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探究[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纷繁复杂的文化社会思潮,作用到了青少年学生,也作用了学校教育,学校德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问题一直是近年来教育界讨论的中心话题。究其原因,是有效性针对性是德育工作是否得以有效进行的真实写照。同时,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问题,也是辽宁省大连市102中学一直讨论的中心话题。近几年来,学校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究“引导性的自我管理”德育模式,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并逐步形成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德育特色。本文笔者结合学校德育实践,谈点粗浅的思考。
  德育思考要立足顺应人性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作用,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 “弟”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也就是要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帮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因此高中教育不仅要对学生三年后的高考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不仅要通过智育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兴趣,通过美育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更要通过德育造就学生高贵的灵魂,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和自觉信仰。
  学校在70年的教育实践中,秉承“扬长发展,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立德、立志、立功、立人”的校风,“自励、自胜、自主、自强”的学风。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使命,即“致力于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终身学习的热忱,成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责任感的好公民,为迎接未来挑战做好准备”,并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出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
  为实现学校的教育愿景,积极推进“引导性的自我管理”德育模式,不断强化德育过程中师生的双主体性,努力将学校道德价值的引导和个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动融合起来。德育过程是一种由外而内由学校及教师向学生施加作用的过程,更是学生自身在道德方面不断建构“内化”的过程。“引导性”要求学校的德育要以人类和民族文化中凝结的道德智慧和核心价值为引领,与学校办学传统特色和文化积淀、师生特点相结合,通过正确有效的途径,激发和启迪学生自觉地追求德性。比如学校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结合,以图说形式创建文化长廊,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悟内化。“引导性”意味着学校的德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无处不在的。学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因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正确有效的育人途径之一。教师对学生是否一视同仁,对教育教学的态度是否负责,学生是否喜欢教师的授课、敬佩其人品,学校德育活动是否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是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效果。“引导性”要以丰富而“接地气”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追求的价值取向是“为了人的幸福生活”。因为关于现代高中生而言,不仅是学校的制度建立得多么完善,不仅是对学生的管理多么严格,不仅是教师的道理讲得多么深刻,而是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才最具教育意义;“引导性”还要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当学生走出校门,到处都有网吧、歌吧的诱惑;当学生回到家里,父母作为身边“重要的他人”对学生为人处世的作用深刻。其实,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究其根源很大程度来自于家教。近几年全国各地校园内师生矛盾、生生矛盾频发,甚至将德育范畴内的问题引申到法学层面,究其根源大多数也是家庭问题乃至社会问题。显而易见,校内外德育领域绝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所以,德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只有了解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异同,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德育才具有针对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思考的是学校德育到底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归根到底,德育要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来发挥有效性。如果德育通过制订一套行为原则或校园规范,要求学生落实到日常行为习惯上,或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或者依赖训教、指导、监督、评判学生的道德表现,德语论文,这样的德育是以纪律为形式的强制的训诫、评价和奖惩,体现为一种道德的管制,只能把学生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他们一旦离开看管或者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便再也不起影响了,因为人的道德发展是一种自我意识,道德实践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道德行动才能形成道德感与责任感,只有通过学习生活实践才能体验到德性价值与人性尊严。因此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是德育失去实效的根本原因。
  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顺性而为,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道德体验、判断和选择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德育模式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个人道德的自我规范,即引导学生不断对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进行自我建构,最终实现个人自主地对美德追求中的人格完善。
  德育实践要做到知行合一
  基于以上的思考,努力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行动上,是学校的追求。其主要做法:
