1. 拓展教育内容,加强人格塑造。商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着眼于商科人才心理素质的核心指标展开,既要普及一般性心理健康理论和心理疾病预防知识,又要注重对人格的塑造,着力培养商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其积极的意志品质,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使之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效的规则执行力。 2. 形成健康心态,提升适应能力。商科大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要求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原因在于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无法避免接触不同的市场主体,挑战和压力无处不在,较高的专业素养并不能保证其成功扮演商业角色,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是商科学生成功的关键因素。商科教育中,情境展现可以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以交际模拟为例,可模拟人际交往情境帮助学生获得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减少交际不善带来的心理压力。此外,商业活动追求创新,而创新需要正确的认知导向。能力和思维的创新也有赖于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的培养理应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实现知识、措施内化和迁移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角色规范,增强其适应规则的能力,积极的社会体验会帮助商科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 3. 重视集体教育,抓好针对性教育。心理健康理论教育主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实现,不可否认,直接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影响十分重要,但是仅仅通过这种形式单一施教,教学难免缺乏弹性和张力。因而可以尝试对各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开设《人际交往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等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某一学科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在学生心理干预方面,教育活动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关注个体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体心理问题的治疗。例如借助心理调查、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形式,及时发现潜在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度干预,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 4. 采用公司培训形式,转变现有教育模式。商科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引入公司培训方式[3]。从个体发展来说,商科类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营利性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也会对组织成员实施职业教育。教育内容除了职位信息之外,也会涉及组织文化、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帮助新老员工适应工作,扮演好组织中的角色。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学校教育而言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为显著,其多样的培训形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拓展生涯发展教育 以职业为主线的生涯发展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特点、兴趣和能力,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自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及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能够启发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德语论文题目,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基础。 1. 正确自我认知。认识自我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正确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在大学期间注重提高目标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准确认识自己,客观进行自我定位,找出差距,有准备、有计划地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是应对危机的最好选择。作为商科类专业的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才能在面对危机时,及时化解危机。 2. 树立科学观念。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必须立足宏观社会环境,尤其是经济环境,只有正确审视外部环境,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念,才能正确引导职业实践。当下经济环境的多变性加大了商科学生未来的职业难度,这对商科学生的能力养成和职业教育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就我国近况而言,宏观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势头依然强劲,整体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商业前景广阔,就业市场对商科类专业学生的需求逐步加大,这为商科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因而,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必须认识到就业难度固然存在,但不宜对国内就业形势持过分悲观态度。 3. 积极提升能力。双向就业选择是人才市场的基本规则,但是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实践经验而在双向选择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商界尤其是金融、贸易、会计类公司以工作经验为标准确定职位与薪金已是业内惯例。因此,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将学习、见习、实习、实践作为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利用寒暑假主动找单位实习,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专业见习、实习,有效利用专业实习的时机,在实习岗位上把系统的专业知识逐步转化为在岗工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4. 选定目标行业。商科类大学生应结合自身职业愿景和宏观经济趋向,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行业,确定职业锚。商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需要处理好目标行业与目标地域、近期职业目标与长期职业目标的关系,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从多角度综合权衡目标行业、目标地域的搭配,确定求职预期。商科教育中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择业取向,商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综合实现和社会宏观职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对商科学生而言,选定目标行业时既要考虑优化从业的外在回报组合,又要兼顾内在的价值实现。 温家宝总理2017年2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指出:“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有效应对这场危机,就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影响。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商科教育中德育培养的思考,加强我国商科教育中的德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姜微微.以发展模式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黑龙江教育(高教探讨与评估),2017,(6):33-35. [2]郎禹颃.试析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7,(9):167-168. [3]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中国EAP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校对:杜 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