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现实性诉求[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
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高校德育重思想政治教育轻道德教育,学科教育重规范教育轻德育渗透。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英语是大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教材课文内容中的道德元素,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本文主要研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必要性;现实诉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7)05-0075-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7.02.021 1 . 德育的概念界定 要了解德育的概念,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道德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继承性。道德规范与法学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是行为规范,区别在于:第一,影响途径及约束力不同。法学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学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第二,形成方式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学则是由国家制定的;第三,代表的利益不同。法学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德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法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社会道德公约教育等。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其中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思维方式的教育;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思想和法学思想的教育;道德教育是指对人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 2 .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殊性与可行性 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7)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可见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教授,更要突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需要。钱冠连教授曾指出:“所谓外语的教育教养影响,是指外语教学对学习者功利(掌握一门外语)之外的思维的训练,人格的培养,对所学外语文化与情趣的灌输,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句话,外语教学的教养影响旨在与其他课程一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与高度文明相配的人。”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涉及中西方人文、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文化成果,构成了德育的文化资源。德育文化利用科技文化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利用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利用制度文化培育学生的法纪观念等。教师通过独特的语言文化传递方式,使学生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意识形态的认同,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英语教学以交流为主要途径和措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力及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更深刻了解西方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让学生认同人类共有的优秀品质,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引导并教会其如何做人,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构筑他们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品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利用教材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另外,目前很多高校所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从教材的选材、编排到教学资源都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而且许多课文隐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内容,这就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 . 大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及现实诉求 3 . 1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弊端与不足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一方面,高校德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轻视道德教育。我国传统德育范围较广泛,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一直以来德育被基本狭隘化为政治教育,目前高校德育主要倾向于思想政治法纪等教育,德育之本原即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即通过德育养成人的道德,使人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有健全人格的人。高校德育的育人的功能无法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前高校德育过度强调社会需求,轻视个体发展,或者有部分学生在重社会轻个人的德育背景下走向极端,而变得自私和个性乖张,却误以为这就是个性意识的张扬。另一方面,高校德育还存在着急功近利,忽视德育的底线--求真。当前某些高校德育机构在德育过程中,往往忽视德育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比如某段时间准备抓哪方面的德育,就热热闹闹地搞此方面的活动,写总结报告,开表彰大会,这些形式走完,德育就随之结束。高校德育简单化倾向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离,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庸俗化、功利化倾向。我国目前的社会近况却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道德的底线--求真,说真话者不如说谎话者更具备社会适应能力,青年人失去热情纯真,变得老于世故。高校或者因为就业近况艰难,将“求真”引向了一个误区:摒弃德育而追求生存的本能,结果使得不少大学生认为只要能谋得职业,不管什么虚假的手段都可以用,道德观、价值观模糊。 3 . 2 高校学科教育中过度重规范教育,轻德育渗透 目前高校德育的主要机构是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学生会等有关机构,他们主要倾向于思想政治法纪方面的教育,而学科德育侧重“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渗透,具备普遍性、长期性和连贯性等优越性,学科德育理应与机构德育相辅相成,但我国的现实是高校长期重规范教育,学科德育被长期忽略,与德育的规律背道而驰。高校将学科教育划归教务处管理,而教务处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是否认真传授知识和防止教师思想偏激等方面给学生带来不利的作用等方面。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学科德育的进行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职业操守与道德素养。职业操守与道德修养较好的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这不能不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遗憾。国外很多大学的经验值得一提:由于国外很多著名的理工大学的理念是--只有学习人文学科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理想的人,所以很多著名的理工科大学早已经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的教育。我们国内不少大学也有这样的尝试,德语毕业论文,比如北京大学就规定:理科学生就必须选修一定量的文科课程。高校产业化的刺激,使得学校过度重视学生适应社会及生存技能的培养,我国的高校几乎都成了职业技术学校。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影响,这里的课堂不仅仅指的是思政课,而是指大学中所开授的所有的课程。而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里的基础课程,面向学生广泛。如能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逐步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势必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影响。 3 . 3 我国“德育为先”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近几年教育改革与发展具体的推进思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德育为先”,既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又符合德育教育规律,意义深远而重大。任何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杰出的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青年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昌盛与否,与当代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外界的导向对这些观念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大学的德育教育相当必要。但是,由于高校德育的低效,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德语论文,高校德育主要通过思政课、党团建设、课外活动及网络媒介来进行,内容更多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陈旧单一,与学生生活脱节。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影响,这里的课堂不仅仅指的是思政课,而是指大学中所开授的所有的课程。在大学的众多课程中,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是所有在校生的必修课。它的学习人数多,课堂学时多,学习时间跨度长,教学层次复杂,作用面也相当广泛。如果能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逐步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势必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影响。同时,大学阶段也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未来发展等各方面的积极引导。因此,大学的德育工作应采取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帮助大学生心灵的成长。教育不仅给人以知识,更给人以做人的信念和力量,给人指明奋进的目标与理想。作为一名大学英语老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辅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3 . 4 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名篇《师说》中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师的主要职责,其中“传道”居于首位,很明显,德育是广大教师必须首先承担的职责之一。在大学的众多课程中,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是所有在校生的必修课,学时多,学习时间跨度长,教学层次复杂,作用面也非常广泛。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媒介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正是“教书育人”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使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德育教学不再是脱离实际的政治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全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在语言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英语教师应把“教书”与“育人”结合在一起,利用一切的方式将德育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品德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 . 结语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善于利用手头上有效的资源,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宗旨,也是为高校的德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邓卉.试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成人教育,2017(11). 郭燕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J].太原大学学报,2002(01). 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J].高等教育,2003(10). 解朝龙.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学英语,2017(16). 李宜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02). 田建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05).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