  打造德育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在身边找课题”开展探讨,德语论文,结合申报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对于心理教育的子课题“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效率”,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德育论坛,旨在搭建教师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研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办法;定期征集整理优秀教师的德育经验或德育叙事,创办交流专栏,发现并推广德育典型;创设学习专栏和走廊图书角,收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供教师阅读,推荐好书,营造“好读书,善思考”书香校园氛围;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德育研究活动,开阔视野,分享体悟,不断引导教师“在行动中探讨,在探讨中行动”;完善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要求的,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作用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教师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担负起“道德引领人,品行示范者”的责任。   创新德育工作思路  立足德育常规管理,一是建立《大连市102中学学生指导制度》,其中包括“生活指导――学会生存――发现未知的自己”“学业指导―学会认知――发展更好的自己”“生涯指导――学会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三个方面。比如高一新生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自我认识――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我是谁――有什么优势或长处――还有哪方面的潜力――我的努力方向;高二通过开展《感恩与责任》《理想与信念》《梦想与行动》《诚信与做人》等系列化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三通过《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做文明、守纪、好学的102中人》《寻找青春正能量――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积极心态成就幸福人生》《高三备考动员―梦想与行动》等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学会信息收集、系统思考、利弊略论、价值观确立,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通过升旗仪式开发德育课程《国旗下讲话――主题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生活困难寻找解决办法,面对逆境激励自己,能够从错误中学习成长,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发展自己多方面兴趣,正直地为人处事等等。学生指导强化的是学生自我教育、内心体验;关注的是学生主动成长、向上向善;强调学校和教师的服务。二是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比如,学生会把学生管理制度改编为《大连市102中学学生自我管理手册》,新生入学人手一册自学,增强了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感;让学生参与自习课、课间操及宿舍的管理,承担校园卫生环境的清扫,强化了学生对己对校的负责感;学生自定班名、班训、班规,自主设计班级文化展板,形成了学生对班级团队的归属感;定期展示学生书法、绘画、摄影著作及优秀试卷,激发学生扬长发展的获得感。三是构建学校、家庭及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尽力达成教育共识;积极争取社区派出所对学校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支持,形成合力助推“依法治校、以德立教”的落实。
  拓展德育文化内涵  “扬长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其最根本的特征是,鼓励每一个人发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实施德育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师生就是创建校园文化的主角。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融入文化建设的细节之中,将师生之间学习生活的场景展现出来,以此来物化学校的扬长文化;“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性。”也就是说,一切教育的落脚点是为了学生成人成才,而德性是成人的根本。学校“基于问题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此倡导师生讨论、辨析、分享,重视情感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定期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及跳绳比赛活动,以此在全校学生中推广体育活动,让学生不仅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强身健体,而且培育运动兴趣、学会团队合作、磨练意志品质等等,可谓“完善人格,首为体育”;篮球队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薄弱,但是他们在获得大连市中学生篮球赛亚军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律、获得快乐和尊严;书法社团聚集了一批书法爱好者,师生在书写经典中修心养性、涵养品德;健美体操队从零基础开始做起,一举夺得大连市中学生健美体操大赛两个一等奖,让这些学生懂得自信来自于坚持不懈;美术社团获得大连市优秀社团并在全市交流经验,他们说“美育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丰富,体验爱和美的情感”;心灵成长社团具有自助互助的特点,成员在老师指导下,围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自我约束、远离网吧”“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等话题,定期制作心理手操报,收集积极心理学故事或素材,通过心理专栏或广播定期与同伴交流分享,自编自导心理剧讲述自己的故事,师生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在互帮互助中学会乐观、宽容和感知幸福;青春之歌广播社团是真正的学生社团,体现了“我广播我做主”的宗旨,每天的中午、傍晚各半小时准时播报;从尊重学生需求开始,有学生喜欢的音乐,有学生关注的校内外热点新闻,有引发思考的法制案例略论和法学常识普及,有经典美文阅读等等;广播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聆听、感受高贵的灵魂,享受人类精神的珍宝,传递正能量。每年举办文化体育艺术节,就是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激发内在的动力,进而引导每位学生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德育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认同为出发点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用爱心才能培育爱心,用尊严才能体验尊严,用理解才能换取理解,用信任才能收获信任,用宽容才能催生进步和成长;德育的力量是对学生价值的引领、灵魂的唤醒,其效果是缓慢而持久的,教学成果在三年后的高考中就会显现出来,而学生德行的成长需要持续不断地修行。所以坚持“德育为先”,不仅需要教育者的良知,更需要教育者的德性;不仅需要教育者对德育坚守的勇气,更需要教育者把德育落实的智慧。学校处处是德育,只要坚持,教师才会有无穷的创造力,只要用心,学生将会有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102中学)

免费论文题目: